歷時9年擴建巴拿馬運河新航道通航,或將改寫全球海運版圖。26日,巴拿馬舉行隆重慶典,慶祝巴拿馬運河擴建后正式通航。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旗下的“中遠海運巴拿馬”號成為巴拿馬運河擴建后首航船只。
對巴拿馬人來說,6月26日是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經歷了百年滄桑的巴拿馬運河迎來新的階段——擴建船閘竣工通航。在這一歷史性時刻,“中遠海運巴拿馬”號成為第一艘通過新船閘的貨輪。
據悉,“中遠海運巴拿馬”號輪將為通過運河新船閘支付約58.6萬美元的通行費,約合人民幣389萬元。“中遠海運巴拿馬”號輪25日從希臘抵達巴拿馬,其最終目的地是韓國。該輪船長299.99米,寬48.2米,載貨量9443個標準箱。
或重塑全球貿易航線
據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6月24日文章,耗資54億美元、歷時9年完成的巴拿馬運河擴建項目,旨在提升這條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50英里(約合80公里)“捷徑”的競爭力,保持其每年為這個中美洲國家帶來數十億美元收入的能力。
此次擴建所影響的遠不止巴拿馬。它可能重塑世界貿易航線格局,為南美洲的大宗商品打開新市場,回擊來自蘇伊士運河的競爭,改變貨物進入美國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這條運河現在能夠接納所謂“新巴拿馬型”大型船只。在競爭激烈的海運領域,更大意味著更便宜,意味著更低的勞動力和燃料成本。
這條水道將能夠接納把集裝箱堆到15層樓那么高的巨型貨輪或是裝滿糧食、液化天然氣或其他貨物的大型油輪。所能通過的最大載重量幾乎是從前的3倍。
這一變化可能對世界航運——特別是貨物進入世界最繁榮市場的方式——產生巨大影響。
目前,運往美國的所有貨物中有37%會抵達洛杉磯或長灘的港口,這些貨物主要從東亞跨越太平洋而來。其中大部分貨物會通過火車和卡車被運往美國遼闊的中部地區。
在過去十年里,隨著越來越多來自亞洲的消費品從地球另外一邊經蘇伊士運河抵達美國東海岸港口,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港口的市場份額略有下降。
巴拿馬運河擴建為吸引大型船舶抵達這些港口提供了另一條途徑。這不但會對蘇伊士運河,而且也會對洛杉磯或長灘的港口產生重要影響。
要將貨物從亞洲運往美國中西部地區,使用通往東海岸和墨西哥灣沿岸各州的巴拿馬運河航線通常比較便宜。
東海岸和墨西哥灣沿岸的港口——包括紐約、邁阿密和休斯敦——一直在為滾滾而來的財源拼命做準備。它們挖深了港口,延長了鐵路線,還安裝了大型起重機。紐約州和新澤西州港務局斥資逾10億美元提升了貝永橋的高度,以便大型船只能夠從橋下通過。
來源:萬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