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過后,受多方利好因素刺激,加上季節性需求擴張影響,鋼材需求出現回暖跡象,國內廢鋼市場需求也隨之反彈,價格整體跟漲。深陷產能過剩泥潭多年的鋼市,猶如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一樣,伴隨驚蟄季節的到來,煥然蘇醒。而價格的上行波動,再次挑動了鋼市參與者的心弦。看到廢鋼市場有所回暖,有的船東不惜以毀約,提高廢船報價的方式另尋買家,以求獲取更高的售價,有的“僵尸”鋼企則躍躍欲試,企盼“死而復生”。
對此,中國拆船協會會長謝德華表示,無論是拆船企業還是其他鋼市參與者都必須清醒地看到,鋼鐵產業過剩的局面并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結構轉型遠未結束,國內乃至全球經濟復蘇跡象依舊難覓,鋼市需求上漲缺少根基。他提醒,拆船企業應理性看待此次市場上行波動,審時度勢,既要抓市場機遇,又要保持冷靜的頭腦。
進入5月,鋼材、廢鋼價格真的出現了下降。據卓創資訊分析師劉春紅介紹,近期鋼坯、成材市場價格大幅下行,以唐山鋼坯為例,截至目前,價格已跌至2120元/噸,較五一前下跌 290元/噸,跌幅高達12%。在弱勢下行的背景下,廢鋼市場也難逃“跌跌不休”的命運。
難以把脈的廢鋼價格
3 月,國內制造業和非制造業綜合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明顯回升至 50.2% 和 53.8%;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降幅繼續收窄,同比下降4.3%;生產資料市場價格止跌反彈,環比小幅上漲 0.13%,是自去年 3 月份以來的首次環比增長。受外部環境回暖影響,3 月國內廢鋼市場一片喜色。據統計,以沙鋼為首的華東地區鋼廠整體上漲 250~300 元 / 噸,部分中頻爐鋼廠漲幅較大。
由于鋼坯價格快速上漲,鋼廠成材出廠價格迅速上調,同時由于終端需求有保障,而成材庫存相對較低,進一步推動了市場價格上漲。3 月底,部分鋼廠復產,不乏一些僵尸企業“露臉”,“部分市場只出現了小幅回調,但所有市場參與者的心態也發生了一些轉變。”謝德華說。
首先,回春解凍后的鋼市,對于部分國內船東來說,是一大利好。3月,除個別城市外,全國部分重點城市廢鋼價格 3 月份均價環比 2 月底價格均有所上漲,華南地區的均價較 2 月底價格上漲在 200 - 300 元 / 噸左右,華中等地區漲幅相對較小。相較于春節前與拆船企業簽訂的合同,船東在3 月售出的老舊船舶能獲取更好的收益。看準行情動態,抓緊時機調整老舊船舶價格,已成為不少船東的短期策略,以謀取亮眼的價格,品嘗市場波動帶來的意外之喜。
其次,廢鋼價格的攀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拆船企業的經營壓力,消弭了部分積壓庫存,加快了盤價買船的節奏,以期減虧增效。2015 年國內廢鋼價格大多低于 900 元 / 噸,2016年春節后,廢鋼價格一度高歌猛漲,有的地區廢鋼價格突破 2000 元 / 噸。廢鋼價格的上漲態勢,使不少拆船企業看到了有利可圖的機會。但時至 6月,回眸望去,真正能享受到“福音”的,多是那些 2016 年初前后購買到貨的廢船。那時正值廢鋼價格低谷期,按照一般 1 個月左右的拆船周期計算,拆解下來的廢鋼正好趕上此輪廢鋼價格上漲。而如果在今年 3 -4 月廢鋼價格上漲期間,追高買船的企業就未必這么幸運了,因為廢船價格是隨廢鋼價格變動的,而拆船周期是不變的,其結果可想而知。
對國內拆船企業在整個“十二五”期間來說,由于廢鋼價格不斷下滑且不穩定,吃不準的拆船價格使企業陷入了買還是不買的糾結。據中國拆船協會的有關資料顯示,雖然“十二五”期間國內拆船企業年均拆解量保持較高水平,但是下游市場萎靡,拆船成交廢船價格及稅費較高、環保投入多、勞動力成本增大、物資銷售緩慢、庫存占壓資金周轉率低、融資及財務成本居高,生產經營壓力越來越大,使得企業入不敷出,虧損已成為企業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據不完全統計,‘十二五’期間,國內拆船企業累計經營虧損超過 17 億元人民幣。”
價格的波動不僅挑動著每個企業的神經,也左右著每個企業的經濟效益。不管是舉棋不定還是盲目跟風,都或將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興衰。
攀比心態引惡性競爭
未來,廢鋼市場價格將呈現怎樣的走勢?卓創資訊鋼鐵分析師劉春紅認為,后期廢鋼市場價格下跌仍為主基調。“首先,下游鋼坯、成材市場價格尚無止跌跡象,對廢鋼市場支撐弱;其次,鋼廠近期到貨增加明顯,庫存較為充足;再次,貿易商后市預期偏弱,以出貨套現為主,進一步推動了市場的下行。”劉春紅表示。
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其中,“去產能”位于五大任務之首,而在去產能中,鋼鐵和煤炭行業又首當其沖。2月4日,國務院公布《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指出將從 2016 年開始,用 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 1億-1.5億噸。然而,今年年初出現的鋼價有所回升現象,又喚醒已停產鋼廠的生產,從而為新一輪產能過剩埋下隱患。
謝德華認為,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時刻挑逗著市場的供求關系。目前已到了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新常態形成的關鍵時期,在“三去一降一補”調控下,拆船企業應加大警惕,冷靜看待市場,理性分析價格波動趨勢,避免因誤判遭遇更大風險、付出更高的代價。
2015年,鋼企因鋼鐵市場持續下行而減產、停產,各地也在嚴格執行去產能計劃,兩方面因素的作用,減少了鋼鐵的市場供給。2016年以來,我國經濟出現回暖跡象,鋼鐵市場需求有所回升。正是由于供與需的一降一升,國內鋼材市場價格在短期內快速上漲。但由于市場需求增長幅度非常有限,而供應量的增長幅度過快,從而導致價格又迅速下滑,出現了“過山車”的現象。
與此同時,在行情看漲的前提下,船東抬高船價,有的甚至不顧企業信用,寧可毀約,這不僅擾亂了廢船正常交易的市場秩序,而且極易造成拆船企業之間盤價過程中的誤解和盲目競價。謝德華指出,追求利益最大化,本是企業無可厚非的目的,但是如果不顧商譽信用,破壞公平原則,則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競爭。“目前中央提出樹立共享發展理念,我們提倡并鼓勵的是競合。因為,惡意競爭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謝德華說。
“十二五”期間,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鋼材市場需求不旺,廢鋼價格持續下跌等因素影響,拆船業主要產品廢鋼、廢有色金屬等物資銷售遇阻,庫存嚴重積壓,2013 年底拆船企業庫存達到峰值,2014 年以后隨著拆船量的減少,庫存量也有所下降,但年均庫存量在 70 萬噸以上,年均占用資金近20 億元人民幣。如果拆船企業在物資滯銷、資金周轉不暢的不利條件下,更要謹慎經營,看準機會,快進快出,加速資金周轉,降低經營成本,不盲目跟風追漲,以免加重不必要的“內傷”。
最近,國家統計局公布了 5 月份的制造業PMI為50.1%,與4月持平。有專家認為,PMI連續3個月高于臨界點,表明經濟保持基本穩定走勢。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和經濟增長筑底的逐步形成,鋼材市場或將理性回歸,廢鋼市場供求關系也將趨于穩定,屆時拆船市場或將迎來穩定發展的機遇期。
來源:中國船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