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油巨頭殼牌押寶天然氣

    在澳大利亞柯蒂斯島,大型石油公司正轉型成大型天然氣公司;沒錯,說得正是荷蘭皇家殼牌集團(殼牌)。今年2月,殼牌以540億美元正式完成對英國天然氣集團(BG)的收購,這不僅是英國公司史上最大并購之一,也是近10年來能源行業最大并購之一。殼牌也因此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公司并成為天然氣業務實力最雄厚的公司之一。

    殼牌轉戰天然氣

    殼牌CEO Ben van Beurden表示,“殼牌如今的重點已經轉向天然氣。”

    Van Beurden認為,殼牌的天然氣項目能幫助這家石油巨頭走出困境:即如何在這個快速向新能源轉型的大環境中生存下去。由于持續看好中國天然氣市場,殼牌在完成并購BG后,還加強了對中國LNG的供給。殼牌數據顯示,目前其每年對大中華地區提供股權氣的合同量已經達到1400萬噸。

    此外,殼牌還與中國油氣企業合作,在海內外開發油氣資源,并積極開展下游石化業務合作。殼牌現在占據全球液化天然氣市場20%的份額,產能接近競爭對手埃克森美孚的兩倍。

    面對著政府越來越雄心勃勃的承諾減緩氣候變化,殼牌認為天然氣有更多可取之處。天然氣被看成是通往低碳能源的過渡,使用天然氣發電比使用燃煤的傳統火電廠更加環保;且成本更低,投產簡便,可以用作太陽能和風能的補充。殼牌同時也在為天然氣汽車開發市場,尤其是難以快速過渡到電動功能的船舶,大型貨車等。

    Van Beurden認為,如果殼牌預測得沒錯,天然氣將不止是“過渡”,更是無限期混合能源時代的一部分。

    面臨重大挑戰

    殼牌也面臨著重大挑戰,比如天然氣開采成本很高,且目前仍存在大量廉價的煤炭。投資公司Kynikos Associates董事Jim Chanos認為,目前全球市場天然氣供應過剩;6月,國際能源署(IEA)下調天然氣前景評級,稱市場難以消化天然氣的新增供應。過去一年,向亞洲東北部供應的天然氣價格下跌30%。

    對殼牌而言,最嚴峻的長期挑戰或許是可再生能源的興起。全球范圍內,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是化石燃料投資力度的2倍,用于儲存電力的電池成本越來越低;電池成本降低同樣推動了電動汽車的推廣。殼牌前董事長Mark Moody-Stuart稱,向混合新能源的轉型速度要比殼牌預期的快很多。

    是有遠見還是亂投醫?

    殼牌一直以比同行更具遠見自居。早在70年代,殼牌就已開始詳細分析全球政治和經濟,及其對能源需求的影響。殼牌比競爭對手埃克森美孚更加果斷的減少碳排放,并開發綠色能源作為對沖;今年,殼牌建立了可再生新能源部門。6月,Van Beurden向投資者宣布,殼牌“強烈支持”的限制全球氣候變化的協議。

    隨著殼牌轉型適應新的商業環境,Van Beurden也面臨著兌現BG收購承諾的壓力。意味著殼牌必須探索降低液化天然氣設施成本的途徑。殼牌同時需要開發新客戶,以應對中國等國家天然氣需求降低。目前,殼牌推遲了一些項目:7月11日,該公司推遲了加拿大太平洋海岸出口油庫。

    來源:匯金網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