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后,勞動力人口逐步下降,2015年降至9.11億人,特別是2030年后,勞動年齡人口會出現大幅下降過程,平均以每年760萬人的速度減少。
“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在研究設計過程中,我們高度重視對就業的影響,用了大量數據進行過多方面深入分析和研究論證,結論是延遲退休年齡對就業影響是有限的。”7月2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2016年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如是對外表示。
2015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達到2.2億人,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6.1%。顯而易見,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且老齡化程度還在持續加劇。李忠指出,在這種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人力資源,怎么保證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地向前推進,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人社部研究提出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
延遲退休年齡政策一提出,外界就有諸多議論,大家最為關心的就是,在就業形勢嚴峻的當下,延遲退休是否會擠占部分崗位,是否會影響青年就業?
李忠在發布會上表示,人社部高度重視對就業的影響,用了大量數據進行過多方面深入分析和研究論證,結論是延遲退休年齡對就業影響是有限的。
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達到峰值,當時為9.25億人,2012年勞動年齡人口較2011年下降了345萬,這個信號意味著,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時代快要結束。李忠說,2011年后,勞動力人口逐步下降,2015年降至9.11億人,特別是2030年后,勞動年齡人口會出現大幅下降過程,平均以每年760萬人的速度減少。人社部預測到2050年,勞動年齡人口會由2030年的8.3億降到7億左右。
“大家不用擔心到時候是不是崗位沒有了、就業壓力更大了。我們從勞動年齡人口趨勢可以看出,到時候不是找不到工作, 而是有很多崗位需要你去干。”李忠強調說,宏觀數據分析表明,中國必須著眼于整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怎么更充分、更有效利用勞動力資源。
“正是基于這樣一種大的人口趨勢和勞動力變化狀況,我們研究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的時候要把握起點和節奏。什么時候開始?不是現在,需要很多年以后,且節奏是比較慢的,會有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和我們的人口變化、勞動狀況變化的過程是相應的。”李忠說。
此外,從就業結構看,延遲退休人員占據的崗位多為制造業崗位,而年輕人就業的崗位多為互聯網形態下的新產業,兩者的崗位不能用數字的增減來衡量。
延遲退休是否影響養老待遇?對此李忠說,人社部經過深入研究,證實延遲退休不會減少養老金待遇。由于養老金待遇是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其中基礎養老金的數額主要看繳費基數和時間長短。從繳費基數來說,延遲退休后,工資上漲的概率大。從繳費時間來說,延遲退休后繳費時間延長,基礎養老金數額自然是增加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則取決于繳存額度和月除數。延遲退休后,繳存額度多了,月除數小了,個人賬戶養老金也增加了。
據李忠介紹,人社部制定延遲退休政策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則:一是小步慢提,逐步到位。堅持每年只延遲幾個月,經過相當長一個時間逐步達到目標年齡;二是區分對待,分步實施。不是對所有社會群體同時實行延遲退休,而是選擇現在退休年齡相對偏低的群體,從這部分群體開始逐步實施;三是預先公告,做好公示。目前在政策研究設計過程中,經過一些必要程序之后會把方案向社會公布,廣泛聽取大家的意見,盡可能地匯集民智,凝聚共識。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