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航運市場監管思路

    航運市場是一個相對開放的市場,相應的市場主體既包括國內外的船公司,也包括國有和民營的船公司,還涉及諸多航運細分門類,并對我國對外貿易產生直接影響。因此,構建高效、有力的監管手段和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2014年2月17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行政審批,是一種帶有明顯事前監管特征的“門檻式”監管。而在簡政放權的大背景下,減少和取消行政審批事項的趨勢仍將持續。審批門檻降低了,正常的市場秩序、規范運營和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也要有效保障,這就要求政府改進工作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避免管理缺位,防止“一放就亂”。 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的重要部署。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相關改革措施密集推出,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發展動力和社會創造力。權力的“下放”與市場的“監管”之間如何銜接?改革之后的市場監管主體職責如何界定?簡政放權與市場監管如何更好地統一起來真正為市場主體提供健康安全的市場環境?

    總體來看,航運市場的監管,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市場監管體系。政府一方面要構建公平公正的市場,另一方面要建立誠信體系;企業在政府構建的良好環境下天生具有維護品牌價值和誠信經營的動力;第三方機構發揮各自作用,在行業自律、商業模式的構建和政策建言方面起到居間作用。

    政府在市場監管中的作為

    未來的航運市場監管,不是通過增加機構和人員進行高壓無縫監管,而是通過創新模式提高監管實效。一是要構建公平公正的市場。對各種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同樣的規則和制度讓在市場中生存的所有企業沒有投機的可能,并堅定其只有提升競爭力才能在市場中勝出的決心。這樣的制度不會“劣幣驅逐良幣”,這樣的制度才能鼓勵企業“心存高遠”而不是“賺一票走人”。對企業沒有隱形的壁壘,要素價格也不會因為企業所有制的不同而不同,行業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所出臺的政策也不會僅僅對國有企業“青眼有加”或者“暗通款曲”。當然,公平公正的市場規則具有歷史性,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在當前市場條件下,嚴格隔離國內市場與遠洋市場確有必要性,因為這兩個市場稅收強度完全不對等,打通這兩個市場對國內市場的從業者是不公平的。二是建立誠信體系。當前在交通領域的信用體系建設是在國家“信用中國”的總體框架下推動“信用交通”的行業信用體系建設。2015年5月交通運輸部政研室發布《交通運輸部關于加強交通運輸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政研發﹝2015﹞75號)。交通信用體系的建設應當是政府主導和社會共建,行業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在制度設計、標準制定和實施、監督使用中的作用,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信息系統建設和第三方評價也應當放在重要的位置。同時,還要打通行業信用體系建設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連接,讓曾經的信息孤島互聯互通,從而使得行業內的違規企業在社會上無法遁形、寸步難行。航交所、協會和科研機構都可以參與到第三方評價當中,對誠信表現良好的企業予以表彰和獎勵,對誠信表現差的企業進行公示并納入到黑名單中,從而引導企業誠信經營。不能成立獨立的航運市場監管機構,也應積極探索與綜合性的市場監管機構形成常態的工作機制,使行業主管部門的調查權與反壟斷部門、反不正當競爭部門的執法權對接。目前,行業主管部門正在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港口價格體系監管的辦法。

    企業行為

    企業作為市場行為主體,其行為依賴外部環境。好的市場環境能夠使得惡的企業從善,而壞的市場環境能夠讓好的企業也隨波逐流。企業自身具有維護其品牌價值的天然動力,只需要適當的環境去激發。當前的航運市場,失信行為比比皆是,誠信就變成了稀缺性資源,市場中的誠信行為因而顯得彌足珍貴。低迷市場下航運企業都在尋找盈利的突破口和創新的方向,而以“誠信”為突破口重構企業與客戶的關系,也不失為一條好的路徑,江蘇金馬運業有限公司是走在最前列的踐行者。該公司創建于2002年,是一家主要經營內河和沿海貨運、貨代、船舶管理、船舶保險以及燃油供應等業務的民營企業,在靖江市、臺州市、江蘇省乃至國家層面獲得了諸多誠信經營的獎項,2016年4月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誠信評價研究中心等單位聯合評委“十二五”中國誠信經營與服務示范單位,董事長兼總經理江宗金2015年5月被中國交通運輸管理協會評為“誠信贏響交通人物”,2016年4月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誠信評價研究中心評為“中國商界誠信領袖”和“中國企業家誠信宣傳大使”。2007年,因為為一艘船舶抵押貸款做了擔保,其后這條船由于經營問題不能償還銀行貸款及利息,金馬運業公司因連帶責任被銀行凍結600萬元,為堅守誠信,已支付銀行利息800余萬元,至今還沒有結案。多年的誠實守信讓其贏得了社會、客戶、員工的信任。2015年,《中國水運報》、《江蘇經濟報》、《泰州商界雜志》和《靖江日報》都作了專題報道。本著“誠信務實,開拓創新,追求卓越,與時俱進”的企業精神,江蘇金馬運業有限公司在市場極為低迷的環境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5.53億元,利稅5052萬元。隨著金馬運航運大數據網絡平臺上線,一個“誠信為本”和創新驅動的新型企業將成為行業發展的標桿。行業需要正能量,時代呼喚正能量,因為有這樣的公司探索前行,就一定有更多的公司踐行“誠信為本”的理念,航運市場就一定會走出低谷,迎來更好的明天。

    第三方機構的作為

    強化市場監管需要摒棄過去增加監管人員和經費的老路,新的環境也不可能有這樣的條件,而第三方力量將在此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第三方力量包括行業協會、航交所、科研機構以及新型智庫,形成新型航運市場監管機制。行業協會首先要起到縱向溝通和橫向協調的作用,使得行業政策能夠在行業內得以宣貫實施,行業的呼聲也可以通過協會向行業專管部門反映,同時協調行業內企業的行為和行動;其次,行業協會要起到利益聚合與表達的作用,利益聚合指的是行業協會能夠把行業內的普遍性和共性問題集中起來向行業主管部門以及行業所服務的客戶傳達,從而形成行業的統一聲音而不僅僅是個別企業建立在自身私利基礎上的意見;第三,行業協會要建立行業的規則并起到行業自律的作用,規則主要是行業的服務標準和行業的良性競爭規則,從而確立行業規則的界限和范圍,違反相關規則用行規對相關企業進行處罰,這種處罰可能是公示,也可能是踢出市場,這樣就形成了行業自律的基礎框架。航交所要建立為企業服務的新模式,該模式具備較強的服務范圍和產業鏈上下游覆蓋范圍,這一方面可以通過航交所所設定的資信門檻讓有服務能力的企業進入到其體系中,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服務企業形成航運市場運行的大數據,這些數據有助于準確了解行業的真實運行狀態,為行業主管部門出臺相關的政策提供比以往更為準確的分析來源。研究機構和智庫通過這些數據基礎可以進行深入挖掘,進而將其成果應用到政府決策支持體系中,為航運市場監管的健康發展提供更具有現實基礎的決策咨詢。

    來源:中國船檢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