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民船貫徹國防要求技術標準》頒布至今已近6個月,但從貫徹標準要求的實際來看,還有不少困難擺在我們面前。貫徹這個技術標準要求并非是強制性實行,一些船主因存在種種疑慮,對落實標準的熱情不高,甚至有人誤解為民船貫徹國防要求后就變成了軍艦。一個標準的出臺要落到實處,首先應全面準確地理解其意義及內容。對此,記者近日以電話連線的方式采訪了相關的軍地專家,為讀者詳細解讀《新造民船貫徹國防要求技術標準》。
伴隨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民船貫徹國防要求正成為軍民融合的典型做法。《新造民船貫徹國防要求技術標準》已被正式批準為國家軍用標準并頒布實施。從確立標準到貫徹落實,從理念到實踐,我們需要跨越怎樣的障礙?該如何將民船動員效益發揮到最大?幾位專家有話說。
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民船動員路子
記者:近年來,我國海軍得到了長足發展,海軍裝備實力有了質的飛躍,為什么還需要推進民船貫徹國防要求?
徐奎(國防大學國防動員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一個國家的海上戰爭潛力不僅僅包括其所擁有的海軍實力,民船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我海上軍事力量近些年得到了大踏步增強,有大家熟悉的“遼寧”艦,還包括核潛艇等等。亞丁灣護航是我國海軍首次外出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期間也暴露出遠程補給跟不上等問題。
據統計,美軍在實施海上或島嶼作戰中,64%的作戰物資輸送需通過民船實施,這支力量被稱為海上預置船隊,專門用于跨海兵力投送和海上后勤補給,而我軍在這方面的建設尚屬空白。因此,民船貫徹國防要求十分必要,也是走出了有中國特色的民船動員路子。
陳兆仁(軍事交通學院教授):初期的海軍是在普通民船上放上火炮進行射擊,而后逐漸發展出軍艦。從船舶基本理論和設計原理來說,民船和軍艦是一致的,只是性能上的差別,軍艦更講究快速性和抗沉性,而民船更強調載重量和經濟性。可見,船舶建造能力決定了海軍的發展水平,只有具備了民船的建造實力,才能談造軍艦。因此,在各國,船舶行業一直是重要國防工業,船廠在戰時將全面轉入為海軍服務。從這個角度來說,推進民船貫徹國防要求是國防動員工作的現實需要。
《新造民船貫徹國防要求技術標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民船動員舉措。我們雖然不需要像歐美國家那樣建立專門的民船補給隊伍,但是也應做好動員的準備。因為戰場上需要各種力量的參與和有效銜接,民船在現代戰爭中依然是重要力量,有時還是關鍵力量。
不會改變民船用途、干擾航行計劃
記者:為什么強調是新造民船貫徹國防要求?
林育平(南京軍區交通戰備辦公室主任):在民船新造的時候貫徹國防要求,既可以減少加改裝對民船的破壞,也能更有效地達成軍事運用目的。比如,民船戰時要用于裝運部隊裝備,貨艙內就要安裝用于綁扎裝備的系固點,若加改裝,有的甲板下面是油艙,不允許直接進行焊接作業,會發生爆炸危險,要排空了油艙,測爆后才能焊接,十分復雜,而在新造時就不存在這些問題。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所以,新造民船貫徹國防要求是最科學的。
記者:國軍標一頒布,大家很關注“貫徹國防要求”的內容,有人提出,民船貫徹國防要求后,會不會改變用途?整體外觀上會不會與其他船不一樣?
楊茂鐸(南京軍區航務軍代處主任):國軍標頒布后,我看到網上點贊的很多。可見,群眾也是十分關心支持國防建設的,很多網友還對國防動員有著獨到的見解,對我們都很有啟發。
《新造民船貫徹國防要求技術標準》由我們軍代處和中國船級社上海規范研究所歷時5年聯合攻關研究編制,我們在編制之初就明確一個基本原則,就是不違反國家造船規范、不影響基本造船程序、不降低船舶基本功能、不增加或少增加船舶負擔。因此,貫徹要求后,民船外觀上不會有任何變化,也不會改變其基本用途,這一點,船舶擁有和管理者不用擔心。
記者:很多船舶航線是環球的,出行時間較長,要做到召之即來很困難,這一矛盾如何解決?干擾航行計劃的損失由誰來承擔?
林育平:貫徹國防要求是在戰時做準備的,當然平時也存在參與演習或民兵訓練。根據我國《國防法》和《國防動員法》要求,民船戰時都有動員義務,貫徹不貫徹,一旦打仗都要參與,這個沒有區別。平時部隊會提前和船主溝通協商,會有年度計劃,一般不會出現臨時征用的情況。并且,依照相關法律規定,會對參與訓練、演練的民船予以補償,按照市場租用價格支付租船費等。
配套優惠政策或將出臺
記者:2009年國家財政部與總后勤部聯合出臺的《民用運力國防動員補助補償規定》里補助的是科研費和成本費,貫徹國防要求后勢必造成增加船舶自重,損失載重量,后期營運中的損失有沒有考慮?
程剛(國軍標課題組組長):關于船舶自重增加的載重量損失,目前還沒有明確進行直接經費補助,這個一方面考慮是,貫徹后增加自重很小,有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很難衡量補助標準。另外,目前由于貫徹國防要求還在起步階段,很多國家優惠政策還沒有配套跟進。今后,在稅收、港雜費等方面,將考慮后期的營運損失和維護成本。
記者:在船舶新造時貫徹國防要求,國家會投入一定的資金,有人認為國家就對該船占有一定股份,盈利也會按投資比例上交國家?
程剛:關于在民船中的國家投資,是彌補船舶后期的維護開支,對船舶沒有股份要求,也不會存在盈利分紅。簡單說來,就是這部分經費國家不要求盈利回報,但得把貫徹國防要求項目內容維護好,保持好其應有的國防功能。相關的民船貫徹國防要求管理細則還在編制中,該細則出臺后,大家會對這一部分工作更清楚明了。
記者:國軍標頒布的消息一出,互聯網上有一種聲音:認為會極大影響我國船舶市場的基本面,作為船舶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你們怎么看待?
陳斌(上海振華重工集團副總裁):船舶行業的標準分為兩類,一類是法規,具有強制性,必須執行的,比如SOLAS公約(編者注《海上人命安全公約》)。另一類是規范,具有選擇性,有需求,就按照規范執行,沒有需求,可以不執行。《新造民船貫徹國防要求技術標準》就是屬于規范,并不是所有掛五星紅旗的船都要貫徹。從這一點來說,它對船舶行業沒有極大的沖擊力。相反,這一標準的出臺,為一些有需求的船舶企業帶來了奇跡,也規范了這一市場。
記者:中國船級社是制訂我國民船建造規范和標準的。請問,國軍標與民船標準規范有沒有沖突?
楊忠民(中國船級社上海規范研究所書記):在編制國軍標的過程中,我們遵循了一個基本原則:國軍標與民船規范必須保持一致。因為民船貫徹國防要求就是要在保證平時民用的基礎上為軍事用途做準備。另外,在整個編制過程中,我們與軍方密切合作,確保了國標和軍標在船舶術語和計算方法上完全一致,不僅便于船東和設計公司理解貫徹,也易于推廣運用。中國船級社下一步還將直接參與貫徹國防要求的審圖與驗船,提供一條龍的技術服務。
來自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