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家船舶經紀報道,臺灣海運巨頭長榮海運訂造20艘15000箱集裝箱船。
該公司分別從韓國三星重工(SHI)和滬東中華船廠訂購5艘集裝箱船,其余10艘新船則通過日本今治造船的船東及租賃公司正榮汽船(Shoei Kisen)訂購。
長榮海運在一份官方聲明中表示:“長榮海運將繼續研究各種類型的船舶,并根據市場需求訂購或租用最合適的船舶。公司將繼續執行船隊更新計劃,旨在優化服務質量和公司競爭力。”
咨詢公司Sea Intelligence Consulting首席執行官及合伙人Lars Jensen通過Linkedin賬戶發貼稱,目前長榮海運的運力達到75萬個標準箱,占其現有船隊50%以上的運力。這筆訂單不一定意味著長榮的運力會突然飆升,因此不應該被視為行業內會出現新運能及價格戰的跡象。盡管自2011年以來,長榮海運的新造船訂單量占其船隊運力約30%至50%,但近10年來,該公司運力每年保持溫和增長,在7.7%左右。很明顯,長榮海運在集裝箱海運生態系統中關鍵角度之一是向市場引入新噸位,并將舊噸位轉讓給其他海運公司。
據VesselsValue數據,長榮海運已經有20艘新造船訂單,包括分散在三家不同船廠的10艘23000箱集裝箱船和10艘預計在2021年至2022年交付的較小型集裝箱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