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外運航運(00368.HK)錄得總收入9.9977億美元,但是權益擁有人應占虧損6633萬美元。
航運主業出現虧損
就干散貨運輸市場而言,去年波羅的海干散貨綜合運價指數(
BDI)平均僅為718點,同比下降35%。在此背景下,中外運航運去年實現業務量4236萬噸(2014年為3750萬噸);實現自有干散貨船的等價期租租金(TCE)費率8129美元(2014年為10074美元),各船型TCE費率均大幅高于波羅的海航交所各干散貨船運價指數相對應的平均租金水平。就集裝箱運輸市場而言,去年,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年平均為879點,為歷年來最低。中外運航運堅持定位于亞洲區內集裝箱承運人,最終實現盈利。但就收入一項來說,其各項業務均同比大幅下降(見表1)。
家底雄厚支撐虧損
業內人士認為,中外運航運歷史上最成功的經營行為就是在航運繁榮期——2007年上市,融資超過100億港元,所以接下來雖然同樣遇到航運危機,但財務狀況依然羨煞旁人,幾乎沒有負債,手上大把現金,靜待行業回暖。
目前,中外運航運市值為50.30億港元,而其現金及銀行結余為5.11億美元(按照目前匯率相當于40億港元),其股票市值與手頭現金相差不大,在現金為王的現世,夠其從容應對市場。年報顯示,由于中外運航運去年及2014年擁有現金凈額超過債務,故沒有呈列資本負債比率,其流動資金比率雖有所下降,但仍為其債務的3~4倍(見表2)。
由于現金充足,中外運航運融資收入也頗為可觀。去年,其融資收入及開支分別為1879萬美元(2014年為2194萬美元)及676萬美元(2014年為612萬美元)。年報顯示,其融資收入減少主要是由于銀行結余減少及銀行存款利率下跌(見表3)。
更新老業務開拓新領域
去年是中外運航運船隊轉型升級的關鍵一年。年內集中拆解18艘老舊船舶,并順利接收6艘節能環保型新船(2艘巴拿馬型散貨船和4艘大靈便型散貨船)。在拆解老舊船舶的同時,根據業務發展需要,中外運航運去年簽署10艘新造船訂單(6艘小靈便型散貨船和4艘集裝箱船),預期2017年起陸續交付。截至去年年底,中外運航運自有船舶平均船齡為6.4歲,同比年輕3.5歲。
對于今年的形勢,中外運航運認為干散貨運輸市場仍將在低位運行,但市場進一步下跌的空間不大,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或將刺激海運需求增長,低迷的市場環境也將加快老舊船舶拆解速度,加速行業洗牌,給市場復蘇帶來希望,也為中外運航運抓住機遇發展客戶、擴大市場占有率、實現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機會。亞洲區域內集裝箱市場方面,中外運航運認為隨著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以及多個自由貿易協議的生效,區域內國家之間的貿易活動將更加活躍,海運需求將進一步回升,集裝箱航線競爭格局及運價有望維持穩定。
為此,中外運航運明確了綜合性航運企業的定位,將以利潤為導向,在保證現有業務發展的基礎上創新求變開拓液化天然氣(LNG)運載等新業務。去年,中外運航運與DynagasHolding Ltd. 和中國液化天然氣運輸(控股)有限公司合作,中標俄羅斯亞馬爾冰級LNG運輸船建造項目,共同投資建造5艘LNG運輸船,經營LNG北極航線運輸業務。去年,三方訂立一系列合作協議,5家合營企業成立并開始運作,并就上述5艘船舶與亞馬爾貿易公司簽訂近30年的租船協議。該項目標志著中外運航運成功邁入高端船型運輸領域,未來可為其帶來長期穩定的收入,有助于其改善收入結構,提升盈利能力,實現業務發展的新跨越。
來自航運交易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