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聯全球企業及特殊風險近日發布的第四期《安全與船運報告》中指出,據記錄,2015年全球共損失85艘100噸位以上的船舶,船運損失持續減少。
該報告分析了去年全球100總噸位以上船舶的損失情況,從分析得出,盡管損失情況和去年相比僅有輕微的下降,但是和2006年相比,降幅多達45%。這主要歸功于安全環境不斷改善,以及自律性的日益加強。但是,區域不同、船舶類型不同,損失情況也有所不同。
報告顯示,損失的85艘船中,超過四分之一以上發生在南中國海、中南半島、印尼和菲律賓一帶海域(22艘)。這片海域過去十年一直是事故重災區,損失逐年上升,與其余幾大海域形成鮮明的對比。
全球范圍內,損失船只的60%是貨船和漁船,其中貨船的數量連續下降兩年后,在2015年止跌回升。沉船是導致全損的最主要原因,接近75%的全損事故因沉船而起,比去年增加了25%,而惡劣天氣則是造成沉船的“罪魁禍首”。
2015年含全損事故在內,全球共錄得2687起船運事故,比去年下降了4%。每天都有事故發生,而周四最多,周六最少。地中海東部和黑海海域事故最為頻繁(484起)。
報告還分析了船運安全的新三難,分別為經濟壓力、網絡風險、超級風暴。另外,《安全與船運報告》還提到其他風險,包括:較低排放催生安全隱患、北極人員傷亡數量有所上升。
來自中國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