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展商得到,讓觀眾看到,中國需要廣州國際海事展

    讓展商得到,讓觀眾看到,中國需要廣州國際海事展 上海海事展剛剛結束,廣州國際海事展展又吹響了號角。在國內,雨后春筍般的船舶海事展遍及沿海各省,廣州、上海、海南等等大小各異的海事展,他們在規模與組織上各有千秋、層次不齊,不論是優質盛大的海事展覽會,還是稍小混亂船舶論壇,都展示著當前國內船舶海事行業的真實狀況。
    中國需要一個優質的海事展 本期專欄,我們得談談海事展本身,中國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海事展?關于這個問題,廣州國際海事展組委會早前對今年部分參展商做了一個簡單的調查。


        A企業:我需要有龐大專業觀眾的海事展;
    B企業:我需要互動性強的海事展;
    C企業:我需要現場能進行有效采購的海事展;
    D企業:我需要能零距離接觸船舶海事新技術的海事展
    ……
    相信大家都發現了同一個問題:外界對中國海事展要求很高,甚至已超出目前大部分國內展會所能達到的能力。大家將國內海事展與漢堡國際造船展、荷蘭海事展等國際海事展提到同等關注度,包括觀眾、展商、技術、互動性等,要求均呈現多樣化、專業化發展。隨著我國船舶工業的不斷升級轉型,業界也對海事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諸如論壇活動創新、展前推廣溝通、參展商采購商獲益等都是國內海事展正在改進的方方面面。 按照船舶工業“十二五”期間的發展規劃,中國船舶工業將進入由大到強轉變的關鍵階段。那么,在整個船舶海事業界里,船廠、船東、船配等企業需要有一個地方為業界溝通交流、拓展發展空間搭建橋梁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需要廣州國際海事展,一個能看到船舶技術趨勢和最新產品的優質海事展。

    成功海事展的必備條件
    首先是展會定位。一個展會要成功,準確的定位和良好的組織是最基本的條件。海事展如何定位,會直接影響到展商對該展會發展方向的理解;而組織服務工作是否做得到位,也會直接影響到參展商的參展積極性以及參展效果。
    其次,是觀眾的數量及質量。很顯然,無論是哪種定位的展會,參觀者的數量和質量都極為關鍵。尤其是參觀者的質量,這決定了展會的展出效果。
    第三,是參展商的數量和質量。用一句話來形象描述那就是:食客多的飯店,不會是差飯店。同理,參展商云集的展會,也不會是差展會。而且,同場展出的企業越多,企業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形成展會的規模效應和影響力。
    第四,為業界打造完整產業鏈。當今,海事展組織者機構應該積極推進整個產業鏈的互動發展
    ——積極創造條件開展與國家船舶相關政策和管理辦法制定部門的對話和情況反映,爭取水域的開放、最基本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政策的支持。組委會應該以海事展的專業服務于船舶產業,為造船廠、修船廠、船舶設計公司、船舶設備商、船舶材料商在互動展示交流的基礎上,完善打造“船舶經濟”產業鏈,為業界締造完整產業鏈的高價值產業平臺。
    第五,媒體宣傳要到位。海事展的宣傳是決定展會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直接影響參展品牌的招展效果。海事展組織方應建立強大的媒體宣傳網絡,充分運用報刊、雜志、廣播、互聯網等多種傳播渠道,以及業內專業媒體參與到展會的宣傳報道中。從媒體宣傳的力度廣度和深度上保障海事展成功。

       
    廣州國際海事展如何做到
    第一,定位鮮明,行業趨勢風向標。始于
    2005年的廣州國際海事展,雖然還年輕,但經過多年的發展已躍升為全國三大海事展之一。作為中國目前規模、水平以及影響力都首屈一指的海事貿易展覽會,廣州海事展有著鮮明的定位,那就是做新產品、新技術的風向標,引領行業潮流。每屆展會期間,都有大批量的最尖端的新產品和新技術在展會上亮相。對企業而言,沒有驚艷的尖端的新產品、新技術的話,很難在展會上吸引觀眾。反過來,這也給企業提供了決策參加廣州海事展與否的基本依據。
    第二,貼心服務為觀眾數量質量雙升提供保證。以第四屆廣州國際海事展為例,
    2010年根據統計結果,參觀人數逾
    1.2萬,觀眾人數比第三屆增長
    20%。從觀眾的分布來看,參觀者來自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從觀眾的質量上來看,在逾
    1.2萬人次的參觀陣營中,有超過
    70%的人具有采購權。 據悉,第五屆廣州國際海事展將特別為遠道而來的境內外專業觀眾提供入場證提前寄送、現場特設專業買家通道、優先參加主辦方組織活動、
    VIP買家休息區、境外買家翻譯預約等周到服務,極大地方便觀眾買家安排出足夠時間與參展商會晤洽談。快速增長的觀眾數量以及優質的觀眾服務,都印證著廣州國際海事展在業界的規模日益強大。
    第三,參展企業再創新高,各地展團強勢登陸。第四屆的廣州國際海事展以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
    500家參展商形成了強大的聚合效應,吸引了全球目光的關注。 據組委會介紹,第五屆廣州國際海事展預計將吸引
    800多家企業參展,參展商數量比上屆增長
    50%,境外展商比例超過
    40%。“國際船舶出口基地展區”、
    CSSC展團、福建船舶展團以及荷蘭、德國、新加坡、日本、韓國、挪威等國家展團屆時將強勢展出。在一系列的便展服務推動下,目前展位招商工作順利,截止五月底,展位已被成功預訂了
    70%。剩余展位也正在造船廠、船舶設備及配套企業、海洋工程裝備企業間搶訂中。
    第四,做好前期溝通工作,聯通上下游產業鏈。第五屆廣州國際海事展組委會通過加大市場營銷力度、推廣技術創新和品牌戰略等方式正大力推進整個產業鏈的互動發展。組委會通過展前加強與國內外船東、造船廠、船舶代理商、船舶媒體、船舶設計公司、船舶設備公司等單位的溝通交流,針對海事展上企業的各自需求推出商務配對服務,整合船舶經濟產業鏈。同時,組委會把展區分別歸類為國際展區、
    CSSC展區、船用設備展區、海洋工程裝備展區、國際船舶出口基地展區、國際航運服務展區、船用材料展區七大展區,使得展會更加具有針對性,增進上下產業鏈的理解和合作,促進整個產業鏈的互動健康發展。
    第五,打造專業媒體聯盟,為廣州海事展造勢。作為全球頂級的船舶海事展覽會,廣州國際海事展主辦方并不熱衷于展會期間各種獎項的評比,而是發動其自身的媒體宣傳優勢,在新聞公關造勢上以及后期的媒體跟蹤報道上可謂下足功夫。 據了解,截至
    5月底,已經有
    40多家專業媒體與廣州海事展合作,其中包括:《廣東造船》、《中國船舶報》《中國遠洋航務》、《中國船檢》、《國際船舶》、《船舶工程》、《機電設備》、《中國海洋產業
    船舶》、《中國海洋產業
    海洋工程》、《船用產品采購指南》、《中國水運》、《廣東造船》、中國造船網、中國船舶在線、航運在線、中國船舶設備網、中國國際海運網、龍的船人網、中國國際船舶交易網、中國船舶英才網、中國船舶配套網、船舶英才網等,展會通過媒體對行業廣泛而深入的報道,將有利于帶動行業發展,促進中國與國際間造修船、海洋工程、港口及航運業交流,合作與共識。
    很顯然,對參展商乃至整個行業而言,廣州國際海事展以清晰的定位、高質量的展會服務,提升了參展商的參與熱情。對廣州國際海事展組委會而言,切實地從企業的利益出發、從行業的高度出發,來組織一些更高質量、更高含金量的活動,提升廣州國際海事展在國內的影響力,恐怕仍有許多工作要做,甚至包括有些原有工作的出發點,都需要重新的審視和斟酌。正如廣州國際海事展組委會經理張先生在談及展會成功經驗時的一句話: “讓參展商得到應該得到的,讓觀眾看到想看到的,這就是中國需要的海事展。”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