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2016年集裝箱船拆船總數預計將達到創紀錄的150艘,但尚不足以使集運業擺脫運力過剩、需求下降和運價下跌的頹勢。同時,受運價低迷和成本影響,集運公司今年盈利水平將大幅下降,預計今年集運業將產生高達60-100億美元的總虧損。對于集運公司而言,今年想要賺錢是十分艱難。
德路里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集運運價下跌情況比預期更糟。受運價低迷和成本影響,集運公司今年盈利水平將大幅下降,預計今年集運業將產生高達60-100億美元的總虧損。
德路里稱,根據迄今公布的結果來看,2016年第一季度集運運價處于持續暴跌的狀態,跌幅進一步低于預期。不過,由于大型集運公司削減成本產生效果,抵消了部分虧損。德路里稱,考慮到集裝箱船由于閑置(及重新激活)、空箱運輸核并購整合產生的一系列附加費用,未來迅速下跌的集運運價將最終低于已節省成本后的單位成本。
此外,根據馬士基航運與Matson一季度業績來看,盡管少數公司在一季度有所獲利,但大多數公司則進一步陷入虧損。此外,市場一季度的普遍去是在于,由于經營利潤下跌,班輪公司總收入基本上產生了兩位數百分比的虧損。
德路里指出,班輪業在2015年取得的營業利潤為50億美元左右,而這些公司能夠保持單位成本低于收入的時間最多為一年。隨著時間推移,單位成本和單位營收之間的差距不斷收窄,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運營收入逐季度減少,直至去年第四季度單位成本超過單位營收。
運營商如何調整單位成本和單位營收之間的差距,將決定這些公司能否避免重大損失,甚至在今年再次獲利。而這一預期并不是十分理想。事實上,集運公司尚未在提升集裝箱船現貨運價上獲得任何成功,僅僅是通過調整附加費獲得一些暫時的運價上升,而運輸協議上的運價仍然存在顯著下降。同時,燃油價格自今年1月中旬以來已出現穩步上升,這使得單位成本將很難繼續削減。對于集運公司來說,今年想要獲利是十分艱難的,這是由于集運公司無法防止收入低于成本。
來源:中國航務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