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合同于2023年12月敲定,將由日本造船聯合(JMU)有明船廠(Ariake Shipyard)建造,計劃于2026年11月交付,屆時將成為海運業實現脫碳的重要里程碑。
2021年10月,日本郵船、日本發動機等上述四家公司成功入選日本新能源和工業技術開發機構(NEDO)的綠色創新基金項目,通過與日本船級社(NK)合作,各方共同致力于該國“配備國產氨燃料發動機的船舶商業化示范項目”。
2022年9月,日本郵船等四家公司聯合研發的AFAGC原型船已經獲得NK的原則性批準(AiP),NK根據《鋼制船舶檢驗和建造規則》以及《使用替代燃料船舶指南》,對該氨燃料氨氣運輸船進行了設計審查并授予了AiP。經過進一步研究和開發,合作伙伴確定該原型船已達到商業化水平,特別是在安全和環保方面,因此決定建造該船。
2023年5月,日本郵船等合作伙伴宣布,作為“配備國產氨燃料發動機的船舶商業化示范項目”的一部分,全球首臺四沖程氨燃料發動機已成功完成80%混燃比氨燃料穩定燃燒的陸基試驗。測試表明,溫室效應約為二氧化碳300倍的一氧化二氮和未燃燒的氨排放量幾乎為零,所有示范設備在運行期間和停機后均未發生氨泄漏。
據介紹,合作伙伴將負責制造主發動機和輔助發動機,同時對船舶建造進行詳細研究和編寫實際操作指南。其中,日本發動機公司將負責制造主發動機,生產氨雙燃料二沖程發動機,IHI動力系統將提供輔助發動機。完工交付后,各方將繼續以示范為目的運營該船,以確保船舶性能,包括環保性和操作指南的實用性,并向船廠和船用設備制造商提供用戶反饋,以便進一步改進。
要實現國際航運的凈零排放目標,必須從傳統化石燃料轉向下一代清潔燃料。由于氨在燃燒過程中不會排放二氧化碳,因此有望成為有助于防止全球變暖的下一代燃料。通過開發和建造AFMGC,合作伙伴將為氨燃料船舶的實際應用做出貢獻。
當前,氨燃料船舶尚未制定國際規則,國際海事組織(IMO)目前正在討論這一問題。該項目是首批開發氨燃料船舶的項目之一,從AFMGC的建造和運營中獲得的知識經驗對IMO的討論進展至關重要。合作伙伴旨在與NK和日本國土交通省 (MLIT) 緊密合作,為IMO的討論做出積極貢獻。
]]>據MB Shipbrokers(前馬士基經紀公司)消息,預計華光海運、中國燃氣和中船租賃合資公司SEA JADE INVESTMENT LIMITED將于下個月宣布行使中國船舶大連造船2艘17.5萬立方米LNG運輸船的選擇權。中國燃氣持有合資公司30%股份、中船租賃持股25%,其余股份由華光海運旗下Vantage公司持有。
2023年8月,大連造船聯合中船貿易與SEA JADE INVESTMENT LIMITED簽訂2+2艘17.5萬立方米LNG運輸船建造合同,首批2艘預計2027年交付。船東為中國燃氣旗下的中燃宏大能源貿易有限公司,船期為20年,日租金在8萬至10萬美元之間。
據了解,該船型由大連造船自主研發,貨艙總艙容17.5萬立方米,采用GTT研發的Mark III Flex型貨物圍護系統,設置4個貨艙,液貨系統僅用于LNG貨品運輸,同時配置再液化系統。本項目安裝兩臺WinGD LNG雙燃料低速主機,集成iCER系統,在降低油氣耗的同時,使得燃油和燃氣模式下均可以滿足國際海事組織最嚴苛排放標準。采用最新優化的雙艉線型,高效螺旋槳和帶舵球的高效扭曲舵,進一步提高水動力性能,增強了推進系統的安全冗余。可停靠全球絕大多數的大型LNG岸站,具有極佳的適港性和船岸兼容性。配置4臺雙燃料發電機,通過優化設計可覆蓋全船在不同工況下的電力負荷需求。
此前,大連造船、華光海運與中船租賃已經在VLCC、8.5萬噸散貨船等項目上有過多次合作。
]]>該型散貨船是靈便型船舶,通過主機技術升級和船殼線型優化,能夠以更低功耗實現更高效率,促進節能減排,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同時該船型具有吃水淺優勢,有著極佳的航線適應能力與優秀的裝載適貨能力,是外貿航線和沿海長航線的首選。
據介紹,洲聯航運長期專注于遠洋、沿海與兩岸間散雜貨運輸,企業自有多艘散貨運力,此次建造合同的簽訂,是萬隆船舶與洲聯航運的首次合作,有力助推洲聯航運朝著“船舶大型化、航區遠洋化、運力綠色化”的發展目標邁出堅實一步。
同日,萬隆船舶與恒力發動機就萬隆新建115000DWT阿芙拉型油輪簽訂主機合同,標志著該船的啟動進入實質性階段。恒力發動機(大連)有限公司是恒力重工集團旗下專門負責船用發動機制造的公司,恒力重工集團在收購STX大連資產重啟造船業務后,恒力發動機業務也正式啟動,依托恒力重工這家民營石化巨頭的產業鏈資源,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裝備制造目標。
]]>據業界消息,MARAN Tankers將在韓國中型船廠DH造船(前身為大韓造船)訂造三艘158000載重噸穿梭油輪,訂單總價值3.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98億元),預計將于2027年交付船東,屆時將由巴西國有控股能源巨頭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長期包租。
為推動旗下油輪船隊更新和實現脫碳目標,Maran Tankers還于2023年4月與中國新時代造船簽訂4+4艘155500載重噸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蘇伊士型油輪訂單,備選船舶于同年8月生效,首批4艘新船將于2026年交付,另外4艘計劃于2027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交付。據稱單船造價約8700萬美元,訂單總價值近7億美元。
據了解,MARAN Tankers成立于1992年,目前擁有一支由55艘船組成的船隊,總運力達16235549載重噸,平均船齡7.8年。
]]>據了解,美國福茂集團上一次在中船澄西下單可追溯到2019年2月,當時雙方簽訂了兩艘85000載重噸Kamsarmax型散貨船建造合同,已于2021年交付使用。
此外,這家船東還于2022年向日本名村造船(Namura Shipbuilding)訂造2艘185000載重噸散貨船,交易價格暫未披露。這是福茂集團首次在名村造船下單。新船已與日本郵船簽署為期七年的包租協議,將在2024年交付。
截至目前,美國福茂集團已經在中國和日本船廠下單建造約30艘散貨船。
本月早些時候,中船澄西還與香港船東營基船運(Comerge Shipping)簽訂兩艘85000載重噸甲醇雙燃料散貨船建造合同,造價約為4200萬美元/艘,較同規格傳統燃料新造散貨船高出約600萬美元。這是該船廠首次承建雙燃料船舶。
]]>該項目由“下一代歐盟”計劃(Next Generation EU)和國家預算資助。
新船全長約40米、型寬約10米,最大航速可達12節,將用于愛沙尼亞水域的常規浮標招標工作、航道維護、科學研究、污染監測和響應以及搜救任務。Baltic Workboats表示,該型多用途船的具體參數將在詳細設計過程中確定。
此外,該船將是愛沙尼亞第一艘100%使用可持續生物甲烷作為主要燃料的替代燃料工作船,同時將配備一個電池組,允許該船在100%電動模式下零排放運行。
Baltic Workboats表示:“專門為愛沙尼亞開發的基于綠色技術的多用途工作船未來將成為出口市場的參考產品。”
]]>據龍船此前報道,2023年12月,RCL宣布旗下新加坡全資子公司Regional Container Lines Pte Ltd.(RCS)與一家“信譽良好的造船廠”簽署了一份建造意向書,目前訂單已生效。該系列集裝箱船單船造價566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05億元),訂單總價值2.26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21億元),首艘船計劃于2027年第一季度交付。
新船將采用新型設計,可以使用傳統燃料,注重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耗油量顯著降低,比其他船舶高出30-40%;該型船靠泊時還可以利用港口電力,有助于減少港口作業期間的碳排放。此外,這些船舶的設計還具有適應性,將來可以進一步改裝,以支持替代燃料和綠色能源。
據悉,泰國宏海箱運集團是公黃埔文沖的新客戶,該公司是一家在亞洲地區歷史悠久的傳統班輪公司,主要在東亞、東南亞、中東和印度半島提供班輪服務和集裝箱支線運輸服務。RCL旗下船隊現運營34艘集裝箱船,包括29艘自有船舶和5艘租入船舶。這一項目的成功簽約,將支持RCL未來的業務擴張,同時也將助力其老舊船舶的替換。
黃埔文沖公司作為中國船舶集團屬下骨干造船企業,也是我國華南地區最大的船舶建造單位,具有豐富的船舶建造、修理經驗,產品質量受到全球船東認可。其中,支線箱船、商貨船、挖泥船、海洋工程船、科考船是公司民用產品建造板塊的代表產品。
目前,黃埔文沖已形成1100箱、1500箱、1900箱、2700箱、3000箱、3400箱等規格的支線箱船批量生產線,依托建造經驗推出的自主設計產品“鴻鵠”型支線箱船(1900箱、3000箱)獲得市場青睞,夯實了該公司的箱船品牌。
據了解,該船型是黃埔文沖目前承接尺度最大的集裝箱船,標志著黃埔文沖在集裝箱建造領域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黃埔文沖將通過該批產品建造進入中型集裝箱船建造市場,開辟泰國船舶市場,進一步豐富公司產品譜系,也將以出色的建造水平為全球中型集裝箱船市場帶來新的、更優的選擇。
]]>2023年,慧洋海運共計接收7艘新造船,包括2艘Kamsarmax型散貨船和5艘靈便型散貨船,全部由今治造船、日本名村造船(Namura Shipbuilding)、尾道造船以及常石造船等日本船廠建造,均符合Tier III氮氧化物排放標準。
截至2022年底,慧洋海運旗下運營船隊(不包括管理型船舶)52%的新型環保船舶采用ME型主機,所有在建船舶均為采用ME型主機的新型環保船舶。預計到2025年,采用ME型主機的船舶比例將達 56%。
不包括最新訂單在內,慧洋海運擁有一支由153艘船組成的船隊,其中15艘為訂單船舶,主要由日本船廠建造。該公司網站的數據顯示,4艘干散貨船將于2024年交付,9艘將于2026年交付,另外2艘將于2027年交付。
]]>Windward Offshore是SeaRenergy集團牽頭組建的合資企業,其他創始合作伙伴包括Blue Star Group、戴安娜航運(Diana Shipping)。
2023年10月,Windward Offshore與Vard船廠簽訂2+2艘混合動力CSOV設計、建造合同。首批2艘船將于2025年第三季度和2026年第一季度交付,最新生效的2艘備選訂單計劃于2026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交付。
該系列CSOV均由挪威船舶設計公司Vard Design負責,將采用VARD 4 19型設計,是可持續海上風電場支持運營的全方位平臺,側重于船上后勤、安全、舒適和卓越的可操作性。
該船全長87.5米,型寬19.5米,可容納120人,將配備高度可調的運動補償舷梯、升降系統和船塢系統,配備混合動力系統。為實現節能、智能的海上作業并降低油耗,新船將配備Vard Electro公司提供的綜合SeaQ套件,其中包括電力、控制、駕駛臺和通信系統及解決方案。Vard Interiors將提供暖通空調-制冷(HVAC-R)和內飾概念。另外,該設計還可在未來使用甲醇燃料。
Windward Offshore相關人員表示:“所有船舶設計都將配備最新的環保技術,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并提供最高的安全標準,以確保安全和可持續的海上作業。”
]]>該建造合同是繼此前五座自升自航式平臺建造合同后,雙方再次攜手合作,標志著威海金陵在小海工平臺建造領域進入快車道,將進一步提升威海金陵在該領域建造能力以及市場知名度。
據龍船此前報道,2023年12月,威海金陵為華科五洲建造的首座350FT自升自航式作業平臺“ZAMIL-L.B.9”較合同交船期提前2個半月完工交付。該多功能平臺建造周期僅用了13個半月,樁腿長度107米,船體總長69.6米,寬40米,型深6.1米,設計吃水3.3米,定員150人,作業水深65米,交付后主要用于沙特海域的油氣田間的服務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