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會上,劉勝友表示北部灣港股份是北部灣港集團港口核心業務的核心企業,是推動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打造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和國際樞紐海港的主力軍和排頭兵,是建設“四個一流”強港、“千萬標箱”大港的中堅力量。
劉勝友強調,下一步,他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及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嚴格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規及《公司章程》的規定,在股東會的領導下,切實履行好董事長的職責,不負重托,不辱使命,與大家一同干字當頭、銳意進取,全力以赴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當天,由自治區商務廳(口岸辦)、南寧海關、廣西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廣西海事局組成的自治區驗收組,對北海港鐵山港東港區欖根作業區1-2號及南1-3號泊位的查驗場地、查驗監管及配套設施進行實地查看,認為查驗監管設施設備及基礎設施能滿足各查驗部門開展業務要求,驗收組一致同意該項目共5個泊位對外開放通過驗收。
作為國家一類口岸和廣西沿海重要港口,北部灣港北海港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廣西工作論述的重要要求和對北部灣港“四個一流”重要指示,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北海市的支持下,北部灣港集團依托獨特區位優勢,持續深化對外開放,主動搶抓發展新機遇,搭平臺、建項目、優環境,先后實現鐵山港西港區鐵山港作業區1號-2號等6個泊位對外開放,助力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新高地,貨物吞吐量連年增長。
此次欖根作業區5個泊位順利通過開放驗收,為加快“一港一路、一區兩園”建設進程提供“硬支撐”。當前,口岸腹地外向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臨港及腹地的光伏玻璃、新能源材料等臨港產業發展外貿運輸的需求日益旺盛。據統計2025年一季度,北部灣港北海港區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超865萬噸,同比增長1.27%,其中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5.88萬標箱,同比增長超過7%。
北部灣港北海港鐵山港東港區欖根作業區1-2號及南1-3號泊位是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重點工程,由北部灣港股份的聯營企業廣西鐵山東岸碼頭有限公司負責建設,項目包含2個10萬噸級泊位、3個5000噸級通用泊位,設計年通貨能力745萬噸,港區陸域面積約950畝,通過進港大道連接玉林龍潭產業園,當前已成為桂東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項目一期于2023年12月19日順利通過竣工驗收,同年12月22日獲得港口經營許可證,12月28日建成正式開港運營。2025年1月26日,項目通過對外開放預驗收。
]]>該航線為中阿兩國間的經貿往來提供了更快捷、更高效的物流服務,更為中國與阿聯酋的互聯互通開啟了嶄新篇章,助力雙方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邁向更高水平。
當天,在欽州港大欖坪作業區10號泊位,“長發隆”輪上正在緊張的進行汽車裝船作業,它將搭載著約1500輛車從北部灣港出發,直達阿聯酋迪拜杰貝阿里港。該條新航線全程約4700海里,航行時間約430個小時,路徑較傳統路徑縮短4至10天,運輸時效提升10%~15%,成本降低8%以上。
為搶抓中國汽車外貿出口增長機遇期,推動此次長安汽車經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至北部灣港出海發運至阿聯酋迪拜杰貝阿里港,北部灣港集團積極聯動招商滾裝、長安汽車、成都局集團、中鐵特貨等相關單位和企業,靠前主動服務完善配套流程,一企一策制定了“鐵路籠車+滾裝”的全程物流方案。
此次航線的開通,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首次采用“鐵路籠車+滾裝運輸”的海鐵聯運創新實踐,是廣西與重慶兩省區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降本提質增效的積極探索,開辟了西部地區汽車整車出海的新路徑,將有效助力汽車企業出口降本提質增效,為助力國內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北部灣港樣本”。
下一步,北部灣港集團將進一步提升滾裝業務服務能力,為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車企提供高效優質的出海服務,推動滾裝航線常態化運行,持續釋放通道潛力,為西部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防城港企沙港區赤沙作業區1-2號泊位項目是我國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點工程,由北部灣港股份、中遠海運、中鋁廣西華昇、華南礦業合資建設,是廣西最大自動化干散貨泊位,建設規模包括2個20萬噸級散貨泊位,水工結構按30萬噸級建設,碼頭岸線總長830米,引橋長1500.18米,設計年通過能力超1960萬噸。單個泊位設計卸船能力7500噸/小時。主要服務于鋁礦、鐵礦等大宗原材料的運輸。
據了解,該項目在自治區口岸辦及各查驗部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在一個月內就取得了港口經營許可證,并通過了對外開放市級預驗收和對外開放自治區級驗收,創造了廣西區域碼頭項目口岸開放驗收用時最快紀錄。
]]>據介紹,該項目于今年9月完成工程建設部分,項目搭建的智慧化倉儲系統設備調試和定制化系統部署已經完成,目前正加速調測試工作,沖刺年度目標。
這個綜合性智慧型冷鏈物流園區項目位于欽州港大欖坪物流園區陸海大道與保稅港大街交匯處,占地143畝,總建筑面積約6.8萬平方米,冷庫總庫容約6.7萬立方米,包含冷庫、干倉、加工中心、綜合辦公樓及配套設施等,功能涵蓋速凍庫、高中低溫全溫區覆蓋冷庫、干倉、加工中心、普貨和冷鏈集裝箱堆場、聯合辦公等。同時,園區利用倉庫屋頂,構建“冷鏈+光伏”分布式光伏發電,搭建智慧化倉儲(WMS)系統,提升冷鏈倉儲智慧化管理效能。目前計劃首批開放的三號冷庫已完成保溫設備調試及打冷測試,初步具備試運行條件。
2022年,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局等五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冷鏈物流運輸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強調,要依托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積極推進冷鏈物流多式聯運發展。該項目致力于打造集冷鏈物流、貨物進出口、倉儲、運輸、加工、檢驗檢疫于一體的綜合性智慧型冷鏈物流園區,建成后將與四川省港投集團、北部灣港集團、廣西中馬投控集團在四川、廣西、東南亞等地已建成運營的港口、冷鏈物流園區形成聯動,利用鐵、公、海等完善的多式聯運物流體系,鏈接中國西部地區和東盟國家的貨物運輸通道,逐步形成以陸海新通道綜合冷鏈物流欽州港基地為中心,共建鏈接東南亞、輻射大西南的雙向冷鏈通道,形成南北互通、陸海呼應態勢,進一步提升內外經濟聯動性。項目運營后將助推西部陸海新通道、“一帶一路”上的冷鏈物流網絡建設。
據悉,面對第四季度最后的挑戰,北部灣港集團將和項目相關單位一起,持續以高質量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深化川桂合作為目標,全力以赴拉滿建設“進度條”,按下任務“快捷鍵”,全力保障項目在2024年底前實現試運營。
]]>梧州赤水港-澳大利亞外貿航線的開通,有效助力廣西汽車整車生產企業降低運輸成本,進一步釋放中國汽車業在產業鏈方面的優勢,為中國汽車出口提供了更為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廣西帝森紅岸房車有限公司房車項目負責人吳海賓說道,“在這次拖掛房車順利出口的過程中,北港西江港口赤水港與船公司各自發揮優勢,為我們提供了專業的指導意見和服務,有效壓降10%的物流成本,緩解了我們外貿企業的經濟壓力。”
為做好該企業此次首批房車出口澳大利亞業務,梧州赤水港靠前謀劃,緊盯提箱、裝箱、落重、報關等環節,為客戶企業定制房車整車裝集裝箱全程物流方案,全方位保障貨物出口,推動國內汽車品牌走向世界。
今年以來,梧州赤水港積極融入服務國家戰略,深耕西江黃金水道和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不斷創新探索外貿物流服務模式,推動外貿業務高質量發展。截至12月9日,港口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219.04萬噸,同比增長6.75%;其中集裝箱完成10.26萬標箱,同比增長10.41%,外貿集裝箱完成3,682標箱,為去年同期的56倍,實現外貿業務量歷史新高。
]]>重器正式入列助力大宗商品集散樞紐建設
赤沙作業區1、2號泊位建設項目,配置6臺橋式抓斗卸船機為北部灣港目前能力最大、效率最高的裝卸設備,每臺卸船機凈高70米(俯仰機構收起高達102米),主起升高度65米,外伸距49米,額定起重量64噸,額定裝卸效率2500噸/小時,最大裝卸效率達3000噸/小時,具有高效、環保、智能、安全、先進等優勢。
預計,在碼頭建成達產后實際生產能力超過3000萬噸/年,將極大地滿足腹地生態鋁、鋼鐵、有色金屬等重大項目的貨運需求,對加快防城港大宗商品集散樞紐建設貢獻北港力量。
排除萬難圓滿接卸終見曙光
當前,項目轉供電和生產輔助設施建設等重點工作正按計劃緊鑼密鼓推進,皮帶機等機電設備安裝調試工作也如火如荼開展。
下一步,項目團隊將持續克服施工點多、作業面廣、時間緊、任務重等困難,多措并舉加強項目安全質量監管,全力以赴沖刺年度目標任務,凝心聚力推進項目早日建成投產,為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打造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建設貢獻力量。
]]>今年是中阿建交40周年。兩國建交以來,關系日臻成熟,經貿合作成果豐碩,這植根于兩國悠久的經貿傳統、契合的發展理念和相同的價值追求。中阿經貿往來跨越千年、聯系緊密,友誼和信任不斷深化。
此次簽訂的合作備忘錄,旨在促進簽約雙方在中國境內建立高效、務實的合作機制,促進港口運營、物流發展、投資合作以及倉儲等領域的深度合作,推動迪拜環球港務集團(中國)在中國業務的整合與升級。
迪拜環球港務集團(中國)作為全球領先的港口及物流運營商,在中國境內擁有廣泛的業務布局。北部灣港集團作為中國西南地區的重要港口的運營企業,正積極將北部灣港打造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陸海交匯的重要門戶。雙方的合作將有力促進雙方在港口運營管理、設施建設、物流倉儲、投資、信息共享與市場開拓等方面開展密切合作。
未來,北部灣港集團將與迪拜環球港務集團依托中阿兩國在各領域的深化合作,進一步建立高層溝通機制、項目跟蹤機制,確保合作項目的順利推進和執行,提升港口運營效率,開拓新的市場機遇,加強業務協同,共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實現互利共贏,攜手共創未來。
]]>據悉,北海港鐵山港西港區北暮作業區南10號泊位項目設計為一個1萬噸級多用途泊位,具備散雜貨和集裝箱作業功能,岸線長度168.5米,設計年通過能力為180萬噸,泊位在設計建造過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是北部灣港北海港區首個啟用的高樁梁板式結構碼頭。
作為北海碼頭貫徹落實《西部陸海新通道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基礎設施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項目建設進度正在順利有序推進:目前,泊位配套的3臺門機、約4.68萬平方米的件雜貨堆場、約1.78萬平方米的散貨堆場,以及變電站、岸電系統、污水處理站等設備設施均順利通過驗收、同步投產,并取得了港口作業資質。
北海鐵山港區作為廣西首個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集聚了綠色化工、金屬新材料及高端設備制造、高端造紙、新能源、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等產業集群,臨海產業蓬勃起勢,貨物“大進大出”,海鐵聯運頻繁,港產融合、港工互動日益密切。
北暮作業區南10號泊位投產后,將優化北海港區的功能布局及岸線利用,進一步增強港口樞紐能級和貨物通過能力,助推小噸位船舶的高效接卸,更好滿足卷鋼、水泥、化肥等大宗貨物的中轉需求,并逐步承接石步嶺港區的產業及貨運功能轉移,不斷提升港口業務輻射和產業聚集能力,保障物流鏈供應鏈產業鏈的安全與通暢,更好地服務現代臨港產業體系的升級發展。
此次北暮作業區南10號泊位實現首船貨物的順暢出海,為北海港區引導新貨源、開拓新市場增強了吸引力和競爭力,有助于激發腹地產業強鏈延鏈補鏈,不斷豐富“引進來、走出去”的貨源結構,進一步將港口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與發展優勢,形成港口開放發展與貨源加速向海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今年1-8月,北部灣港北海港區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2865.96萬噸,同比增長8.52%,其中集裝箱吞吐量完成65.99萬TEU,同比增長14.91%,生產經營保持穩中有進、穩中提效。
與此同時,北海碼頭圍繞建設大港口大物流大樞紐目標,加快推進北暮作業區南4號、南5號、7號、8號泊位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持續鞏固和提升港口的集疏運能力,力爭在港口能級提升、貨運降本增效、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上展現更大作為。
下一步,北海碼頭將繼續以打造向海經濟為抓手,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把北海港打造成港城融合、能力充分、布局合理、綠色平安、服務高效、富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綜合性港口,為集團公司建設世界一流港口企業集團作出更多貢獻。
]]>根據協議,雙方將以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為方向,充分發揮北部灣港連通東盟及輻射西南內陸腹地的區位優勢,深圳港連通歐美等地區的國際航運干線主通道優勢,圍繞集裝箱運輸、汽車及零配件海運、港航物流項目等多個領域開展高效務實的戰略合作。
雙方將以此次簽約為契機,進一步增強港口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深入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鞏固提升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和深圳國際樞紐港地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