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24”輪從南京江盛滾裝碼頭啟航,駛向墨西哥拉薩羅港,標志著“南京-墨西哥”滾裝外貿航線成功首航。這是該碼頭外貿泊位臨時啟用后開通的首條外貿航線,開辟了長江流域車企整車出海新路徑,對加快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安吉24”輪船長169.1米,船寬28米,總噸3.5萬噸,本航次裝載508輛上汽MG品牌汽車,出口至墨西哥。作為華東地區重要汽車物流樞紐,該碼頭擁有滾裝專用岸線418米,配備3萬噸級海輪泊位和1萬噸級江輪泊位各一個,可實現5000車位以下滾裝船全年、全天候不受水位影響,直接靠泊作業。碼頭后方總倉儲庫容超2萬輛,鐵路專用線直通港區內,形成滾裝、集裝箱、集件一體紙漿船、國際班列多元化汽車出口模式。
今年1月,南京港江盛滾裝碼頭獲批臨時開放。此次滾裝外貿航線首航,是安吉物流與南京港精誠合作,服務中國車企出海的創新之舉,為南京腹地和沿江車企提供了高效出口新通道。
安吉物流表示,2025年將繼續以航運業務為抓手,實現國內樞紐生態整合、國際干線智慧運營、海外倉配網絡布局的高效協同。充分發揮安吉物流在物流運輸資源、物流管理經驗方面的優勢,用好南京港江盛滾裝碼頭在汽車公鐵水聯運方面的資源,為客戶提供從生產端到消費端、從國內運輸到海外倉配的全鏈解決方案。
目前,安吉物流已擁有各類滾裝船34艘,航線資源覆蓋東南亞、波灣、地中海、英國、墨西哥-美西、美東、南美西、澳新等主要出口目的地。
]]>根據協議,三方秉持平等互利、誠實守信、共同發展的原則,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同時不斷探索創新合作模式,推動各方業務發展。三方將通過緊密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為蘇美達整車及零部件、設備等貨物出口提供定制化的全產業鏈物流服務,保障供應鏈穩定。為此,中遠海運特運將研究開辟南京港件雜貨多用途班輪航線,并不斷完善航線布局。
為保障合作順利推進,三方將構建高層會晤機制,同時成立框架合作協調小組負責具體項目推進,以不定期例會研討新問題與合作領域,通過整合資源、優勢互補,為相關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據了解,該輪船長208.3米,型寬29.8米,載重噸33715噸。該航次由歐洲直航南京,將進港船舶最大裝箱量由當前的1938TEU(標準集裝箱)直接提升至2600TEU。此次成功靠泊,標志著3萬噸級集裝箱船可常態化進出南京港。
據統計,今年1到11月,南京港集裝箱貨物吞吐量已突破338萬TEU。
]]>據介紹,南京港新生圩港區碼頭改建二期工程是我省兩個港口功能優化提升交通強國專項試點項目之一,計劃采取原碼頭結構拆除,疏浚,新設樁基、墩臺等水上施工方式,把原泊位改造升級為3個7萬噸級泊位,建成之后將實質性提升新生圩港區船舶靠泊能力。
據悉,根據《南京港總體規劃(2024-2035)》,全港將新增泊位90余個,龍潭七期工程、西壩港區通江集作業區通用泊位工程、龍宇碼頭等17個碼頭升等重點項目將在近三年內開工,直接投資超117億元。
]]>據悉,該拖輪總長36.5米,總噸417噸,型寬10米,型深4.5米,主機功率3000KW,搭載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磷酸鐵鋰電池系統、直流配電系統、永磁電機,可實現零排放、低噪音、零污染。
南京港輪駁分公司是南京港乃至長江江蘇段應急搶險救援的重要社會力量,南京海事局作為南京長江水域水上搜救的牽頭單位,始終倡導加強水上搜救能力建設,鼓勵并支持南京港輪駁分公司積極響應國家綠色發展戰略,打造大馬力、純電動拖輪。
]]>這是南京市自啟動進出南京港船舶吃水提升工作以來,成功靠泊南京港的首艘吃水11.8米船舶。此次實船試驗的成功靠泊,標志著長江12.5米深水航道“黃金效能”進一步釋放,也是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建設的又一顯著成果。南京港率先成為江陰以上各港口同類型船舶中,允許接靠船舶吃水最深的港口,“大船深水”時代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為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再添新動能。
據了解,吃水多0.2米,貨物可多裝載1000余噸,可以有效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充分發揮長江深水航道潛力,有力保障航道通過能力。
自南京市啟動進出南京港船舶吃水提升工作以來,南京海事局作為區域性航運物流建設中航運相關任務的主辦單位,會同交通、商務、研究院、航運企業等相關單位,積極開展進出南京港船舶吃水從11.36米逐步提升到11.6米至11.8米專題研究和實船試驗。
自2024年5月以來,已先后保障7艘吃水11.6米船舶安全靠離南京港,書寫南京港“大船深水”時代新序章。此次將船舶吃水再度突破至11.8米,將加快推進港口轉型升級,提升南京港口核心競爭力,提升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能級,更加有利于發揮南京江海轉運主樞紐地位,增強對中上游地區輻射帶動作用,加快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助力交通強國建設。
接下來,南京海事局將持續推進吃水11.8米船舶進出南京港,鞏固和提高南京長江中下游物流樞紐地位,助力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和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建設,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新生圩港區,記者眼前的藍白色“艾奧尼克”輪正停泊在碼頭,等待引導起錨。中鋼船代工作人員介紹,該船長229米,寬32.26米,共裝載來自安徽、湖北、江蘇三省的化肥5.7萬噸。
從南京港出口吃水深度11.6米的貨輪,這還是第一次。而今年1月15日,從巴西始發的運糧船——“阿爾法發現”輪停泊南京港,率先以11.6米吃水深度刷新了開埠以來進港船舶最大吃水紀錄。一進一出,南京港完成了深水港的又一次升級。
南京海事局指揮中心副主任楊朝暉告訴記者,自南京市啟動進出南京港船舶吃水提升工作以來,南京海事局積極開展11.6米吃水船舶進出南京港實船試驗工作。1月15日以來,已先后保障5艘11.6米吃水船舶安全靠泊南京港。
9點一過,隨著碼頭工人將纜繩從纜樁上解開,大船在引導船引導下,緩緩駛離南京港。據介紹,為了保障“艾奧尼克”安全出口,開航前,南京海事局組織執法人員對船舶關鍵性設備實施安全檢查,協調南京引航站資深引航員實施引航。開航后,南京海事局還抽派專人隨船,協調長江下游沿線海事部門實施全程跟蹤維護,調派南京港集團拖輪全程吊尾隨船至江陰。通過全要素水上“大交管”信息化系統,輔助船舶決策。
吃水深度11.6米大輪的出港,再次展示了南京港作為江海轉運主樞紐港的輻射力和競爭力。據介紹,雖然只是提升了0.24米吃水深度,卻可多裝近2000噸化肥。根據測算,每年可為腹地企業節省物流成本約2000萬元。
2018年,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線貫通,南京航道水深從10.5米提高到12.5米。至此,通航海輪從3萬噸級提高到5萬噸級,10萬噸級海輪可減載抵達,南京港由“河港”變為“海港”。
南京港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唯一實現水鐵聯運無縫對接的港口,是我國南北交通和江海運輸、水陸換裝、水水中轉的重要樞紐。記者從南京海事部門了解到,11.6米吃水船舶實現在南京港常態化靠離泊,不僅顯著增強了南京港的硬實力,同時為南京進出口貿易提供了強大的物流支撐,有力促進南京經濟的外向型發展,提升南京創匯能力。下一步,我市將繼續向“深”挖潛,加快推動進出南京港船舶最大吃水11.8米的突破。
今年3月,《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正式發布,南京提出了近期和遠期2個目標。到2030年,我市基本形成功能完善的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南京港貨物吞吐量將從目前的約3億噸提升到3.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500萬標箱;到2035年,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要素集聚、創新高效”的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南京港貨物吞吐量達到4億噸。
來源: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