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船總長186米,型寬48米,型深13.5米,是國內單臂架起吊能力最大、起吊高度最高,且為首艘具有DP動力定位作業能力的扒桿式起重船。
“三航翔安”由我國自主設計,從核心設備到配套部件國產化率超80%。船上配備一臺5000噸吊重單臂架變幅式起重機,吊高可達甲板上133米,是目前國內單吊起重能力最大的自航變幅式扒桿起重船。
同時,該船搭載著先進的“DP 1動力定位+錨泊定位”雙定位系統組合,實現了在復雜多變的海洋環境中自主航行與精確定位的雙重目標。該船在建造過程中成功創造的多項國內發明專利,充分體現了中交集團在船舶建造領域的創新實力和技術突破。
該船交付后將服務于海上風電施工及升壓站建設、大型風機基礎及海上鋼結構安裝等海洋工程領域,為加速推進國家“雙碳”能源建設宏偉目標和海上風電產業的蓬勃發展提供高端專業裝備支撐。
]]>據悉,“港航平5”是國內首艘搭載智能船舶系統新一代自航自升式海上風電安裝平臺。該平臺適用于無限航區航行,近海海域施工作業,主要用于海上風電安裝和基礎施工,同時具備2套20MW及以上風機運輸、儲存、安裝于一體的綜合作業能力,最大作業水深超70米。
“港航平5”主吊機起重能力為1800t@36.5m\1200t@50m,甲板面上起升高度168m,是目前國內起升高度最高的海上風電安裝平臺。該平臺配備了電動變頻齒輪齒條式升降系統和三角桁架式樁腿,樁腿設計長度135m。該平臺采用全電力驅動,艉部設置3套3200kW的全回轉推進器,艏部設置3套2500kW的側推裝置,具有DP-2級動力定位能力。
同時,該平臺為國內首艘配置智能船舶系統的風電安裝平臺,配備了智能航行系統、智能能效管理系統、智能集成平臺系統,可為平臺作業施工、能源管理、航行運營提供決策參考。“港航平5”的交付,為我國新一代海工裝備研發和海上風電深遠海發展提供“津港方案”,助力推動我國能源轉型升級和綠色低碳發展,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貢獻力量。
武漢船機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程立兵出席交船儀式并致辭。他強調,武漢船機公司與天津港集團有著悠久的合作歷史,雙方先后在風電安裝平臺項目、大型吊機、升降系統、港口機械項目等多領域開展廣泛深入合作,積極響應了國家雙碳循環、開發綠色清潔能源的號召,不斷在海上風電開發及低碳智能化碼頭建設方面邁出前進步伐。從“港航平9”到“港航平7”,再到今天“港航平5”的順利交船,武漢船機始終以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回報天津港集團和旗下天津港航的支持與信任。希望能以該平臺的順利交付為新的起點和契機,積極探索新的項目合作模式和實現途徑,不斷拓展形成新的合作空間,共同推動海工裝備及交通運輸市場的發展。
據了解,武漢船機長期致力于船海工程裝備研制,具備核心裝備配套和海工平臺總裝總試能力。近年來,武漢船機依托船海工程機電設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技術優勢,著力于海工平臺及其關鍵裝備的設計開發,主導制定發布了ISO 4864:2023《船舶與海洋技術平臺升降裝置一般要求》等系列國際標準,先后交付華夏金租1200T神大01/02風電安裝平臺、華西1600風電安裝平臺等數十座海工平臺,為“港航平7”700噸自升式海上風電作業平臺、“中船海工101”1000T風電安裝平臺、“港航平9”1200T多功能海上工程船、“德建”號及“華祥龍”號1200噸自升式插樁打撈工程船、“藍鯤01”號1500噸自航自升式風電安裝平臺等配套了一大批核心裝備。
]]>8月23日,為三航局建造的110米變幅式打樁船“三航樁21”交船儀式在大津重工舾裝碼頭隆重舉行。
該項目于2023年12月5日開工,至2024年8月23日,用時244天,按照最初制定的交船時間順利交付。該船總長80.15米,船長72.00米,型寬28.00米,型深5.60米,滿足國際公約,同時滿足近沿海、遮蔽海域等區域的打樁作業要求。
該船的交付,將極大地推動我國碼頭建設、橋梁工程、水工工程及風電工程等領域的樁基施工能力,成為海上重大工程施工的關鍵基礎設備。
8月22日,13#5200噸多用途干貨船簽字交付,大津重工代表與船東公司代表雙方簽署交船文件,船東現場代表、DNV駐廠經理及公司相關人員一同出席并見證了簽字儀式。
8月21日,作為第一批次5200噸系列壓軸之作的14#船簽字交付,并于8月23日舉行命名儀式。該船被命名? 為“BORNHOLM”(博恩霍爾姆號)。
8月23日,4#5900噸多用途干貨船簽字交付,該項目是5900噸系列船的第四艘船,也是第一批次該系列船的收官之作,標志著該系列四艘船舶全部于2024年內順利交付完畢。
“亨通海悅號”平臺由上海佳豪船海工程研究設計有限公司設計,江蘇大津重工有限公司承建,該平臺從核心設備到配套部件國產化率超80%以上,配有1600噸繞樁式全回轉超強起重機,堪稱新一代大型風電施工利器。
同時,該平臺還配備4000平方米超大面積甲板,可變載荷超過8500噸,作業水深可達70米的四桁架樁腿和自動升降系統、全電推進系統、DP2定位系統等,具備單機最大功率2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安裝能力,具有綠色節能、設備先進、作業效率更高、安全性能更高等多重裝備系統優勢,是國內領先的第四代自航自升式深遠海大型風電安裝平臺。
該船總長80.15米,船長72.00米,型寬28.00米,型深5.60米,入CCS船級。該船是專為適應沿海水工建設工程的打樁作業需要而設計的超大型打樁專用工程船,能滿足近海海域水上工程的打樁作業要求,也可兼作起重船使用。該船設置精度為厘米級的GPS定位系統,能精確的定位打樁。
“三航樁21”下水標志著該項目又一關鍵節點完成,為后續船舶順利的交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三航樁21”交付后,將應用于橋梁、碼頭、水利工程施工。
大津重工作為天海防務EPC業務總裝基地,近年來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將服務海上風電作為綠色發展的重點方向,先后建造了風電安裝船、起重船、打樁船等海上風電產業鏈船舶,在推動海上風電產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悉,“港航平5”輪最大作業水深70米,最大起重能力1800噸,甲板以上起升高度168米,升降系統樁腿長度135米,是目前國內起重綜合能力最強、起升高度最高、升降樁腿最長的自航自升式海上風電安裝平臺。
擔任此次裝卸任務的半潛駁“四航永興”輪,船長164米、型寬65米、型深10.2米,主甲板面積達10660平方米,相當于1.5個標準足球場大小,是全球最大的4.5萬噸寬扁淺吃水型半潛駁。
此次下水的風電安裝平臺單體重量達21487噸,船貨總重高達25000噸,滾裝上船所用的軸線車多達722軸線,再次刷新國內滾裝下水船舶重量、軸線車數量紀錄。
作為采用四桁架樁腿、齒輪齒條式升降系統的第四代自升自航海上風電安裝平臺,“港航平5”輪船長135米、寬50米、型深11米,是國內首艘搭載智能船舶系統的風電安裝平臺,具備航路與航速設計和優化功能、智能能效管理功能及智能集成平臺功能,可實現對船舶的全面監控與智能化管理。
]]>該船總長154.95m,用于裝載20’、40’和45’集裝箱以及21’~30’非標集裝箱在內的多種貨物,總裝箱數1064TEU,其中冷箱270TEU,充分滿足了現代航運的多樣化需求。在動力系統上,該船采用了先進的單機單槳設計,主機型號為6S50,其排放滿足TIER III要求,展現了船舶在環保方面的卓越性能。同時,CPP推進系統和艏艉側推的配備,使得該船在航行過程中更加穩定、靈活。此外,該船共有3個貨艙,其中僅1#貨艙設有艙蓋,其他兩貨艙開口。這種設計既保證了貨物的安全,又方便了貨物的裝卸作業。
]]>3月7日,為德國船東JSP公司批量建造的10#5200噸多用途干貨船(DJHC6060)項目順利完成了簽字交付。目前,該船已離開大津碼頭,駛向新的旅程。
3月8日,為德國TOM W?rden公司批量建造的3#5900噸多用途干貨船(DJHC6069)項目在該公司室外船臺成功接水。這一進展標志著該船舶的建造工作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為后續試航和交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月13日至3月16日,為德國TOM W?rden公司批量建造的2#5900噸多用途船(DJHC6068)項目圓滿試航歸來。返航靠泊碼頭后,項目團隊投入到試航意見消除和最后階段完整性工作中,圍繞交船工作展開最后沖刺,即將交付。
3月21日,為德國船東批量建造的7#5900噸多用途干貨船(DJHC6099)項目在內業車間順利舉行開工儀式。隨著船東代表啟動開工點火按鈕,第一塊鋼板開始切割,標志著該項目正式開工建造。
]]>
此次開工建造的1000噸全回轉起重船是中國鐵建大橋局提升橋梁品牌核心競爭力,構建“橋水相連、橋城相融、橋新相促”投建營一體化產業體系中的重要一環,為水上橋梁建設領域從生產到運輸到施工全鏈條體系“大橋艦隊”注入強大活力。
該項目由中國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與中鐵建金融租賃有限公司投資,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精心設計,江蘇大津重工有限公司和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聯合體共同建造。
據了解,1000t全回轉起重船建造合同于2023年12月27日簽訂,該船為非自航起重船,設計總長130米、型寬37.2米、型深8.8米,全船為鋼質、全電焊、單體結構,入CCS船級社,掛中國旗。本船建成后主要用于鋼箱梁吊裝、混凝土箱梁吊裝、鋼圍堰安裝等橋梁預制結構件安裝作業以及鋼管樁插打等橋梁施工作業。
]]>該船舶是一艘非自航110米架高的超大型打樁專用工程船,可兼作起重船使用。該船舶適用于近海、沿海、遮蔽海域等區域的打樁作業和拖航調遣,設置精度為厘米級的GPS定位系統,能精確的定位打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