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號 – 龍de船人 http://www.6bar.net 船舶、海工、航運信息服務平臺 Fri, 27 Jun 2025 00:26:55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8.2 http://www.6bar.net/wp-content/uploads/2024/05/20240522095628237-150x150.png “夢想”號 – 龍de船人 http://www.6bar.net 32 32 北海造船首次承接“夢想”號豪華郵輪常規修理 http://www.6bar.net/191271.html Fri, 27 Jun 2025 00:26:55 +0000 http://www.6bar.net/?p=191271 6月26日,中船集團北海造船迎來了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首次承接“夢想”號豪華郵輪進塢常規修理,這一項目標志著該公司在高端船舶修理領域的重大突破。

作為亞洲航線上的明星郵輪,“夢想”號總長261米、型寬40米,滿載排水量達77499噸,可同時承載2222名旅客暢游天津-日本-韓國黃金航線。此次承接“夢想”號的常規修理任務,不僅是船東對北海造船修船技術實力的高度認可,更是北海造船進一步邁向高附加值船舶修理的重要一步。

憑借多年深耕船舶改裝修理領域的深厚積淀,北海造船修船業務板塊已形成完整的項目管理體系及技術創新體系。從超大型集裝箱船綠色改裝,到全球領先的LNG船改FST,北海造船持續加大環保修船技術研發投入,攻克多個“卡脖子”難題,為承接高附加值船舶修理項目筑牢管理和技術根基。

此次承接“夢想”號豪華郵輪進塢常規修理,是公司新的發展機遇,北海造船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周密部署,成立了郵輪修理項目團隊。團隊成員由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技術工人和一批優秀的管理人員組成,他們將以嚴謹的態度、精湛的技術和高度的責任感,保證圓滿完成“夢想”號豪華郵輪的常規修理任務,讓這顆海上明珠再次煥發出耀眼的光芒。

]]>
“傳奇級”總建造師 | 中船集團“個人突出貢獻獎”獲得者馬可 http://www.6bar.net/174814.html Mon, 27 Jan 2025 03:31:47 +0000 http://www.6bar.net/?p=174814 馬可,是“夢想”號總建造師。他的另一個標簽,是中船黃埔文沖的“傳奇級”總建造師。他深耕造船行業,有著22年船舶建造師深厚資歷。同時,他也是公司建造船型最多的建造師,平均一年就要建一個新船型。

當問起建造“夢想”號時有什么苦辣酸甜、至暗時刻時,挺過大風大浪的馬可已經變得波瀾不驚。他說,他的夢想是找到最理想的造船方法,而“夢想”號的建造,是他在實現夢想的路途上前進的一大步。

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亂

作為總建造師,馬可是項目的總指揮、總調度,相當于建筑行業的項目經理。“夢想”號是全球技術最領先,也是建造難度最大的船舶之一,涉及1241臺套設備、48696根管系、1200公里電纜,是名副其實的巨系統。因此,系統工程管理是“夢想”號建造的真正難點和核心。

如何高質高效完成紛繁復雜的建造工作?馬可引用了《道德經》中的名句:“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在“夢想”號開工前,他根據建造高技術船舶的豐富經驗,組織團隊成員沙盤推演了整個建造過程。他們不僅模擬了建船順序、施工步驟,還提前預判到貨時間、資金預算、用工等可能出現的問題,并且設計出各種應對方案。2021年9月,在“夢想”號開工前兩個月,馬可組織所有項目人員開了整整一天的船舶建造策劃發布會,讓每一個人明確自己的任務和要求。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不讓問題出現,遠遠好過問題出現后的力挽狂瀾,這是馬可擔任管理者后一直奉行的理念。造船過程中,現實情況千變萬化,馬可說只能做好準備、隨機應變。“夢想”號開工后的一段時間,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他預判材料、設備肯定難以按時到貨,便建議提前成立“追貨”小組,一旦遇到貨物延遲,就能快速組織人員外出交涉,降低延期風險。2022年國慶節前,他和小組一起去國外“追貨”,整個長假都被集中隔離。馬可業余愛好是下象棋,他常用下棋的原理來啟發團隊:“工作就跟下棋一樣,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里,凡事多看幾步,想深一點、想遠一點,才能把工作干好。”

分區并行建造? 創造船廠首例

如果把建造貨船、客船比喻為造貨車、汽車,建造海洋工程船則相當于造吊車、挖掘機,建造“夢想”號則相當于造殲20,其難度系數在船舶行業中絕對位居前列。

其中,“夢想”號上裝備了全球首臺兼具油氣勘探和巖心鉆取功能的液壓舉升鉆機,這是建造難度最大且最核心的環節,但因為疫情和研制等等原因,該鉆機推遲了足足一年才交付。為此,馬可組織團隊提出了“先建兩端,再造中間,最后合攏”的方案,這是一種船廠從未有過的造船方法,打破了船舶建造的常規順序。團隊也遇到了之前從未遇到過的難題,重達數千噸的船舶總段,要通過浮船塢跨海轉運,搭載成型的船體要在船塢兩進兩出。特別是巨型總段合攏時,船體各個結構的定位基準誤差須控制在毫米級,才能保證合攏端面相互匹配。為此,項目團隊發明了一套基于數字孿生測控網的異地半船建造精度控制方法,首次在 “夢想”號上成功應用。

“夢想”號建造中,很多大型設備到貨時,船體已經造好,只能采用側拉和開孔的方式把它們送進船艙,為此項目團隊付出了艱苦的努力。但馬可說:“總體來講,這些難題都在可控范圍內,因為有集團和公司的強大后盾,所有的技術、人力、資金支持都給到了,“夢想”號的建成入列才能水到渠成。”

實踐出真知? 成長靠磨礪

馬可總是給人一種淡定自若、運籌帷幄的感覺。但曾被灼熱鋼板燙出疤痕的手掌,被船艙門夾掉過指甲以致長短不一的大拇指……這些都是馬可在一線摸爬滾打獲得的“軍功章”。

2000年,他從武漢理工大學的船舶工程專業畢業。兩年后,開始擔任建造師,在工作中,他逐漸意識到,要想成為能獨當一面的建造師,不僅要全盤掌握機電、焊接、裝修等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平衡各方,在盤根錯節中找到最優路徑。以設備安裝為例,并不是所有設備都適合預先安裝,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沒有什么造船理念和方法是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因為工作努力,當時他幾乎每年都能獲評公司的“先進生產工作者”。2008年,是馬可人生中一個重大轉折點,當時龍穴廠區落成,他調任新廠區負責生產管理工作,一面推行新的生產制度和管理模式,一面擔任新廠區第一艘新船“宏元”輪的總建造師。

那是一個漫長和煎熬的過程。馬可有長達3個月的時間沒理過發,基本每天都是卡著凌晨1點半出廠,再趕去小飯館吃一碗餛飩,因為飯館兩點就會關門。第二天,他又會第一個出現在廠里。他說,他永遠都記得2009年12月1日這天,那天“宏元”輪交付;8天后,他的孩子出生。馬可特意給孩子取名為“宏元”,兩個“宏元”都是他的牽腸掛肚的心肝寶貝。他的助手,“夢想”號副總建造師伍常斌說:“馬可是龍穴廠區的拓荒者,廠區一半以上的人都跟他打過交道,受到過他的影響。”

年輕時的馬可最在乎的就是在每建一艘船時,能有認知上的突破,打開進步的空間。而現在,他說最有成就感的是自己帶過的建造師大多都已經成為船廠的中堅力量。馬可說:“如果你本身就愛琢磨,又能將好的思維方法教給更多的人,那就能把一個人的成功,變成一個團隊的成功!”

來源:黃埔文沖

]]>
2024年度央企十大國之重器,3項船海產品上榜! http://www.6bar.net/171936.html Thu, 02 Jan 2025 23:41:35 +0000 http://www.6bar.net/?p=171936 1月1日,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發布“2024年度央企十大國之重器”評選結果,“夢想”號、“海葵一號”和“海基二號”、全球最大海上風力發電機組等3項船海裝備產品入選,其中,中國船舶集團自主設計建造的大洋鉆探船“夢想”號以排名第一的成績上榜!

  • 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正式入列

2024年11月17日,由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自主研發設計,黃埔文沖建造的我國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在廣州正式入列,標志著我國深海探測關鍵技術裝備取得重大突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表示熱烈祝賀。12月31日晚,習近平主席發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賀詞,賀詞中特別提到了“夢想號探秘大洋”……

“夢想”號鉆采系統國際領先,最大鉆深可達11000米,具備4種鉆探模式和3種取心方式,有望助力全球科學家實現“打穿地殼、進入地球深部”的科學夢想,為我國深海資源勘探、關鍵技術裝備研發以及全球科學家開展大洋科學鉆探研究提供重大平臺支撐。

  • “海葵一號”和“海基二號”兩大國之重器同時投產

2024年9月19日,中國海油位于深圳海域的亞洲首艘圓筒型海上油氣加工廠“海葵一號”和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二號”同時投產,可以讓所在的流花油田開采壽命延長30年。這種深海油氣開發模式的創新應用在國際深水油氣開發領域尚屬首次,標志著我國深水油氣裝備的設計、建造和安裝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 全球最大海上風力發電機組下線

2024年10月12日,由東方電氣集團研制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最大的26兆瓦級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在福建省福清市海上風電產業園下線。該機組是目前全球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長的海上全國產化風電機組。供應鏈完全自主可控,整臺機組由3萬余個零部件組成,發電機、葉片、軸承、電控系統等關鍵部套技術均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是中國風電裝備全產業鏈技術快速進步的最新成果,為助力我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堅強的技術支撐。

]]>
2024年度央企十大國之重器,4項船海產品入圍 http://www.6bar.net/170798.html Mon, 23 Dec 2024 23:35:15 +0000 http://www.6bar.net/?p=170798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發起2024年度央企十大國之重器盤點投票活動,20個入圍項目中共有4項船海產品,項目如下:

  • 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正式入列

11月17日,由中國船舶等多家單位完成設計建造的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在廣州正式入列,標志著我國深海探測關鍵技術裝備取得重大突破。“夢想”號鉆采系統國際領先,最大鉆深可達11000米,具備4種鉆探模式和3種取心方式,有望助力全球科學家實現“打穿地殼、進入地球深部”的科學夢想,為我國深海資源勘探、關鍵技術裝備研發以及全球科學家開展大洋科學鉆探研究提供重大平臺支撐。

  • 國內首艘雙燃料動力系統大型耙吸挖泥船“新海鱘”輪交付

9月19日,由中交集團上航局投資、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研發設計、上海振華重工承建的全球最大艙容、國內首艘LNG(液化天然氣)雙燃料動力耙吸式挖泥船“新海鱘”輪交船儀式在上海啟東順利舉行。“新海鱘”輪總長155.7米、型寬32米、型深13.5米,設計泥艙最大艙容1.68萬立方米,配置1550立方米LNG雙耳罐,其船舶性能、環保指標、技術水平等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海葵一號”和“海基二號”兩大國之重器同時投產

9月19日,中國海油位于深圳海域的亞洲首艘圓筒型海上油氣加工廠“海葵一號”和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二號”同時投產,可以讓所在的流花油田開采壽命延長30年。這種深海油氣開發模式的創新應用在國際深水油氣開發領域尚屬首次,標志著我國深水油氣裝備的設計、建造和安裝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 全球最大海上風力發電機組下線

10月12日,由東方電氣集團研制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最大的26兆瓦級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在福建省福清市海上風電產業園下線。該機組是目前全球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長的海上全國產化風電機組。

國資小新投票鏈接

]]>
701所突破技術封鎖為“夢想”號設計最強大腦 http://www.6bar.net/168288.html Tue, 03 Dec 2024 01:38:01 +0000 http://www.6bar.net/?p=168288 11月17日,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超深水大洋鉆探船“夢想”號在廣州正式入列。這意味著,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個擁有深海鉆探船的國家

國之重器,湖北力量。為“夢想”號設計“智慧大腦”的,正是中國船舶七〇一所。

11月22日,七〇一所“夢想”號鉆探船項目團隊,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獨家講述了他們參與設計和建造“夢想”號的故事。

沖破國外技術封鎖

深海鉆探被譽為海洋科技“皇冠”,深海鉆探船被稱為海洋科技“航母”。

全球深海鉆探領域,具備數千米鉆探能力的鉆探船,僅有美國“決心”號和日本“地球”號,“決心”號已于今年9月退役。

2017年底,“夢想”號大洋鉆探船建設項目任務正式獲批。有“戰艦搖籃”之稱的七〇一所,承擔“夢想”號綜合信息系統及智能船舶系統的研制工作。

“夢想”號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超深水大洋鉆探船的“首艘”,該設計團隊面對的是沒有現成經驗可參考的無人區。

“接任務后,我們走訪了國內參與科學鉆探和地質調查的科學家,對科研鉆探船的數十種作業系統,進行全面整理和分析,掌握了鉆探船協同作業流程和功能界面詳細需求,最終可行性研究報告得到各方認可。”項目總設計師說。

自2000年以來,七〇一所牽頭設計“大洋一號”等10多艘科考船,填補國內多項空白。這些也為設計團隊提供了大量參考。

就在團隊準備大干一場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在項目進入深化設計階段,一天下午,項目組收到消息:某國外廠商突然提出拒絕合作。

“這意味著前期大量選型、設計工作化為泡影。”項目副總設計師說。

擺在項目組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么請求國外廠商繼續合作,要么該部分自力更生、自主研發。

“核心關鍵技術討不來,必須靠自己。”經過商議,項目組成員決定:“不蒸饅頭爭口氣,國家自己的船我們自己做!”

時間緊、難度大,面對一個個無人區,項目組不分晝夜地工作。青年組員寇興華積極參加船東組織的國內外設備單位產品介紹會,將國外設備的特點與問題深深刻在腦海里,回來再進行反饋。

經過一年多刻苦攻關,他們沖破國外技術封鎖,完成綜合信息系統256份技術圖紙編制,多項技術都是在國內科考船舶中首次應用。

接下來,他們又協助建造方,把藍圖變為現實,讓“夢想”號擁有全球規模最大、最先進的科考船綜合信息系統,可實現開采、監測、管理等功能的高度智能化和自動化。

最強大腦支撐“夢想”遠航

團隊設計的“智慧大腦”,對“夢想”號意味著什么?

項目總設計師介紹,“夢想”號的綜合信息系統有13個子系統、1000多個終端,覆蓋全船2萬多個監測點,如同一個海上移動的信息化數據中心,能實時匯聚分析來自船舶和海洋的各種數據,相當于擁有了‘智慧大腦’,實現全船態勢綜合感知、鉆采作業全過程監測、實驗智能協同及船岸一體化。

從通信網絡到智能安全,從云數據處理到實驗室管理,這個“智慧大腦”,為海洋探索提供全方位支持,讓科學家的大洋鉆探之旅更加智能化。

“夢想”號建有基礎地質、古地磁、微生物等9個實驗室,總面積超3000平方米,比日本的“地球”號提高三分之一,裝配各種精密實驗儀器超過150臺(套)。

項目副總設計師介紹,船載巖心庫和巖心自動傳輸存儲系統,實現巖心全自動化轉運和研究。在進行巖心實驗時,鉆探船內部巖心實驗數據信息可以實時共享,并實現船岸一體化協同,實現船載實驗室內部和船岸協同實驗數據分析。

“在綜合信息系統支持下,操作鉆井系統鉆取深海巖心,再操作全球首套船載巖心自動傳輸存儲系統,深海巖心一出水,就可以快速被傳送至船上實驗室,方便科學家開展實驗研究。好比魚蝦從海里捕撈上來后,一部分直接加工處理,剩下的放冰柜里儲藏保鮮。”項目團隊成員陳曦說。

2023年初,鉆探船綜合信息系統即將進入陸試階段。項目組迎來國內首個大型民船陸上集成試驗的考驗。

“傳統信息系統存在‘建成即落后’的問題,項目組打破設計慣性思維,采用邊試驗、邊驗證、邊優化、邊迭代的設計思路,做了大量模擬器、模擬接口,進行了110多項試驗,最終驗證并完善了設計。”項目團隊成員周紀申介紹,為了確保智能化的持續領先,“夢想”號還參考頂尖艦船設計,預留了大量的升級接口,以備未來及時優化。

2024年11月4日,“夢想”號迎來23位院士上船鑒定,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總設計師朱英富高興地評價該船“信息化程度很高”。

來源:湖北日報

]]>
我國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今年將交付 http://www.6bar.net/161699.html Tue, 08 Oct 2024 00:37:50 +0000 http://www.6bar.net/?p=161699 央視新聞消息,今年我國深海領域又一個大國重器即將上新,我國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今年將交付使用

深鉆指的是大洋鉆探。上世紀90年代,中國加入“國際大洋鉆探計劃”。我國科學家汪品先院士聯合國內其他科學家,在中國南海取得高質量連續巖芯共計5500米,為南海演變和東亞古氣候研究取得了3200萬年的深海記錄,這也是第一個由中國人設計并主導的大洋鉆探航次。

2017年,中國人自己的大洋鉆探船“夢想號”開始籌建。四年后動工建造,去年年底完成首次試航,今年4月進入調試和內裝階段,預計今年這個大國重器將交付使用。“夢想號”設計鉆探深度11000米,有望鉆穿地殼、抵達地幔。

據此前報道,“夢想號”隸屬于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由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設計,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建造。建成后主要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國際大科學計劃中的大洋科學鉆探任務,致力于打造國家深海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裝備平臺,推動深海科技再創高峰,全面提升認識、保護和開發海洋的能力,服務海洋強國建設。

該船于2021年11月30日開工建造,預計于2024年全面建成。船舶總噸約3.3萬噸,總長179.8米、寬32.8米,續航力1.5萬海里,穩性和結構強度按16級超強臺風海況安全要求設計,設計排水量達4.2萬噸,具備全球海域無限航區作業能力和海域超過10000米的鉆探能力,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大洋鉆探船。

該鉆探船具有油氣鉆探和大洋科學鉆探兩大作業模式,兼具隔水管和無隔水管鉆探作業方式;擬配置10大類別先進的船載設備,形成涵蓋海洋研究全領域的九大實驗室,并首次配建國際一流標準的古地磁和超凈實驗室,總體裝備和綜合作業能力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其設計和建造,聚焦解決地球深部重大資源環境科學問題,形成了協同攻關、共同建設的大兵團作戰局面和深海科技創新體系;經國內外150余家單位共同努力,通過集成創新和模塊化設計,開展了56項關鍵技術攻關,突破了水動力性能綜合優化、作業系統模塊布置等10余項關鍵技術,創新集成了兩大控制系統、巖心采集等八類作業系統及30余個子系統組成的鉆采系統。

]]>
我國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進入調試和內裝階段 http://www.6bar.net/138121.html Tue, 16 Apr 2024 03:13:21 +0000 http://www.6bar.net/?p=138121 近日,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已進入調試和內裝階段,預計今年內全面建成,這艘國內最大噸位的科考船于去年底試航成功。

據此前報道,“夢想號”隸屬于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由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設計,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建造。建成后主要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國際大科學計劃中的大洋科學鉆探任務,致力于打造國家深海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裝備平臺,推動深海科技再創高峰,全面提升認識、保護和開發海洋的能力,服務海洋強國建設。

該船于2021年11月30日開工建造,預計于2024年全面建成。船舶總噸約3.3萬噸,總長179.8米、寬32.8米,續航力1.5萬海里,穩性和結構強度按16級超強臺風海況安全要求設計,設計排水量達4.2萬噸,具備全球海域無限航區作業能力和海域超過10000米的鉆探能力,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大洋鉆探船。

該鉆探船具有油氣鉆探和大洋科學鉆探兩大作業模式,兼具隔水管和無隔水管鉆探作業方式;擬配置10大類別先進的船載設備,形成涵蓋海洋研究全領域的九大實驗室,并首次配建國際一流標準的古地磁和超凈實驗室,總體裝備和綜合作業能力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其設計和建造,聚焦解決地球深部重大資源環境科學問題,形成了協同攻關、共同建設的大兵團作戰局面和深海科技創新體系;經國內外150余家單位共同努力,通過集成創新和模塊化設計,開展了56項關鍵技術攻關,突破了水動力性能綜合優化、作業系統模塊布置等10余項關鍵技術,創新集成了兩大控制系統、巖心采集等八類作業系統及30余個子系統組成的鉆采系統。

據了解,作為全球面積最大的海上移動實驗室,“夢想號”的船載實驗室裝配各種精密實驗儀器超過150臺(套),目前已完成水、電、氣、風等十二大系統的安裝工作,即將進行實驗儀器的安裝。

]]>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