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此批次入塢建造兩型船均為滬東中華自主研發的第五代“長恒”系列大型LNG船,該型集最新設計理念、最優技術裝備、最強環保性能、最具前瞻性的船型,具有快速性能好,綜合能耗低;低溫性能好,艙型兼容性廣;空船重量輕,載貨能力強;操控運維巧,航線匹配佳等特點。
值得一提的是,滬東中華今年已交付6艘大型LNG船,創造單月交付3艘LNG船的最快紀錄。當前,LNG建造團隊正高效完成各大生產節點,向著全年完工交付8艘大型LNG船的國內紀錄全力以赴。
]]>在拖輪的緩緩牽引下,中海油H1882A船和卡能源二期H1798A船安全駛出船塢,另2艘大型LNG船半船完成起浮移位作業。滬東中華四船并建、兩船出塢、兩船起浮的盛景再度上演,繼續保持平均2個月10天左右完成一批次船出塢的節奏,確保其LNG船產能倍增戰略穩步推進。
據悉,2號船塢雙線LNG建造年度目標是確保出塢5批次(10艘LNG船),本次出塢作為今年的第四批次出塢節點顯得尤為關鍵。本批次自8月13日開始塢內搭載作業,搭載部經受了“百年一遇”的持續高溫、連續臺風雨水天氣、中秋和國慶雙節出勤率波動的“三重”壓力考驗,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局面,在項目組和生管部統籌協調下,搭載部緊密協作,上下一心,緊緊圍繞出塢相關要求,克服各種困難,圓滿完成本批次出塢任務,為確保完成全年出塢任務打好基礎。
]]>這是滬東中華今年承接的第3批大型集裝箱船訂單,且是首次以人民幣結算。
據龍船訂單庫統計,今年6月,滬東中華與德國Peter D?hle公司簽訂4艘14000TEU甲醇燃料預留大型集裝箱船建造合同,單船造價約1.5億美元,訂單總價值約6億美元(人民幣43.5億元)。今年8月,滬東中華與太平船務簽訂5艘13000TEU LNG雙燃料大型集裝箱船建造合同,單船造價或超過1.9億美元,訂單總價值或超9.5億美元(人民幣67億元)。
今年5月底,據貿易風消息,Seaspan重返集裝箱新造船市場,一次性訂購了多達10艘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其中,向滬東中華訂購6艘13000TEU級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向揚子江船業訂購4艘90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總價約5億美元)。兩批新船分別由日本海洋網聯船務(ONE)和丹麥航運巨頭馬士基租賃。
如今,滬東中華6艘訂單正式得到確認,規格為13600TEU。有造船業消息人士此前透露,滬東中華訂單的單船造價超1.8億美元,6艘新船訂單總價值達10.8億美元。目前訂單采用人民幣結算,是迄今為數不多由國外船東以這一新支付方式直接在中國船企簽下的造船大單,對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具有重要意義。以當時10.8億美元粗略計算,合同總價或為76億元左右。
至此,滬東中華今年已承接3批共15艘大型集裝箱船訂單,總價值或超180億元。
據滬東中華消息,該船企已累計承接大型、超大型集裝箱船訂單突破百艘,位居全球各大船廠前列,進一步鞏固了全球的競爭優勢和“領跑者”地位。
據了解,本次簽約是滬東中華與Seaspan公司繼2021年簽訂3艘15500TEU級大型集裝箱船建造合同之后的第二次合作。
該船型由滬東中華自主研發設計的又一款綠色環保型集裝箱船,總長約336米,型寬51米,型深30.2米,最大裝箱量14132TEU,并提供2000個冷藏箱位。設計上采用最新理念,裝備脫硫塔和節能裝置,可滿足船東后續綠色燃料改裝需求,保證低能耗、高航速與綠色環保性能,完全符合最嚴格的國際環保法規。
滬東中華表示,從上世紀80年代末就進軍集裝箱船市場,至今已成功建造全球首創最大、最先進23000TEU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全球最大24000TEU級常規燃料動力超大型集裝箱船、15500TEU、15000TEU、14500TEU、13500TEU雙燃料(常規)動力大型集裝箱船,成為我國大型、超大型集裝箱船全譜系設計建造領域的領跑者。
據了解,截止目前,滬東中華手持民船訂單全部為綠色環保和高附加值船型,部分生產條線的計劃已排至2030年之后。
]]>根據協議,該船將在道達爾能源的液化天然氣加注中心向各種船舶(集裝箱船、油輪、大型游輪、渡輪)供應液化天然氣,以滿足最高的技術和環保標準。據稱,該船可能部署于阿曼,道達爾能源正在阿曼開發Marsa LNG項目,旨在為海灣地區的航運業提供液化天然氣。該項目于今年4月作出最終投資決定,旨在利用太陽能發電,并作為中東地區首個LNG加注樞紐。
據了解,該船將由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滬東中華建造,預計將于2026年年底交付,屆時將加入道達爾能源目前由3艘已部署LNG加油船組成的船隊,3艘船分別是位于鹿特丹港的“Gas Agility”號,2020年4月交付;馬賽港的“Gas Vitality”號,首艘以法國為基地的LNG加注船,于2010年10月命名;位于新加坡港的“Brassavola”號。
滬東中華于今年7月公布上述18600立方米LNG加注船訂單,包括1艘備選船舶。這是滬東中華與道達爾能源繼2018年之后的“第二次握手”,將進一步鞏固彼此友好合作的基礎。該船由滬東中華自主研發設計,加注范圍更廣,性能指標更優,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全長135.9米,型寬24.5米,型深16米,入級法國船級社(BV)。該船大量使用綠色、環保和低碳設備,使這艘全球最新V3.0版加注船更“綠”意盎然。
當前,道達爾能源正在投資數十億美元繼續推進其多能源戰略,努力實現向低碳、綠色供應來源的過渡與加強能源安全規模的嘗試之間的平衡。
該公司指出,LNG被視為一種過渡性船用燃料,與傳統船用燃料相比,可減少約20%的溫室氣體排放,可減少高達85%的氮氧化物(NOx)排放,幾乎不產生硫氧化物(SOx)和微粒排放,從而改善空氣質量。此外,若使用生物或合成LNG,這種燃料還有可能大幅減少排放。
]]>張少鷹,中共黨員,正高級工程師,滬東中華LNG副總建造師兼總裝二部部長。多年來張少鷹主持了多個大型LNG系列船建造,帶領團隊科技創新,推動滬東中華建造水平不斷領先,成為世界大型LNG建造領域的標桿。
科技創新,才能實現超越。張少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攀登世界LNG船建造技術最高峰,和團隊成功創新了總段快速建造、塢內壓載艙半船強度試驗、機械室模塊化建造等多項創新技術,超越國外最先進水平。
獨樹一幟的LNG船液貨系統高效調試工藝技術研究與應用、17.4萬立方米級LNG船先進建造核心工藝技術研究、17萬立方米級LNG船低溫管系安裝研究等一系列核心技術,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確保了LNG船建造高品質,使中國建造的LNG船聲名遠揚。
張少鷹和團隊創造的諸多創新技術,成為了LNG船建造的加速器,同時也使LNG裝備國產化率達到了70%以上。其中“薄膜型LNG船液貨系統高效調試工藝技術研究與應用”,獲得中國造船界最高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匠心獨運,才能成就最優工藝。張少鷹和團隊在建造全球首次配置SUPER+型液貨艙的LNG船中,創造了新型絕緣板安裝、玻璃棉填充、氦氣清除、低溫傳感器安裝及電纜敷設等工藝,保證了系列船建造有標準的施工節點,有標準的作業周期,有標準的質量考核等等。
針對新型圍護系統的建造,張少鷹組織團隊展開了一系列工藝攻關。模擬艙反復拆裝,模擬實船安裝環境等工藝,創造了全球首個貨艙零漏點、液貨艙殷瓦鋼焊接密性檢測4次零漏點、8層6次單船薄膜安裝“零漏點”等一系列令行業矚目的成就。
在建造全球首個NO.96 SUPER+圍護系統首艙主膜中,張少鷹和團隊創造的零漏點報驗工藝獨領風騷,確保全船日蒸發率低至0.085%,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薄膜型圍護系統。《低溫不銹鋼管制作和安裝工藝》《LNG船中間產品完整性要求》《殷瓦鋼焊縫著色滲透探傷檢測工藝》等5項LNG船技術指標和質量標準,已成為中國船舶集團建造LNG船的標準。
縮短周期,才能贏得更多訂單。中海油項目是中國第五代“長恒系列”LNG船首制船。去年來,張少鷹和團隊創造的30余項新技術,使這型LNG船塢期建造周期同比縮短近20%,降低成本上億元。
“桂英”“文成”“日內瓦”號等LNG船,提前3個月、4個月、5個月交付,單船建造周期525天,超越國外主要競爭對手。今年“華山”號LNG船常規、氣體“二合一”試航4.5天,再創全球最快紀錄。滬東中華建造效率全面超越國外最強對手,為全球LNG船建造行業樹立了新標桿。
這些年來,張少鷹與團隊累計創造了63項科研成果,100多項新技術,80多項新工藝,獲9項專利授權,滬東中華原年產3艘大型LNG船,2023年年產6艘,2024年將交付8艘更大型LNG船。滬東中華2023年推出8種LNG創新船型,浸透了他和團隊的心血。
張少鷹連續多年獲得滬東中華優秀管理者、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及中國船舶集團“科學技術獎”、中船集團“船舶貢獻獎”等殊榮。
]]>攝影:張黎
9月份,滬東中華正式簽訂6艘全球最大27.1萬立方米超大型LNG船建造合同,一舉囊括“卡塔爾百船建造計劃——卡塔爾北部氣田擴能船舶購置項目”共計24艘超大型LNG船訂單,確立了在全球超大型LNG領域創新引領者的地位。完工交付包括3艘大型LNG船以及1艘24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等共5艘船,創下一個月完工總量相當于年度計劃25%的新紀錄。同時還完成5船開工、1船出塢、1船進塢等多個生產節點。
“烏姆·古瓦伊琳娜”號是滬東中華自主研發設計的第五代“長恒系列”17.4萬立方米大型LNG船,并按照卡塔爾能源液化天然氣公司運營全球最大LNG船隊的技術標準特別量身打造,集最新設計理念、最優技術裝備、最強環保性能、最具前瞻性,以及滬東中華歷代LNG船設計之精華于一身。總長299米,型寬46.4米,型深26.25米,采用最新一代雙艉鰭線型,且搭載多項低碳和數字技術和裝備,入級美國船級社(ABS)和中國船級社(CCS)雙船級。
攝影:張黎
9月10日,“卡塔爾百船建造計劃——卡塔爾北部氣田擴能船舶購置項目”首船“雷克斯·蒂勒森”號命名交船,僅時隔20天,2號船“烏姆·古瓦伊琳娜”號又完美交付,將進一步夯實中國船舶集團、滬東中華與卡塔爾石油、卡塔爾天然氣合作的基石,極大提升中國在大型LNG船研發、設計和建造領域的市場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
在 “烏姆·古瓦伊琳娜”號的建造過程中,滬東中華全力聚焦“船塢高效搭載、碼頭快速調試、試航精簡流程”等關鍵環節,嚴格執行“精益生產提效率、優化管理強質量”的LNG船建造策略,全力推行數字化建造,推進新工藝新工法應用,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全力打造精品船型。在建造團隊的努力下,該船碼頭周期比首船縮短1.5個月,也是“長恒系列”中首艘實現“二合一”試航的LNG船。在持續提升建造效率質量的同時,滬東中華狠抓本質安全,實現了600萬工時安全零事故紀錄,得到卡方高層的盛贊和表彰。
據悉,目前滬東中華同時在建各型民船達到23艘,各條戰線呈現出火紅九月大干快上、快馬加鞭書寫新章的繁忙喜人景象。(何寶新 張文豪)
]]>攝影:張良
水聲幽咽,山勢崆峒。“崆峒”號的成功交付,是中國船舶集團、中遠海運集團、中石油集團三家央企勠力同心,踐行國家能源發展戰略,貫徹“國氣國運,國船國造”方針打造的又一“大國重器”,是央企精誠合作的經典案例,為國家的“雙碳”戰略和全球的綠色航運作出的新貢獻,為新中國成立75周年獻上了一份厚禮。
“崆峒”號是當今世界主流大型LNG運輸船,由滬東中華自主研發設計,擁有完全知識產權。該船總長295米,型寬45米,型深26.25米,航速19.5節,入級美國船級社(ABS)和中國船級社(CCS)。該船采用全球最新一代雙燃料低速推進動力系統,配備先進環保裝置,日油耗量在百噸以內,在燃氣或燃油模式下排放均能滿足國際海事組織(IMO)最嚴格標準,具有蒸發率低、能耗低、環保性高、通用性強、經濟性優等諸多特點,尤其是其船岸兼容性好,航線適應性靈活,可靠泊全球絕大多數陸地岸站,還具備船對船海上轉泊輸送功能,受到船東好評和市場熱捧。
在“崆峒”號建造過程中,滬東中華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全力聚焦“船塢高效搭載、碼頭快速調試、試航精簡流程”等關鍵環節,充分發揮智能制造新優勢,嚴格執行“精益生產提效率、優化管理強質量”的LNG船建造策略,全力推行數字化建造,實現出塢到試航僅5個月,碼頭建造周期僅6個月的好成績。
攝影:張良
“六大門派”亮點紛呈。在“少林”號建造中,滬東中華首次實現碼頭建造階段進行加氣調試相關設備;“武當”號則創下了LNG船最短塢期;而“昆侖”號經過優化施工工藝,實現了液貨艙圍護系統平臺安裝最快紀錄;“峨眉”號提前9個月命名交付;“華山”號創造“二合一”試航4.5天全球最快紀錄;“崆峒”號刷新6個月最短碼頭周期。這些成績的取得都凝聚了整個建造團隊的智慧和汗水,體現了滬東中華在各方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工藝技術不斷精進,建造能力快速提升。
在LNG船產能倍增戰略加持下,滬東中華大型LNG船建造不斷實現再提速。僅九月份,就完成了2船交付、3船開工、1船出塢,目前同時在建達20艘之多。據悉,9月30日還有1艘交付,將刷新一個月交付3艘大型LNG船的中國船舶工業新紀錄。(何寶新 張文豪)
]]>該兩船均為滬東中華自主研發設計的第五代“長恒系列”LNG船,總長299米,型寬46.4米,型深26.25米。該型船搭載多項低碳節能技術,具有綜合能耗低、低溫性能好、載貨能力強、操控運維巧等特點,單日航行碳排放可減少10噸以上,通達全球各大洲120個LNG岸站,具有卓越的全球通航性。
據悉,H1894A是馬石油項目首制船,H1887A船是中海油二期項目2號船,包括這兩船在內滬東中華9月份已有5艘新船連續開工。
]]>該船由滬東中華造船自主設計、建造,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該船總長399.99米,型寬61.5米,型深33.2米,配備混合式Scrubber脫硫裝置,采用全球最新綠色環保、高效節能、安全可靠的設計方案,其獨有的小球鼻艏、大直徑螺旋槳和節能導管等裝置,使船舶的快速性能和低能耗得到充分體現,是當前全球裝箱量級別最大的船型,被譽為“海上巨無霸”。
據了解,“長年”輪交付后從滬東中華下水出發,于9月13日首航靠泊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長年”輪系歐洲航線(CEM),這是該航線暨“長岳”“長益”“長崇”等超大型集裝箱船后又一新運力投放,該船在港裝近1萬標準箱。
]]>H1905A船和H1906A船分別是該項目的2號、3號船。該型船總長度399米,型寬61.3米,型深33.5米,設計吃水14.5米,可承載22萬噸貨物,可一次裝下23872TEU 集裝箱,運載2200個標準冷藏集裝箱,最大堆箱層數達 24 層,相當于22層樓高度,是綠色環保的新一代“帶貨王”。
據介紹,該型船是滬東中華高端海洋裝備的典范,其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受到客戶和行業高度認可,彰顯滬東中華在國際造船領域的領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