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S50ME-C9.7-GI-HPSCR雙燃料發動機單缸功率可達1375kw,設計匹配大直徑可變螺旋槳獲得更高的推進效率。燃氣系統采用MAN ES公司的MK2設計,燃氣部件設計壓力達到330bar,采用引燃油型線優化技術,使缸內燃燒更加柔和,在兼顧排放的基礎上燃料經濟性的優勢更加顯著。該發動機搭載了中船動力自主研制的HPSCR(高壓選擇性催化還原)系統,以滿足國際海事組織Tier Ⅲ排放要求。
據悉,這是滬東重機交付的第8種雙燃料機型。該雙燃料主機的交付進一步拓寬了中船動力雙燃料機型型譜。未來,滬東重機將繼續踐行中船動力“智慧動力,實業報國”的使命,勇攀綠色、低碳船用發動機技術高峰,為客戶提供高效、環保的多元化解決方案,助力全球航運業邁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據悉,該兩臺機均采用電控噴油系統,搭載中船動力自主開發的高壓SCR系統,具有高可靠性、高經濟性和高操作性等特點,滿足TierIII 排放,是綠色、環保、節能、安全的高新技術船用動力型號。
此次“開門紅”的實現,為滬東重機2025年生產總量目標創新高奠定了良好的開端。滬東重機將在中船動力的堅強領導下,以價值創造為導向,以客戶需求為中心,以精益管理為抓手,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以“開局就是決戰”的干勁、“起步就是沖刺”的拼勁,全力沖刺“全年紅”,為建設世界一流動力企業貢獻更大力量。
]]>2024年滬東重機提交低速發動機創中船動力公司年度產量歷史新高,實現低速機生產能力提升階段性目標。面對2024年時間緊、任務重的嚴峻形勢,滬東重機積極貫徹落實中國船舶集團和中船動力的各項工作部署,以促生產、保安全、提效率、穩質量為重點,各部門緊密協作,攻堅克難,通過精益管理提升、MES和WMS智能倉庫應用,產品質量和客戶滿意度穩步提升,各相關指標趨勢穩中向好,全年收到16封客戶質量表揚信。
]]>7S60ME-C10.6-HPSCR主機是滬東重機2024年成功提交的第150臺主機,標志著滬東重機在低速發動機制造領域取得了又一個新的重要突破。
]]>滬東重機作為中國船舶集團數字檔案館(室)第三批試點單位,自2020年試點以來,持續推進檔案工作數字化轉型,建設完成了數字檔案館系統。該系統功能模塊齊全、三員分開,包含檔案數據錄入、整理編目、檢索查詢、統計報表、借閱管理、四性檢測、鑒定銷毀、OCR全文檢索等功能模塊,可實現與協同辦公平臺、柴油機產品數據管理系統、公文系統的高效集成,為公司電子文件的在線歸檔、有效管理和利用提供了強有力的平臺支撐。
]]>這是計量檢測中心繼取得國家實驗室、國防實驗室、英國勞氏等資質認可之后,取得的又一個重要資質證書。該證書的成功取得標志著計量檢測中心可從事所有船舶及船用產品、海上設施水面以上金屬結構的無損檢測,為計量檢測中心后續船海領域檢測業務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
未來,計量檢測中心將以此次新取證為契機,持續提升計量檢測水平,不斷開辟產業計量新賽道,為海洋動力產業鏈上下游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服務。
]]>據悉,該機型由WinGD設計,配置了滬東重機自主研發的廢氣清洗系統、水處理系統、GVU、廢氣高溫閥等系統部件,選用最大持續功率14200kW,采用DF-2.0技術,配備了iCER系統,燃氣模式下甲烷逃逸可降低50%。
7X62DF-2.1的成功提交,標志著中船動力集團在船舶動力綠色低碳發展領域又向前跨了一大步。
]]>從1958年中國第一臺自主研發的二沖程增壓船用低速重型柴油機6ESDZ43/82在金橋廠區研制成功開始,到第3500臺發動機——6S50ME-C9.7#181在鎮江廠區提交,整整過去了65年。在這65年里,一代又一代滬東重機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從無到有,逐步建立起了船用大功率柴油機生產體系,生產出了一臺又一臺發動機,為中國船舶事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經統計,截止2023年11月中旬,滬東重機發動機生產總量累計已超4300萬匹馬力。
]]>據了解,本次交易股權出售方中國船舶集團為公司間接控股股東,持有公司直接控股股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股權購買方除公司下屬子公司中船發動機、滬東重機與武漢船機外,還包括昆明船舶設備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前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本次交易的資金來源均為子公司自有資金,不涉及使用募集資金進行交易的情況。
中國動力表示,本次交易后,公司下屬控股子公司成為財務公司股東,能夠獲得穩定的投資回報,增厚收益;同時,有利于獲得財務公司相對優惠和特色的金融服務,降低融資成本及財務費用。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該批次主機機型為6G50ME-C9.6和6G60ME-C10.5兩種機型,分別為韓通船舶批量新建的63500DWT、82000DWT、114000DWT(油輪)三種船型配套,25年4季度前全部交付。以上船型主機均采用MAN的超長沖程G型主機,配合大直徑螺旋槳,降低主機燃油消耗及船東運營成本,配置高壓SCR系統,滿足國際海事組織Tier III的排放標準。
在船舶建造、新能源海上風電市場不斷變化競爭環境中,韓通根據市場及時調整,新韓通、贏吉已將海上風電產能切換到造船產能,恢復造船產能年鋼加工量35萬噸,保持風電年鋼加工量10萬噸產能。
2023年,韓通船舶將交付18艘82000噸散貨船、8艘大型海上風電自升式安裝平臺和深遠海大型浮式起重船及4座海上升壓站,持續保持造船和海上風電并舉的生產經營模式。
本次簽約,雙方將繼續加強在船用動力、綠色環保等業務領域的合作,并在船舶動力、新技術交流、產品運行保障等方面進一步全方位深化交流、合作共贏,成為長期穩定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