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該型船單艘船總長129.98米、型寬16.26米、型深7.8米,是采用純LNG動力的新一代130米綠色川江標準船,預計2026年上半年分批交付。
截至目前,長江船舶供應鏈已簽訂新能源船舶訂單30艘,簽約總金額近3.5億元(含本次簽約),有力推動“兩新”政策惠及市場主體,帶動我省船舶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下一步,該公司將積極對接多家目標客戶,不斷拓展新造船合作共建項目,力爭年內承接湖北省內新能源船舶建造合作訂單達40艘,持續提升我省船舶產業的綠色化、智能化、標準化水平。
]]>據了解,該躉船全長80米、寬15米、型深2.8米,總重920噸,包括2臺15t~30m起重機。截至目前,參建各方正在進行大臂安裝和電機電力、PLC系統調試工作。
散花碼頭項目采用浮碼頭型式,計劃建設3個5000噸級泊位,每個泊位水域前沿均布置1艘鋼制躉船充當浮式碼頭,預計2025年四季度竣工投產。項目建成后可滿足地方砂石料進出口需求,為構建鐵水公空多式聯運體系奠定基礎,助力浠水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據悉,此次簽約的共有三型4艘船舶,其中,長江130米LNG單一燃料多用途船2艘,總噸位為6180噸,單船長度130米、型寬16.26米、型深7.2米,建造周期約10個月,預計2026年4月交付;甲板救援船1艘,總噸位為1251噸,總長78米、型寬15米、型深3.4米,預計年內交付;干流生態實驗站科考船1艘,總噸位為123噸,總長28.8米、型寬5.60米、型深1.90米,建造周期約12個月,預計2026年7月前交付。
按照湖北港口集團總體部署,長江船舶供應鏈錨定船舶產業“要素集成商、園區運營商和綜合服務商”定位,積極打造內河綠色智能船舶產業“湖北樣板”。本次集中簽約,不僅是長江船舶供應鏈在業務模式上的新突破,也是推動“兩新”政策落實、優化船舶產業布局的全新嘗試。近期,長江船舶供應鏈將持續對接多家目標客戶,加快拓展新造船合作共建項目,助力湖北省內入鏈企業實現共贏發展。
]]>據了解,湖北港口集團擁有48個港區、204個泊位和191條航線、通道,是全省綠色智能船舶產業鏈唯一鏈主型企業;寧德時代擁有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儲能系統核心技術,是新能源賽道上的標桿企業;華電湖北作為全省最大的火電和燃氣發電企業,是推動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生物質能高效利用的重要力量。
此次戰略合作簽約,既是三方務實合作的里程碑,更是相關各方聚勢謀遠、共創共贏,助推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秉承“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三方將充分利用各自在換電貨船及相關技術方面的經驗和資源,共同打造“零碳航線+零碳港口+零碳物流”的智慧化綠色運輸示范線,構建全面、穩定、高效、低碳的“航運+港口+物流”一體化供應鏈體系。
近年來,湖北港口集團搶抓發展機遇,緊跟國家政策、技術前沿與市場需求,以供應鏈為抓手,大力推動交通與能源融合發展,將船舶電動化、港口岸電建設、港口電氣化作為“電化長江”建設的主要內容,大力提升船舶和港口電氣化水平,助力長江流域減污降碳增效。
以此次戰略合作簽約為契機,結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湖北港口集團將堅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齊頭并進,因地制宜發展港口新質生產力,在航線選擇與規劃、新能源船舶建設、航線運營模式等方面全力提供決策參考,緊盯行業先進的動態、理念,與寧德時代、華電湖北互通有無、資源共享,以更厚誠意、更強舉措、更新抓手,持續激發黃金水道釋放黃金效益。
據了解,今年以來寧德時代已與多家港口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6月17日,天津港集團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共同推動天津港港區船舶電動化示范、交通電動化轉型升級、可再生能源投資開發和儲能應用、充換電基礎設施網絡布局、電池融資租賃相關金融服務等領域的合作發展,致力于打造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低碳發展模式。
8月28日,上港集團與寧德時代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在綠色港口、智慧港口、零碳港口建設等領域深化合作,從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物流低碳化轉型、設備電動化與無人化技術、船舶電動化改造、港口數字化與智能化升級、物流數字解決方案以及廢舊電池回收處理等方面,共同推動港航業低碳能源轉型和綠色可持續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港口集團此前已于10月16日與寧德時代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圍繞長江航道、漢江航道、荊漢運河等多個應用場景,探索打造“零碳航線”,攜手推動內河航運線路開展船舶電動化試點及推廣工作;探討合作建設“零碳港口”,全力推進內河港口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湖北港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付明貴,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華電湖北發電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志浩,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趙鈞出席活動并見證簽約。
據了解,湖北港口集團擁有48個港區、204個泊位和191條航線、通道,是全省綠色智能船舶產業鏈唯一鏈主型企業;寧德時代擁有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儲能系統核心技術,是新能源賽道上的標桿企業;華電湖北作為全省最大的火電和燃氣發電企業,是推動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生物質能高效利用的重要力量。此次戰略合作簽約,既是三方務實合作的里程碑,更是相關各方聚勢謀遠、共創共贏,助推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秉承“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三方將充分利用各自在換電貨船及相關技術方面的經驗和資源,共同打造“零碳航線+零碳港口+零碳物流”的智慧化綠色運輸示范線,構建全面、穩定、高效、低碳的“航運+港口+物流”一體化供應鏈體系。
近年來,湖北港口集團搶抓發展機遇,緊跟國家政策、技術前沿與市場需求,以供應鏈為抓手,大力推動交通與能源融合發展,將船舶電動化、港口岸電建設、港口電氣化作為“電化長江”建設的主要內容,大力提升船舶和港口電氣化水平,助力長江流域減污降碳增效。以此次戰略合作簽約為契機,結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湖北港口集團將堅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齊頭并進,因地制宜發展港口新質生產力,在航線選擇與規劃、新能源船舶建設、航線運營模式等方面全力提供決策參考,緊盯行業先進的動態、理念,與寧德時代、華電湖北互通有無、資源共享,以更厚誠意、更強舉措、更新抓手,持續激發黃金水道釋放黃金效益。
]]>江陵石化碼頭是長江中上游獲批的最大、江漢平原首個公共石化碼頭,是依托國家能源大通道建設而確立的重點工程,主要承接上下游油品、液態化學品水運中轉。
江陵港區總投資約11億元,包括石化碼頭與倉儲基地兩個項目。石化碼頭為新建3000噸級液體化工及油品泊位5個(其中5號泊位兼靠5000噸級油船)、1140KW消拖兩用工作船泊位1個,岸線長達718米,年設計通過能力為355萬噸;后方倉儲基地配套建設30萬平方米的儲罐及固體危化品倉庫。現已覆蓋醋酸、成品油、甲醇、乙二醇、甲苯、重油、瀝青等近30個品類的運輸、儲存與交易,有效滿足華魯恒升荊州基地等化工企業產品發運需求,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過去,公司的物流模式為汽車運輸,需頻繁中轉。江陵石化碼頭啟用后,發運效率大幅提升,一年可節省約2.1億元的物流成本。”華魯恒升(荊州)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召營介紹,現在,公司生產的化工產品可以直接通過管道從廠區儲罐直接輸送至停靠在石化碼頭的運輸船,物流流程得以簡化,運輸的安全性和品質的穩定性得到提升。
相較于傳統公路運輸方式,通過水路運輸化工品,每噸可節省約30%物流成本。位于華中地區尤其是江漢平原腹地的化工品,依托江陵港區,實現管道、水路、鐵路、公路等多種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通過“公—水”運輸、“水—鐵”運輸等多式聯運,可極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約20%的物流效率。
“江陵港區覆蓋的作業品類豐富全面,為江陵縣吸引高端產業項目、促進產業上下游集聚創造了有利條件,已有多家現代煤化工企業入駐臨港新區。”江陵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張超說,除了石化碼頭投入運營,倉儲基地將于10月建成運營。
在江陵縣臨港產業園,“投資熱土”聚集效應逐步顯現。以華魯恒升為代表的千億級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基地建設如火如荼,一個個項目施工正酣,一排排公共管廊縱橫交錯,從江陵石化倉儲基地鋪展開來,分布到各個臨港企業。
湖北港口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圍繞臨港產業和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需要,該公司將加快在建項目實施進度,加速推進專用疏港鐵路、港口碼頭、物流園區、智慧港口等謀劃項目的建設步伐,構建現代化港口多式聯運物流體系,著力完善江陵港區功能配套,打造華中地區石化能源集散新高地,形成規模化、集群化的產業發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