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平臺的成功走船獲得了船東和船檢的高度認可,為招商工業海門基地新船型的設計建造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進一步提升了海門基地在行業中的競爭力。
]]>據了解,本項目面臨兩大實際困難,一是該平臺長89米,寬40米,樁腿高度102.5米,貨物尺度大、重心高,浮卸難度大;二是卸貨區域涌浪、漲落潮流大,適合作業窗口期短暫,給浮卸作業增加了難度。
據央視新聞消息,5月7日凌晨3時,大馬力拖輪將“國信”號鉆井平臺緩緩拖離位于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外高橋造船海洋工程碼頭,該平臺將在完成小改造后從海上油氣鉆探平臺轉為海上風電作業平臺。
近年來,在國家搭建租售平臺、油價逐漸回升等利好驅動下,國內曾因油價下跌而一度閑置的油氣鉆探平臺陸續交付使用、迎來新生,赴世界各地勘探油氣資源。
隨著清潔能源漸成主流,中國風電布局正快速發展,海上風電如火如荼,催生了海上風電安裝設備需求,而海工平臺比較容易改裝成為風電安裝平臺。
據悉,本次交付出口的JU2000E型“國信”號自升式平臺價值10.28億元,僅需在其升降裝置上加裝一臺吊機,即可改造成為適應122米左右水深條件的海上風電作業平臺,符合世界多數風電場安裝作業要求。
5月3日,馬來西亞鉆井公司Velesto Energy旗下的“Naga 7”自升式鉆井平臺在為康菲石油公司作業時,在馬來西亞沙撈越州海域傾覆。
Velesto表示,事故原因可能是因為海底沉陷,事故發生時沒有開始鉆井作業。事故位置水深約90米。目前,該鉆井平臺已幾乎完全沉沒。
幸運的是,平臺上所有人員都安然無恙,101名工作人員已全部轉移到3艘救生艇內。
“截至今天上午 7 點 45 分,已確認Naga 7 號已被海水淹沒。我們的首要任務仍然是人員和環境的安全,”康菲石油公司表示。
“Naga 7”號自升式平臺采用“CustoMSC-CJ46-X100D”船型設計,由招商重工(深圳)有限公司于2015年1月建成。該平臺入級ABS,平臺長214英尺(約65.2米)、寬203英尺(約62米),樁腿長度503英尺(約153米),樁靴直徑45英尺(約13.7米),最大鉆深9144米。
該平臺長89米,寬40米,樁腿高度102.5米,運輸重量6578噸,貨物尺度大、重心高,浮裝難度大。考慮平臺結構強度,此次甲板墩木采取框架式鋪設,要求平臺后續浮裝時對位精確。此外,新加坡ATTV2錨地水流多變,作業空間有限,裝貨期間需要尾吊拖輪以控制船位,進一步加大了作業難度。
4月25日“振華34”輪順利將自升式平臺浮裝上船,坐墩精確。經過1天的綁扎后,“振華34”輪27日順利開航。
]]>
2020年9月16日,黃埔文沖通過下屬的香港華隆公司與阿聯酋船東Seafox Group簽訂了租售合同(先租后購),項目啟動;11月17-19日平臺完成海試作業;2021年1月20日完成全程升降,4月12日重新驗證了升降系統的可靠性,最終于4月15日順利交船。
由于首次臨時船級證書即將過期,為確保該船的正常運營,目前正積極與船檢溝通臨時證書轉永久船級證書的事宜。
據悉,根據合同要求,后期黃埔文沖將派遣相關團隊前往阿聯酋迪拜,執行H6011船舶系統恢復,并現場培訓船員,為該平臺后期運營提供相關指導和支持。
現邀請合格投標人對下列項目投標:
工程項目名稱:海洋石油165自安裝井口平臺建造項目,竣工期:合同簽訂后14個月,項目概況:平臺采用自升式平臺結構型式,鋼質非自航,平臺設計最大作業水深45m(含天文 潮和風暴潮)。
平臺主體為長方體箱形結構,設有四根圓柱形樁腿,艉二艏二布置,樁腿下端設有樁靴,樁靴可完全收回平臺體內。升降系統采用液壓插銷式,利用升降系統將平臺主體支撐于指定高度。設計使用年限:25年。
招標范圍:本采辦包的主要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海洋石油165的詳細設計、生產設計、建造,采購、調試、試驗、拖航至指定地點就位和井口連接作業。投標人需具備海洋自升式平臺的建造能力、詳細設計能力;人員、建造場地及設備、資金等方面具有承擔本項目的能力。
]]>
據悉,船上裝載的自升式平臺設備“VICTOR–215”由我國自主研發設計,靖江南洋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負責建造。
該平臺是海上鉆井平臺的生活輔助設備,長度68.7米,型寬31.20米,型深4.80米,4個立柱高達70米,平臺自帶直升機停機坪和吊機。因船舶定位需要,平臺安裝有3個全回轉推動器,其中船首1個,船尾2個,因需可隨時啟動。該平臺出口至阿聯酋后,將有效提升海上鉆井平臺生產運營效率,對改善海上生活環境和生產條件提供極大便利。
負責裝載自升式平臺設備的“華興龍”輪是一艘中國籍半潛特種船,船長166.6米,載重噸26033,吃水6.5米。
孖洲島基地率先采用超高壓水除銹取代船殼打砂,在綠色修船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日前,深圳特區報記者乘船登上孖洲島,探訪招商局集團旗下的修造船基地,感受招商局人實業興邦的家國情懷。節日期間,基地科研和生產一線4000多名員工堅守崗位。
創新引領,全球首例LPG雙燃料船改造贏得先機
1號船塢,阿聯酋籍LNG船“穆巴拉”號已進入最后作業階段,預計將在春節后完成檢修,起錨開啟新航程。在修船總管的帶領下,記者爬上了30多層鋼結構舷梯,登上最高處的瞭望臺。萬頃碧波之上,孖洲島的4個船塢和10個泊位盡收眼底。作為中國屈指可數的覆蓋所有船舶系列的修造船基地,當前全球航行的所有商船、海洋工程平臺及各式配套海上浮式結構,都可能在這里見到。
孖洲島基地副總經理江家忠告訴記者,使用清潔能源如LNG、LPG等替代傳統燃油已是大勢所趨。招商局工業集團瞄準這一領域,集中技術力量攻關,歷經4年攻克了LNG、LPG等液貨船高技術含量施工關鍵技術。2020年金秋十月,隨著汽笛聲劃破孖洲島長空,全球首艘LPG雙燃料改造項目“GIMINI”輪順利完工,緩緩駛出船塢。“當時,我們的心情都特別激動。這是招商局人堅持技術創新和弘揚蛇口精神,向祖國母親生日獻禮!”
目前,孖洲島基地承接的4艘LPG雙燃料船改造項目已全部交付。通過優化工藝流程、升級質量標準,該基地獲得了船東、船檢和服務商的高度認可,訂單數量穩步增長,為中國在未來廣闊的清潔能源動力改裝國際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
綠色環保,重工業發展與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2號船塢,一艘新加坡籍豪華郵輪正在加緊進行船漆打磨作業,預計將在春節假期后完工出塢。工人們在3層樓高的鋼架上檢修直徑8米長的螺旋槳。數臺機器人在塢底忙碌著,用超高壓水打磨船體舊漆并同步回收處理廢水。伴著海風,白鷺展翅從紅色的船頭飛過,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
特涂事業部總經理舒泓文介紹,船體外殼除銹噴漆是船舶修理的常規項目。傳統的修理模式以噴礦砂除銹為主,作業時粉塵漫天。招商局工業集團近年來先后投入超1億元資金,引進和研發超高壓水除銹新技術、作業機器人,完成了首創的“超高壓水除銹”關鍵設備項目研制工作,使孖洲島基地成為國內首個全面實施超高壓水除銹的國企,引領行業持續向綠色環保轉型,實現了船舶重工業發展與生態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時值春節,孖洲島基地的碼頭泊位、工地車間,依然是焊花飛濺、機器轟鳴的作業場景,一派開足馬力、只爭朝夕的氣象。江家忠介紹,孖洲島基地現有在修船舶21艘、在建新船2艘。為響應國家“防控疫情就地過年”的號召和確保作業進度,全島有4000多名科研工作者和一線工人堅守。塢修車間,央企勞模袁福玉帶著班組工人,正在和船東方商量閥門改造細節。20多年來,袁福玉帶出的六七十名學徒已成為基地的骨干力量。船塢碼頭,LPG雙燃料改造項目工程部總管王協英正在回答船東的咨詢,這是他第23年在崗位上度過春節。
瞄準目標,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孖洲島基地榮譽室里,“國家科技進步成果獎特等獎”等證書獎牌,以及來自全球知名船東的厚厚訂單,彰顯了深圳努力打造的“走向深藍的中國工業力量”。
孖洲島基地副總經理劉巍告訴記者,“招商局”的歷史是從1872年12月清廷創立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家輪船運輸企業起筆的。歷經近150年,招商局作為中國民族企業百年歷程的縮影,證明了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工業才能真正走上自立自強之路,中國才能真正走向國強民富和民族偉大復興。
2008年12月,以造船為主的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和修船為主的友聯船廠(蛇口)有限公司兩家企業遷入孖洲島至今,陸域面積63公頃、岸線3400米長的孖洲島實現了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塢容近100萬噸,成為國際知名和行業領先的海島式修造船基地。目前,招商局重工(深圳)是全國最大的自升式平臺建造商。友聯船廠接連完成被譽為修船界“皇冠上三顆明珠”的豪華郵輪、液化天然氣LNG船、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的修理改裝,年修船量達200余艘,9成訂單來自海外,合作伙伴覆蓋全球所有船級社。難能可貴的是,2020年在疫情肆虐的嚴峻形勢下,深圳市相關部門和南山區全力支持、聯防聯控,為孖洲島基地復工復產保駕護航。孖洲島基地總產值和利潤率逆勢增長,雙創歷史新高。
劉巍說,加快發展高端海工裝備制造業,對于實施“海洋強國”戰略和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意義重大。目前,招商局工業集團正在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建設中國領先的科技創新型高端海洋裝備制造商為目標,勇往直前。
來源:深圳特區報
三項團體標準制定項目于2019年批準立項,歷時一年多,經過標準草案編制、立項、審查、報批等程序,終獲通過。這三項團體標準的發布,填補了國內海工行業工程船用移船定位錨絞車、自升式平臺(船舶)動力定位系統和自升式平臺升降系統的標準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