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維修主要包括雙軸舵系修理、外板涂裝工程以及副機保養工作。在副機保養環節,技術人員對副機的多個關鍵系統進行了細致排查與維護,涵蓋了噴油系統、增壓掃氣系統和潤滑系統等關鍵部分。具體包括對噴油器進行拆解清洗、噴嘴試壓與霧化試驗;對增壓器進行拆檢清潔,并根據實際磨損情況更換部分零部件,以保障進氣效率與運行穩定性;同時對滑油進行了取樣化驗,依據化驗結果對滑油進行了相應處理或更換,確保整個潤滑系統處于良好狀態。
“海巡08202”船為一型30米級海巡艇,該船型具備優異的抗風浪性能和較高的航速,主要用于執行灣內海域及短距離跨海區的巡航任務、海上安全監管、海上交通事故調查等多項職責。本次修理任務的高質量完成,顯著提升了“海巡08202”船的整體技術狀態與作業可靠性,為其后續順利執行各項海上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8月28日,修船事業部圓滿完成“福遠漁8696”和“福遠漁8649”兩艘捕撈漁船的維修任務,于同日交付開航。自8月21日、22日兩船分別進塢以來,修船項目團隊加班加點、晝夜施工,重點推進了軸舵系修理與外板涂裝工程,最終保障兩船按期出塢交付。
“福遠漁8696”和“福遠漁8649”是承擔漁業捕撈生產的關鍵船舶,其穩定運行對保障漁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此次塢修任務的高效完成,充分保證了兩船后續捕撈作業的正常開展,也充分彰顯了福建船政修船事業部在船舶維修領域的專業水準和綜合實力。
]]>8月25日,福建船政旗下東南造船為洲際船務建造的18500DWT油化船(DN517-2)順利交付,較合同期提前三個月。
該型船總長149.8米,型寬22.8米,型深12.7米,可運輸的主要貨品為原油、密度低于1.54噸每立方米的石油產品以及化學品(II類及III類)、液體化學品、包括MARPOL Annex I以及IBC規則中所列的IMO II以及III類石油產品等貨物。該船主機及發電機組配置了氮氧化物排放控制裝置(SCR),符合IMO III級要求、冰區加強等級ICE CLASS 1C要求。
同時,該型船采用多載重線設計,滿足不同船籍國及港口要求;液貨系統設計采用變頻液壓驅動的六組獨立的傳輸系統,同時驅動六臺液貨泵和一個壓載泵,能夠同時進行六組液貨的卸載工作,單臺液貨泵的排放速率為300立方米/小時,最大排放速率為1800立方米/小時;推進系統采用低速二沖程柴油機,搭配可調螺距螺旋槳和前置節能導輪裝置,以及帶有舵球的襟翼舵裝置,同時配置了一臺變頻軸帶發電機組,航行過程中可實現無發電機組運行的功能,在降低船舶能耗的同時,提高了船舶的操縱性能。
自2024年6月17日開工以來,該項目歷時一年多圓滿完成。作為全球前十船舶管理公司,洲際船務與福建船政合作持續深化,從最初6艘18500DWT油化船訂單,到后續追加“4+2”艘,體現客戶對福建船政建造質量與管理能力的高度認可。
作為福建船政踐行“專精特新”理念的代表產品之一,該船承繼了已交付油化船的建造經驗,試航后僅13天實現交船,交付時間比合同期提前3個月,在各項技術方面均取得新突破。
截至目前,福建船政已成功交付10艘18500DWT油化船,實現多船提前交付,創造了該類型船舶建造交付的新速度,贏得市場廣泛好評。交付船舶各項性能指標優良,貨艙涂層、設備穩定性、操縱性等關鍵指標均優于合同與行業標準,運營反饋良好。
8月22、25日,福建船政旗下馬尾造船建造的兩艘76米大型金槍魚圍網船(MW821-1/2)順利下水。
該型船總長76.73米,型寬13.50米,型深7.70米,魚艙容積約1880立方米,入級中國船級社,自由航速15.6節,續航能力10000海里,最多可同時容納38名船員和捕撈工作人員在船上生活和作業。
值得一提是,該型船裝備有2套S-band海鳥雷達及多套彩色魚探儀,可通過海鳥雷達大范圍搜索初步定位,再通過魚探儀進行準確的定位,魚群搜索和定位能力都高于傳統金槍魚圍網漁船。設有12個鹽水冷凍魚艙和8個保冷漁獲干艙,鹽水冷凍魚艙可將新捕獲的漁獲冷卻至-17℃,鹽水日冷卻量約279噸,保冷漁獲干艙可將漁獲凍結并保冷至-35℃,能夠有效保證漁獲的新鮮。
]]>該船于馬尾造船三期場地進行建造,其兩個瀝青罐長度分別為34.9米和36米,重量分別為567噸和545噸。面對挑戰,研發設計院經多次研究、論證和吊裝模擬分析,最終確定采用“雙機四吊梁抬吊系統”完成整罐吊裝。
該吊裝系統配置2臺450噸龍門吊、2根250噸級次吊梁和2根400噸級主吊梁。具體吊裝方式為每臺龍門吊各配置一根250噸級次吊梁,將兩邊鉤轉換為單鉤;次吊梁下方分別連接400噸級主吊梁,主吊梁則通過鋼絲繩和卸扣與瀝青罐頂板的吊耳相連,從而實現整罐吊裝。
同時,項目團隊對吊梁尺寸、重量及制作技術要求進行了精準控制,編制了專項吊裝方案,明確吊裝步驟、組織架構、人員職責與安全措施,確保方案順利執行。
在搭載部等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于8月20日圓滿完成了兩個瀝青罐的吊裝任務。此次吊裝作業的成功實施,不僅標志著三期場地在大型構件吊裝能力上的重大突破,也為9000噸瀝青船后續的建造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積累了寶貴的大型吊裝組織與管理經驗。
]]>“海巡06”船是福建海事旗艦船,作為海事系統關鍵執法力量,肩負巡航監管、應急處置等重要使命,對維修質量、周期把控要求嚴格。此次中標,進一步展現了修船事業部在船舶修造領域的“硬實力”。
]]>該船是目前福建船政承建的最大新型多用途船,也是全球同類型船舶中規模最大的新型多用途船。該船總長225米,型寬36米,型深21.05米,設計吃水10米,結構吃水14.5米,載重量約85000噸,服務航速15.5節,具備運輸紙漿、集裝箱和新能源汽車等多種貨物的能力,適應性強、裝卸效率高。環保方面,該船配備高壓SCR系統和開式脫硫塔,其能效水平滿足EEDI第三階段要求,并低于基線50%,經濟性顯著。
該船是中信金租、中遠海特與福建船政三方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不僅為后續30艘糧食運輸船建造積累經驗,也體現了各方在綠色金融、高端制造與航運運營方面的協同優勢。該系列首制船“CSPC HORIZON”輪已于近期完成首航任務,自巴西桑托斯港運載7萬余噸大豆抵達中國,全面驗證其在大宗貨物運輸中的可靠性能。全船配備轉輪除濕和溫濕度精確控制系統,可滿足高標準貨物運輸需求。
該船的順利交付,是福建船政踐行“專精特新”和綠色造船理念的關鍵進展,也是中遠海特打造一流紙漿船隊、中信金租支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切實舉措。福建船政將繼續嚴守質量、設計與安全關口,保障后續船舶按期交付,助力國家戰略與全球綠色航運發展。
]]>該船服役多年,港口水域環境導致其結構件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蝕與損傷。修船事業部技術團隊迎難而上,運用先進的探傷檢測技術對該船主體結構及附屬設施進行全面“體檢”,量身定制加固方案。
6KV電纜提升裝置的安裝需融合高壓電氣控制、機械結構動力學及船舶電氣兼容等多學科技術,既要實現雙股電纜輸送功能,又要保證機械傳動精度與電氣控制響應速度的嚴苛標準。該裝置投用后,可同時為兩艘新能源拖輪充電,作業效率較傳統人力輸送方式大幅提升。此次改造工程的圓滿收官,成功向業內展示了公司在綠色港口配套設施建設中的技術沉淀與創新能力。
]]>外媒消息,東太平洋航運已向福建船政旗下馬尾造船訂購12+6艘1800TEU支線集裝箱船,總價值最高可達6.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8.8億元),以此推算,每艘船的價格最高3770萬美元,預計將于2027年底至2028年交付。
業內人士稱,這批新船已與法國航運巨頭達飛海運簽訂長期租船協議,因此并非投機性訂單。達飛海運以租賃東太平洋航運的集裝箱船而聞名。
值得一提的是,東太平洋航運此前已與招商工業金陵船廠簽訂6艘1800TEU支線集裝箱船,每艘船造價約3000萬美元,計劃于2027年和2028年交付,總價值1.8億美元。新船采用常規燃料。這也是該船東4年來首次下單支線集裝箱船。
加上馬尾造船的訂單,東太平洋航運近期已斥資高達8.6億美元訂購24艘1800TEU支線集裝箱船,意味著該船東正戰略性進軍支線集裝箱船市場,躋身日益壯大的采用現代支線集裝箱船設計的船東行列。
作為業內訂單規模最大的船東之一,東太平洋航運上一次訂購集裝箱船是在2024年9月,當時向新時代造船批量訂購多艘集裝箱船,目前雙方有12艘18000TEU和4艘8400TEU LNG雙燃料集裝箱船在建,交船期排至2028年。
東太平洋航運擁有一支超200艘船舶組成的多元化船隊,包括油輪、集裝箱船、汽車運輸船、散貨船和氣體運輸船。
東太平洋航運的最新訂單進一步凸顯出集裝箱船新船市場的活躍態勢,涵蓋從支線集裝箱船到22000TEU級超大型集裝箱船等多種船型。
根據近期的訂單情況,集裝箱新船訂單聚焦在中小型市場,多家船東爭相下單。在此輪中小型集裝箱船訂單潮,中國船廠已成為船東首選。
據龍船訂單庫追蹤,包括意向合同和東太平洋航運最新公布的18艘新船,8月已公布近40艘中小型集裝箱船訂單,全部由中國船廠承接,涵蓋黃埔文沖、黃海造船、舟山長宏國際、招商工業青島船廠等。
在中小型市場持續火爆之際,船舶經紀MB Shipbrokers在近期報告中進一步指出:“船東正迅速鎖定2028年剩余的交船名額,預計8月下旬將會有更多訂單公布。”
]]>該船從巴西桑托斯港運載逾7萬噸大豆順利抵達國內。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專業紙漿運輸船型,該船全艙箱型、設有轉輪除濕系統與溫濕度精控裝置,適用于對運輸條件要求極高的大宗貨物。本次大豆航次的順利完成,正是這一船型優異適貨性能的有力驗證。
據了解,該船于2025年3月5日正式交付。在建造過程中,福建船政研發設計院成功開發《85000噸級多用途紙漿船背載式貨艙蓋制作及安裝工藝技術研究及應用》,針對其單片國內最大、最重的背載式液壓艙蓋的建造展開項目攻堅,通過差異化收縮量加放技術、裝配焊接順序優化及火工矯正方法研究,成功解決艙蓋制造中因收縮不均導致的精度偏差與變形難題,提升艙蓋分段制作質量。隨后,在20天完成全船艙蓋軌道、基座安裝等關鍵工序,其背載式艙蓋分段精度報驗合格率達100%,實現“零返工”目標,成功比合同期提前交付148天。
85000噸級多用途紙漿船的順利交付,并成功完成運輸航次,是福建船政深耕“專精特新”、完善產品布局的又一碩果,更是該公司踐行綠色造船、奮勇爭先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支撐。
]]>該型船總長149.8米,型寬22.8米,型深12.7米,預留改裝甲醇雙燃料功能,可運輸的主要貨品為原油、密度低于1.54噸每立方米的石油產品以及化學品(II類及III類)、液體化學品、包括MARPOL Annex I以及IBC規則中所列的IMO II以及III類石油產品等貨物。該船主機及發電機組配置了氮氧化物排放控制裝置(SCR),符合IMO III級要求、冰區加強等級ICE CLASS 1C要求。
該船采用多載重線設計,滿足不同船籍國及港口要求;液貨系統設計采用變頻液壓驅動的六組獨立的傳輸系統,同時驅動六臺液貨泵和一個壓載泵,能夠同時進行六組液貨的卸載工作,單臺液貨泵的排放速率為300立方米/小時,最大排放速率為1800立方米/小時;推進系統采用低速二沖程柴油機,搭配可調螺距螺旋槳和前置節能導輪裝置,以及帶有舵球的襟翼舵裝置,同時配置了一臺變頻軸帶發電機組,航行過程中可實現無發電機組運行的功能,在降低船舶能耗的同時,提高了船舶的操縱性能。
]]>作為國內高端漁船建造的標桿企業,福建船政在金槍魚圍網船領域已形成顯著的技術與規模優勢。截至目前,該公司累計承接該類型船舶超過14艘,其中已成功交付11艘,另有3艘在建,市場占有率穩居行業前列。通過系列化、批量化建造,福建船政在船型優化、節能環保、捕撈系統集成等關鍵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其建造的船舶以“高效率、低能耗、高可靠性”贏得國內外企業廣泛認可。
上海開創是我國遠洋漁業領域的骨干企業,此次合作是雙方優勢資源的戰略對接。新建的79.8米金槍魚圍網船將采用國際先進設計理念,配備智能化漁撈設備和節能推進系統,能夠滿足中西太平洋等漁場的高強度作業需求。項目的實施將顯著提升船東船隊的現代化水平,助力我國遠洋漁業向綠色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此次簽約不僅加強了福建船政在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中品牌影響力,也進一步鞏固了福建船政在國內高端漁船建造市場的領先地位。福建船政將憑借在特種船舶建造領域的深厚積淀,持續優化船型設計、提升建造工藝,打造新一代遠洋漁業的精品工程。
未來,雙方將深化合作,共同探索遠洋漁業裝備技術創新和產業鏈協同發展的新模式,為推動我國遠洋漁業裝備升級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