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HD 現代(前現代重工控股公司)首席執行官Chung Ki-sun在韓國會見了沙特阿拉伯投資部長Khalid Al-Falih。
HHI表示,Chung提出了合作業務的目前進展和未來發展路線,包括與沙特阿美合作的合資船廠International Maritime Industries(IMI)。
這家造船廠表示,雙方還討論了建立發動機制造合資企業Bahri“Makeen”和其他潛在項目,同時談及了未來燃料等話題。
Chung說:“我們期待繼續發展同沙特阿拉伯的合作關系,并加強雙方合作進程。我們期待未來加強同沙特阿拉伯在各領域的合作項目。”
來源:貿易風
]]>
KR表示,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過程中,“二氧化碳捕獲、運輸和掩埋(CO2 Capture, Transport, and Burial)”作為實現碳中和的中間步驟引起了關注。這導致了對LCO2運輸船的需求增加,這種船型可以安全運輸供應鏈中捕獲的二氧化碳。
以液體狀態運輸二氧化碳需要能夠承受5個大氣壓以上壓力的C型儲罐。C型儲罐通常用于小型運輸船上,而為了滿足將大量二氧化碳轉移到儲存設施的市場需要,需要擴大儲罐尺寸,這面臨著很大的技術困難。
此外,由于液化二氧化碳的比重很高,必須對LCO2運輸船的儲罐和船體支撐結構進行最謹慎的設計。
為了解決設計LCO2船的技術挑戰, KR和現代重工(HHI)開展了一個聯合項目(JDP),開發運載量達4萬方的LNG燃料LCO2運輸船。
KR表示,該項目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探索大容量壓力型CO2儲罐的經濟可行性。為了增加CO2儲罐的尺寸,需要使用具有耐低溫和高強度特性的特殊材料代替普通鋼材,這使得控制儲罐的厚度和重量成為一個挑戰。
據悉,HHI已完成了該船型的基本設計和結構設計,而KR則確認了該設計符合船級社規范和國際公約,并驗證了設計的安全性。最終,這艘船的概念設計獲得了KR的原則性批準。
該船型搭載了由耐低溫、高強度材料制成的C型壓力儲罐,可儲存高達4萬立方的液化二氧化碳,該船還配備了LNG燃料推進系統,確保了船舶運營期間的低排放。
去年9月,HHI開發的4萬立方米級LCO2船已獲得了DNV船級社的原則性批準,該船型長239米、寬30米、深21米,配備7個IMO C型儲罐。
此外,上個月初,HHI和美國船級社(ABS)、馬紹爾群島海事局簽署了聯合開發協議,將在HHI的4萬方LCO2運輸船的技術基礎上,開發世界上最大的LCO2運輸船,其容量達到7.4萬立方米。
除了韓國企業,日本船企也正在積極投入大型LCO2運輸船的開發。
兩個項目分別是綠色氫生產,和海洋碳捕集及封存(CCS)技術。這兩項技術對于船舶實現凈零排放至關重要。
ABS、現代重工、KSOE將共同制定海洋平臺綠色氫生產的技術指南,這是在2025年前實現制氫平臺設計和建造的關鍵第一步。該指南將促進生產設施的開發,為全球綠色氫經濟的增長貢獻重要力量。
綠色氫是一種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進行生產的燃料。目前,只有1%的氫燃料是通過這種方式來生產的。該項目將利用海水電解來生產綠色氫氣。后期階段可能還包括ABS的原則性認可(AIP)以及通用設計認可,為工程提供從項目開發直至建設階段的支持。
海上碳捕集合作開發項目的重點是為HHI和KSOE的一座二氧化碳注入平臺的設計取得原則性認可證書。自2025年起,該平臺的目標是每年可以存儲40萬噸捕集到的液化二氧化碳。
ABS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hristopher J. Wiernicki表示:“零排放需要大幅度擴大全球可再生能源的規模。綠色氫將發揮關鍵作用,但我們的底子較為薄弱,擴大產量是目前全球的首要要務。另一方面,碳捕集技術是一個潛在的變革因素,ABS正在加快技術和船舶的開發,使碳捕集成為一種可行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