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修船市場形勢的急轉直下,業務量不飽和是當前修船業面臨的突出問題。穩定經營工作已成為確保修船企業今年實現平穩發展的當務之急。為此,不少具有國際化市場運營經驗的修船企業正加大營銷力度,全力拓展市場。與此同時,如何創新經營方式,提高搶抓訂單的能力,適應修船產業發展的潮流也成為修船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
修船市場明顯回落
今年第一季度,北方一家大型企業修理完工船舶29艘,同比下降9.4%;完成產值5000萬元,同比下降31%。這家企業負責人介紹,這段時間在廠船舶數量、工程量和詢價信息均比去年同期明顯減少,船塢還出現了空置的情況。
實際上,大量船舶因壓載水公約即將生效提前至2015年修理,加上航運市場極不景氣,使得今年年初以來修船市場需求明顯回落。另外,修船產能沒有實質性縮減,“造轉修”更是加劇了修船供給過剩的狀況。今年年初以來,諸多修船企業陷入常規修理價格下降、改裝業務“一單難求”的處境,經營壓力陡增。
目前來看,今年第一季度的嚴峻市場形勢并沒有在第二季度出現好轉的跡象。根據中遠船務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的分析,當前全球貨運船隊中,油船有4545艘、4.94億載重噸,散貨船有10702艘、7.79億載重噸,集裝箱船有5230艘、1981萬TEU,均處在歷史高位。同時,2016~2018年,航運市場還將面臨較大的新造船交付壓力。航運市場供過于求的形勢仍將延續。
另外,船舶年輕化的趨勢也給修船業帶來了不利影響。根據中遠船務提供的數據,在散貨船、集裝箱船和油船三大主力船型方面,5年以下船齡的船舶比例分別為34.4%、29.5%和16.7%,10年以下船齡的船舶比例分別為69.8%、62.5%和53%。
全面加大營銷力度
抓訂單、填塢位成為各企業的當務之急。在中國修船“斯佩克”第五十六次會議上,不少修船企業提出“化壓力為動力,力爭第二季度完成產值過半”的目標。目前,修船企業正主動出擊,多渠道、全方位地開拓市場,營銷工作也更加細化。
抓牢航運業的基礎客戶群是穩定修船訂單的保障。一些以修船為主業的企業在國際修船市場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同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航運公司建立了廣泛、密切的合作關系。目前,他們正進一步加大市場開發力度,確保與客戶溝通渠道的暢通,提升客戶對自身的關注度和滿意度。在鞏固老客戶的基礎上,一些修船企業還不斷開發各地區的新客戶,爭取傳統大型航運公司的訂單,不斷積累油船、化學品船、工程船的船東資源。
修船代理是爭取訂單的重要途徑。部分大型修船企業利用修船代理,建立了自己的全球營銷網絡,為承接訂單創造了有利條件。而對一些缺少穩定大客戶的修船企業來說,修船代理更是訂單的主要來源。這類修船企業正搶抓市場機遇,通過修船代理積極參與投標。不過,受船東資金緊張的影響,不少修船企業中標率較低,中標價格也有較大幅度下滑。
另外,來自同一“家族”的修理業務,也是修船企業穩定經營的一種手段。由于得到股東船隊的支持,舟山一家修船企業今年第一季度完工修船60艘,同比增長15.4%。在惡劣的市場環境中,這種抱團取暖、互利共贏的理念得以進一步體現。
不斷創新經營方式
在加大市場開拓的同時,修船業開始對傳統經營方式進行反思。修船代理模式雖然能為修船企業帶來訂單,但在修船市場低迷的狀況下,這一模式的弊端也在不斷顯現。
據介紹,在修理工程量很小的情況下,修船代理商往往就同一修理業務向多家企業詢價,導致修船價格低到無法想象。改變這種經營方式,有助于減輕航運和修船企業雙方的負擔,也能夠促進修船質量和服務的提高。
修船業相關人士認為,必須創新經營方式,用“新套路”促進經營取得實效。修船企業要轉變對市場和客戶的認識,從內部視角轉換到顧客視角,以此設計和組織修船的經營活動。創新經營方式的切入點在哪里?相關專家建議,應與航運企業積極合作,致力于提供船舶全生命周期的維修和保養服務。目前,一些地理位置好、技術實力強的修船企業已與航運企業采用年度修船協議的合作形式,有的還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因此,可以通過產業聯盟的方式,推動供需雙方形成更為緊密的合作關系,逐漸擺脫對修船代理模式的依賴。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修船企業正打破常規,靈活運用各種資源,以爭取訂單。近日,經中船工業成套物流有限公司的海外子公司——中船能源(新加坡)公司牽線搭橋,中船澄西船舶(廣州)有限公司獲得了世界知名能源公司OCEAN TANKER旗下的1艘10.8萬噸成品油船維修訂單,這為修船企業豐富修船業務營銷手段帶來了啟示。
來源:中國船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