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事大學出版《航海英語》獲IMO高度贊揚

    上海海事大學教師現場修訂示范課程



    在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MO)發布的最新一版《航海英語》的扉頁上寫著:高度贊賞和感謝上海海事大學為此做出的工作。

    記者了解到,新版《航海英語》由上海海事大學負責修訂。該課程的出版,不僅使上海海事大學成為我國首個負責修訂國際海事組織示范課程的航海院校,也使中國成為主導IMO航海英語教學標準的首個非英語母語的發展中國家,對提升我國航海教育國際話語權起到了積極作用。

    海運是最國際化的行業,幾乎每個環節都運行在國際海事公約、規則和技術標準框架之下。這就決定了作為培養海運人才重要來源的航海教育,既是一種最具國際化的教育,又是一種基于標準化的教育。盡管各個國家的文化背景和教育體制不同,但其航海教育都必須符合國際海事組織《1978年海員培訓、發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簡稱《STCW公約》)的要求。

    示范課程,就是國際海事組織組織的、關于《STCW公約》中海事人員的適任能力標準與其航海教育實現途徑的唯一官方解釋。在國際航海教育界,示范課程被公認是“航海教育與培訓的國際標準”,在各國航海教育國際交流中起到重要的“模板”作用。負責制定和修訂國際海事組織的示范課程,需要準確、權威地理解和詮釋公約標準,需要豐富的、國際化的專業知識積累,需要國際性的專業教學研究水平,也因此成為各國在國際航海教育中擁有話語權和主導權的體現。

    上海海事大學商船學院副院長陳宇里告訴記者,2010年通過的馬尼拉修正案對《STCW公約》進行了大幅更新,使得許多示范課程也需要相應調整。而以英國專家為主制定的2009版《航海英語》示范課程,以英語國家的教學和學習思維為基準,對提高包括中國在內的非英語國家學生航海英語應用能力的作用十分有限。為此,經過兩年多調研和準備,上海海事大學于2013年10月向國際海事組織提交了“關于《航海英語》示范課程修訂”的提案。

    2014年2月,提案獲得由115個成員國和國際組織代表組成的大會通過。緊隨其后的8個月時間,上海海事大學專家和學者先后組織國內外專家學者80余人次,召開各種學術討論會15次,向40個國家發出調查問卷,向在荷蘭舉行的國際航海英語第26次大會遞交討論稿。

    要完成這樣一次修訂并非易事。“2009版本的《航海英語》示范課程是英國人編寫的,其主要的編寫思想是利用航海專業知識來學習英語語言,強調的是語言的學習,這也是英語母語國家航海英語課程的主流教學方式。然而,對于非英語母語國家,航海英語課程教學在重視語言學習的同時,更重視利用英語語言來學習航海專業知識,即強調語言只是學習航海專業知識的媒介,重點還是要學習航海專業知識。”陳宇里說,上海海事大學專業團隊與2009版本《航海英語》示范課程的編寫團隊進行了幾次面對面的探討和辯論,終于在新版本的《航海英語》示范課程增加了利用英語語言來學習航海專業知識的、適合非英語母語國家航海英語課程教學內容,并對航海英語教學理論進行了創新。

    緊接著,在國際海事組織大會上面對各國代表團逐行逐句的提問,幾番文字校訂后,這一示范教程終獲出版。

    圍繞這樣一本示范課程展開的工作還只是開始。上海海事大學黨委書記金永興說:“從海運船隊運力規模、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和海員數量等海運技術要素來看,我國已然是一個海運大國。但與美國、挪威和日本等海運強國相比,我國在國際海事立法方面的話語權還比較弱。透過航海教育競得一席之地,是一個很好的開端。”據悉,繼成功修訂《航海英語》示范課程后,上海海事大學正在修訂國際海事組織《教員培訓》示范課程,并參與修訂《船員考試評估與發證》示范課程,計劃于2017年向國際海事組織提交文本。

    來源:光明日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