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大量進口原油是否掩蓋了經濟轉型

    路透社專欄作者羅塞爾(Russell)近日分析稱,與英國“脫歐”相比,原油和成品油市場更關心的是中國。有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中國的原油和成品油市場正在轉變,并將對全球能源市場產生較大影響。

    羅塞爾說,表面上看,今年前5個月,世界第二石油消費大國中國的原油進口同比上年增長16.5%,達749萬桶/日。但一些促成進口增長的因素可能造成誤導。

    首先,今年前5個月中國國內原油產量下降7.3%,1~5月原油生產了8500萬噸(合408萬桶/日),同比減產17萬桶/日。也就是說,前5個月原油進口增加的近100萬桶/日中,有17萬桶/日彌補了減產。

    其次,中國繼續以相當快的速度充填戰略石油儲備。由于沒有官方庫存數據,要了解多少原油進了庫存,可以從進口量和國內產量總和中減去煉廠加工量。前5個月,進口量和國內產量總計2.409億噸,煉廠加工2.213億噸,即有1960萬噸(合94.1萬桶/日)進了商業庫存和戰略儲備。這比2015年有大幅增加,去年這樣算下來進入庫存和儲備僅56萬桶/日。

    再次,煉制加工油品出口增加,尤其是汽、柴、煤油。今年前5個月,柴油出口猛增322%,合27.1萬桶/日;航煤增長8%,合24.5萬桶/日;汽油增長63.5%,合18.7萬桶/日。

    羅塞爾認為,綜合三個因素可以清楚看到,中國大量進口原油并不是反映了高需求,實際上,中國的成品油消費增長可能并不存在。這一觀點進一步得到煉廠開工率下降的支持,今年前5個月,中國柴油產量下降了2.2%。

    由于柴油主要用于貨物運輸和建設項目,柴油產量下降、出口大幅增加說明,中國經濟正在轉換。但在前5個月,中國汽油生產增長9%,可見中國正在進一步轉向消費引導型經濟。煉廠加大汽油產量,以滿足公路上跑的更多的小汽車,這是消費動力增加的信號。

    總體上看,中國可能會繼續大量進口原油,尤其是戰略石油儲備仍是支持因素,但越來越清楚地可以看到,中國在亞洲燃料出口市場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亞洲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地區,這一趨勢未來仍將持續。

    來源:石油商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