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與歐洲同在,但不屬于歐洲。”丘吉爾的這句話成為英國“脫歐”公投結果的最佳闡釋。6月24日,英國公布公投結果,“脫歐”已成定局。一石激起千層浪,全球資本市場反應激烈,英鎊大幅貶值。業界驚呼,英國正駛向未知海域。
在全球市場舉足輕重并對英國經濟作出巨大貢獻的英國海事業將何去何從,也引發廣泛關注。業內人士表示,英國脫歐對英國海事業無疑具有負面作用,對全球海事業則影響有限,但全球海事中心東移進程或將加速。
港航業波瀾不驚?
英國是非常依賴海上運輸的國家,擁有17381公里長的海岸線,是歐盟各國中海岸線最長的一個,國際貿易中超過95%的運量和75%的價值通過港口完成,而最大的國際貿易對象就是歐盟。英國較大的港口包括菲利克斯托、南安普頓和利物浦港、倫敦港等,其相當大比重的業務是歐盟國家之間的中轉運輸。因此,英國脫歐對英國海事業是一個不小的打擊。業內人士表示,英國脫歐以后,其中一部分貨物可能會在歐洲大陸尋求中轉港,比如鹿特丹、漢堡、安特衛普和勒阿弗爾等港口,英國港口吞吐量的增速將放緩。據了解,近年來英國的港口吞吐量增長率一直在2%以下徘徊,如果脫歐,英國港口吞吐量的漲幅可能將為0或負數。
英國的港口吞吐量在全球市場中權重較小,其最大港口菲利克斯托的貨物吞吐量2014年在全球的排名僅為第85位,因此,英國脫歐雖然對英國港口業來說是壞消息,但難以對全球市場產生大的影響。中國船舶工業經濟與市場研究中心分析師蔡敬偉表示,英國脫歐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英國與歐盟國家之間的貿易成本,但歐盟是英國最大的貿易伙伴,英國仍需與歐盟進行各種貿易往來,其與歐盟之間的貿易難以發生實質性變化,因此不會給世界海運貿易格局帶來根本性改變。
對于英國的船隊規模,蔡敬偉介紹說,截至目前,英國船東的船隊規模為1478艘、3351.3萬載重噸,位居全球第十三位,占全球航運市場運力總規模的1.8%。有業內人士認為,英國脫歐恐將使懸掛該國船旗的船舶數量出現下降,導致收入流失。而這一點,英國航運協會早在2013年就對英國發出警告,稱如果英國退出歐盟,將嚴重打擊英國航運業:“英國航運業低調高效承擔了95%的進出口貨物運輸,留在歐盟對于保持英國貿易的開放度以及構建國內商品、人員與歐洲乃至全球市場之間的橋梁至關重要。”
據悉,雖然英國船隊運力規模在全球中占比不大,但其在集裝箱船、油船和干散貨船、汽車船、郵輪、渡船、離岸支持和其他專業航運活動中均表現出色。有數據顯示,由英國船東管理和掛英國方便旗的船舶在世界商船中占到了6%的比例。業內人士強調,英國生產的汽車80%用于出口,其中57.5%銷往歐盟國家,英國脫歐后,在英國開展業務的汽車船和集裝箱船將受到影響。對這一點,相關航運公司已有準備,如作為英國地區從事海洋運輸的最大船東地中海航運就表示,他們將堅守英國市場,并已針對脫歐做出預案。
英國航運協會指出,作出“脫歐”選擇后,英國應盡快建立一個新的自由貿易委員會,與世界各國貿易伙伴達成自由貿易協議。作為推動英國95%國際貿易的航運業,將持續扮演重要的角色。
然而,新自由貿易協議的達成可能會非常艱難。英國公投脫歐后,多個歐盟領導人在公開場合表達了強硬態度。德國總理默克爾警告稱,英國不要對未來與歐盟的關系心存幻想,一旦退出歐盟,英國將不會獲得優惠待遇。“我們將確保,‘挑揀’(cherry-picking)原則不適用于英國退歐談判。”默克爾稱,“歐盟成員國與非歐盟成員國之間肯定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英國可能需要花費數年時間重新與歐盟談判以建立新的貿易規范,這將嚴重影響英國的對外貿易,從而拖累英國港航業。
LR向東還是向西?
船舶檢驗及入級業務是英國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勞氏船級社(LR)在全球海事界享有盛譽,是國際上名副其實的“leadingclass”。在LR最興旺時期,英國船舶總噸位超過90%和世界船舶噸位的1/3以上都入級該船級社。英國脫歐將會動搖LR的這一地位嗎?
蔡敬偉表示,英國脫歐并不會對LR的船舶檢驗入級業務產生太大影響。LR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船級社,其機構龐大,歷史悠遠,是國際公認的權威認證機構,盡管英國脫離了歐盟,但LR依然是國際海事界最具影響力的船級社之一。由于船舶入級什么船級社直接影響船舶的運費和保險費,以及船舶在買賣和租賃時的船價及租金,因此,LR對全球主要航運企業的吸引力應該不會因為英國脫歐而下降。
然而,LR作為國際老牌船級社,近年來地位有下滑趨勢。2000年,LR的入級船舶數量還占據世界第一,但在DNV GL集團和日本船級社(NK)的強力趕超下,第一地位早已不保。隨著航運業和海工行業經歷困難時期,在過去的18個月里,LR全球員工數量已削減了12%,降至大約只有8000名員工。為此,近年來LR也放下身段,用降低價格等方式搶得船舶入級訂單,并制定5年計劃,鞏固在船舶入級領域的領先地位,尤其針對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船舶,如液化天然氣(LNG)船、客船和豪華郵輪領域積極開拓入級業務。
有業內人士表示,LR成立于1760年,比英國加入歐盟的時間還早得多,已經經歷了英國獨立于歐洲、英國與歐洲合為一體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LR的發展一直十分穩健。但應該說,英國加入歐盟對LR發展船舶入級業務是有積極意義的,畢竟,歐盟內的希臘、德國船東擁有的船隊極其可觀。現在英國脫歐,對寵辱不驚的LR來說,依然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而隨著造船市場的東移,LR近年來對中國、韓國等市場加大了開拓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英國脫歐可能會促使LR進一步將目光轉向亞洲。業內人士表示,對于有船舶或設備入級LR和準備入級LR的造船和船配企業來說,應密切跟蹤歐盟、英國在英國脫歐后有關海事方面的新規定、新規則。這些新規定和規則可能會讓船舶入級的相關標準發生細微變化。
現代海事服務業式微?
發達的現代海事服務業一直是英國傲立全球海事界的重要資本,其海事仲裁、海上保險業務獨占鰲頭;倫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公認的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不僅是聯合國下屬政府間組織——國際海事組織(IMO)總部所在地,還是全球知名的租船市場、航運衍生品交易市場、全球權威航運媒體聚集地和高端海事高等教育基地。
蔡敬偉表示,雖然英國目前依然是全球的航運中心,但隨著近年來全球航運中心的逐漸東移,影響力也在逐漸削弱,英國脫歐可能會強化這一趨勢,并加速全球航運中心東移的進程。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亞洲的經濟持續發展和貿易快速增長,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國際航運中心逐步形成,同時,歐洲的漢堡、鹿特丹、奧斯陸、比雷埃夫斯等港口也開始獲得越來越多的國際航運服務市場份額。英國脫歐可能將逐步縮小倫敦同世界其他國際航運中心之間的差距。其中直接受益的是紐約國際航運中心,間接受益的包括東京、新加坡、中國香港、迪拜和上海等國際航運中心。
然而,說英國將在現代海事服務業中淪為“打醬油”的論斷還為時過早。目前倫敦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現代海事服務供應商,在倫敦及其周圍地區有4000余家公司為國際航運界提供服務,并以其專業知識和專業精神而聞名全球。更多的船舶固定通過英國船舶經紀運營,更多的航運資本通過倫敦銀行和基金提供,更多的船舶在倫敦投保,英國法律在航運爭議中被廣泛應用。這一態勢不可能在短期內發生根本改變。當然,長遠來看,現代海事服務業東移已成定局。此次英國脫歐會弱化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進而影響其航運保險、融資、船舶經紀等業務的發展。此外,英國脫歐還會影響一些海事從業人員的去留。總部位于英國的世界著名航運及海事專業獵頭公司Faststream就表示,英國脫歐可能導致大批海事從業人員流失,這將給英國海事業發展帶來很多不確定性。
英國“脫歐”無疑為歐盟脆弱的經濟復蘇帶來風險,并為全球經濟發展蒙上陰影,這讓全球海事業的回暖變得更加遙遠。然而,現在看來,英國脫歐有可能還不是最糟糕的終局,目前,倫敦市、蘇格蘭地區都要求獨自留歐,英國脫歐還引發歐盟國家荷蘭、法國的右翼政黨呼吁對本國也進行脫歐公投。如果亂局持續下去,英國脫歐也許會成為歐盟一體化進程中掉頭向下的轉折點,而這對相比其他任何行業都更依托于全球經濟一體化、發達的國際貿易、開放的國門、開放的思想的海事業來說,都是最壞的消息。
來源:中國船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