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第二屆“海絲港口國際合作論壇”上,香港現代貨箱碼頭有限公司發展總裁盧偉民先生接受中國海事服務網等多家媒體記者專訪。他認為,面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碼頭公司應該謹慎而行,但也應該樂觀面對。壓力未必是壞事,在壓力之下,碼頭公司能想出更多的辦法。
問:如何看待航運聯盟的變化對于港口的影響?英國脫歐對航運業的影響?
答:一方面,航運聯盟的成立,對碼頭公司的服務要求和議價能力進一步增強,同時,近年航運不景氣,船公司運力過剩和需求之間存在一定距離,碼頭公司面臨的議價壓力將持續一段時間,這種壓力將成為今后一段時期內的“新常態”。同時,船舶大型化也要求碼頭公司必須要付出較大資金去對碼頭進行更新改造以提升碼頭及設備的能力。
目前來說,英國脫歐帶來的影響并不明朗。從英國自身來說,脫歐已引起英鎊貶值,對該國的進口貿易有一定沖擊。脫歐增加市場不明朗,也會進一步減緩經濟復蘇速度,同時,也會增加市場對航運業的風險評估,對船東融資貸款帶來更大壓力。當然,也要看到好的一面,碼頭公司也可以在變化的環境中抓住機遇,逆勢而上。
問:您對未來航運和碼頭行業的展望?公司在對接“一帶一路”沿線港口投資上,有何舉措和進展?
答:未來幾年,市場波動仍然較大,碼頭公司在進行投資時仍需謹慎而行,在營運上也要很好地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當下可以做的,主要是打造好自己的平臺,包括自動化和信息化的建設,借助這個平臺來緩解自身的成本壓力。壓力未必是壞事,因為在壓力之下,也會想出更多的解決辦法。
香港和深圳處在“一帶一路”華南地區一個重要節點,“一帶一路”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如何“走出去”。首先要做好自己,擁有健康的業務、充足的現金流,在此基礎上尋求投資的機會;另外,現代貨箱碼頭多年一直與國內的港口集團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這也為公司的海外戰略打下良好合作基礎,在不同層面上降低公司海外投資風險。也希望未來能找到一個合作的伙伴共同開拓海外市場。
問:市場認為未來船舶的大型化將是一種趨勢,此次論壇有嘉賓卻有另外一種觀點,認為目前市場并不景氣、船舶大型化可能會中止,您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另外,在您看來,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和“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市場,哪個市場的的吸引力更大?
答:未來船舶大型化訂單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停下來,幾年內仍然會有新的運力投入。至于長期來看,大型化趨勢是否會中止,這要取決於船公司能否在未來運作中發揮船舶大型化的成效。從目前來看,新船投產后整個網絡的布置和成效還未達此前預期,實際利用率和成本效益達不到理想的水平。但對碼頭來說,船舶大型化趨勢確實是很大的壓力和挑戰。
“一帶一路”沿線港口布局只是公司海外投資中的一條發展路線,對于海外港口投資來說,公司關注的是更為綜合的因素,比如,如果是一個中轉港口是否能發揮它的作用、船公司對這個港口是否重視等。
問:香港貨柜吞吐量連續四年下跌,投資回報率、利潤率也一直在下跌,未來這五年內,這個下跌是不可逆的嗎?
答:全球經濟下行加上英國脫歐,香港公司的經營狀況與整體市場相若。而從香港的實際情況看,目前再建新的碼頭不太現實。香港的碼頭都是建於多年前,公司近年的投入資金都用于碼頭和設備提升改造,在有效地提高操作效率和控制成本,我認為未來香港還是可以保持較好的利潤率。另外,也要同時加強與區域內碼頭(深圳港)的協調合作,以增強區域性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來源:中國海事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