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推動的全球矚目的豪華郵輪中國制造項目進入了全面啟動階段,作為中國造船業的國家隊、主力軍,中船集團擔起了大型郵輪國產化建造的重任。隨著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國家政策的有力推動以及船舶央企建造項目的帶動,船舶行業內外相關本土企業相繼啟動了郵輪業務計劃。由此,郵輪國產化的產業生態開始形成。
量身打造中國規范
打造中國的郵輪技術標準,是促進郵輪產業發展的重要條件。中國船級社(CCS)專家介紹,多層甲板、長上建和多開孔外板的設計與布置是所有郵輪的共同特點。郵輪上通常不僅有劇院、中庭等高大空間,也有大型餐廳、購物街等大跨度空間,以及多種多樣的玻璃頂棚結構。這些特點給郵輪的結構設計帶來了不少麻煩,因此,必須有一套總體的解決方案。
如何進行替代設計,是制定郵輪規范的一個難點。目前,國際公約對包括豪華郵輪在內的大型客船有嚴格的規定。但是,按照相關公約的描述性規定,一些特殊空間的設計難以實現。因此,相關公約允許這類空間布置采用替代設計,并由主管機關批準。通過替代設計實現郵輪特性與安全水平的統一,需要做大量具有突破性的工作。
滿足國際公約最新要求,同樣是制定郵輪規范時必須考慮的。根據新的《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SOLAS公約),載重線船長120米及以上或具有3個及以上主豎區的所有客船必須滿足安全返港要求。即使超出火災事故界限,任何一個主豎區因失火而無法使用,相關重要系統的布置與分隔應能維持運行至少3小時,以確保船員有序撤離,并安全棄船。
更重要的是,郵輪規范要體現這種高端旅游方式的特色。按照國際郵輪協會(CLIA)標準,豪華郵輪必須有相當于陸上五星級賓館的餐飲、購物商場、健身、美容、理療、文娛、體育、醫療等高檔設施和服務,給乘客以良好的體驗和感受。
同時,郵輪對安全和環保有著特殊的要求。郵輪上人員密集,如何確保乘客的衛生與健康,在設計階段就應系統地考慮,這涉及食品、飲用水、生活和娛樂用水的艙室、設備、系統、環境條件等。郵輪上人員構成復雜,年齡差異大,對如何確保旅客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也必須在建造階段進行充分考慮。郵輪碼頭通常位于市區人口密集區域,水岸環境好。因此,“環境友好”對郵輪至關重要,控制生活污水、油類污染、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排放、壓載水排放等,每件都不能馬虎。
目前,CCS已完成郵輪規范編寫工作。在進行全面驗證后,該規范預計將于今年10月正式發布。除了郵輪基本要求,該規范還提出了休閑體驗設計指數(CEDI)、衛生安保設計指數(SSDI)、環境保護設計指數(EPDI),系統解決了郵輪的技術規范問題。
內裝配套蓄勢待發
實現郵輪內裝本土配套,是郵輪國產化的重要標志。“豪華郵輪的高附加值主要在內裝部分,超豪華郵輪的內裝成本占總船價的約60%。目前歐洲的豪華郵輪建造船廠都有自己配套的內裝生產廠。雖然這些歐洲船廠想走進中國市場,與中國的一些大型船廠合作建造豪華郵輪,但他們更想壟斷內裝這一高附加值的國內市場。”國內一家船舶耐火艙室生產企業的負責人這樣認為。
作為船舶內舾裝專業企業,江西朝陽機械廠力爭跟上中國郵輪產業的發展步伐,快速掌握核心技術,積極應對正在蓬勃興起的郵輪市場,實現豪華郵輪內裝配套國產化。自2014年12月起,該廠先后與歐洲行業內知名的一些設計、制造、項目管理公司進行了充分交流溝通,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目前已初步掌握了豪華郵輪模塊化艙室單元技術要求以及一些規范要求。
下一步,該廠將首先從國內運營的豪華郵輪維修項目入手,逐步掌握豪華郵輪內裝的各種規范要求,形成一套國內豪華郵輪內裝材料配套的供應鏈管理系統,逐步積累豪華郵輪內裝安裝、總包的管理經驗,為建造國產豪華郵輪的內裝總包奠定基礎。其次,通過成立郵輪內裝公司及進行產業化建設,具備設計、項目管理、生產、總裝能力,繼而承接相關業務大力搶占郵輪內裝配套市場。
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一是要形成設計及項目管理能力。該廠將依托在船舶內裝領域的技術能力,通過外聘具有相關經驗的設計和項目管理人才,成立專業化公司,形成設計及項目管理能力。二是要形成生產及總裝能力。該廠利用中船九江工業有限公司在當地的海洋裝備配套產業園區,新建生產廠房并投入自動化設備,形成模塊化艙室單元的生產能力。未來,該廠計劃在上海、廣州等豪華郵輪總裝地附近建立模塊化艙室及公共區域裝飾產品的總裝基地。
其實,瞄準郵輪內裝配套的國內企業遠不止江西朝陽機械廠一家。為了共同推動郵輪內裝本土實力的發展,相關企業建議應補齊人才短板。內裝設計和裝飾材質選型是郵輪最重要的設計工作之一。國內船舶行業較多接觸貨運、工程、客運船舶等業務,對內裝設計的投入比較欠缺。因此,相關設計院所首要的工作是引進內裝設計的專業人才,必要時可以從建筑設計領域跨行業尋找專業人才。
另外,郵輪的內裝設計是圍繞人的設計,講究舒適性與安全性,因此對隔音、降噪的要求很高。在最基本的防火性能之外,內裝材料配套廠家更要對產品的隔音性能以及減振措施作好充分驗證,盡快縮小與國外同類產品的差距。
合作鏈條不斷延伸
郵輪設計和建造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離不開產業鏈各環節的支持。來自船舶行業以外的力量日漸增強,為郵輪國產化增添了動力。一些本土郵輪公司就對郵輪國產化寄予厚望。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是國內為數不多能夠保持盈利的郵輪母港。其運營公司負責人直言,未來將為自主設計建造郵輪獻計獻策,希望早日看到中國建造的郵輪停靠碼頭。
今年6月,一場主題為“聚焦郵輪產業發展,打造郵輪民族品牌”的研討會在武漢舉行。三亞鳳凰島郵輪港負責人提出,應在不影響郵輪使用功能、航行安全和美觀的前提下,實現郵輪設計和碼頭設計的協調發展。比如,郵輪艙門占郵輪造價的比例非常小,但對碼頭建設投資、運營成本都有很大影響。適當降低客艙門高度,將大大降低登船橋的建造難度和成本;盡可能降低碼頭高度,提高供應品艙門位置,能夠方便供應品和行李的裝卸。
促進郵輪與金融的結合,是金融服務機構正在進行的一項嘗試。深圳一家基金管理公司認為,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體量持續上升,國民消費能力不斷增強,必將使郵輪成為中國現代旅游業中最具創新性的利潤增長點。在未來十年的黃金發展期,郵輪母港建設、郵輪觀光旅游、郵輪綜合補給、郵輪設計制造、維修保養等都將獲得長足發展。這些都是郵輪金融的服務對象。
“產業基金、融資租賃、產業鏈金融、商業保理等資金保障模式,將對郵輪產業的發展起到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這家公司負責人介紹,他們已參與希臘愛琴海斯佩查等島嶼間600~800客位1日游觀光客船建造項目、新加坡180客位南北極豪華探險郵輪建造項目。今后,該公司將努力探尋中國郵輪市場的機會,為各方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助推新商業模式的建立。
傾心于郵輪國產化未來圖景的還有信息技術(IT)行業。珠海一家IT企業的負責人認為,國內五大郵輪港總體效益不佳,本土郵輪公司業績差強人意,是整個產業不容回避的問題。缺乏經驗導致成本高企,是造成這種局面的重要原因。
中國IT行業可以助力郵輪產業的發展。這家珠海企業推出的一整套IT服務解決方案,可以提供專業IT服務,降低郵輪建造中的IT投入成本與郵輪運營中的IT運維成本;提供專業郵輪管理系統,提高郵輪企業管理與運營效率;提供專業郵輪物資管理系統及交易平臺,規范郵輪物資管理和采購;提供便捷的郵輪移動應用服務系統,提高郵輪經營附加值。自2011年以來,這家企業已先后完成了“東方神龍”號、“遠洋玫瑰”號、“中華泰山”號、“海娜”號等郵輪的IT工程和服務。
來源:中國船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