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船業點燃創新發展的“引擎”

    5 月中旬,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國家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在解讀綱要時指出,創新驅動中的“創新”是科技創新、管理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文化環境創新緊密互動和聯動的全面創新。當前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加速演進。我國只有努力在創新發展上進行新部署、實現新突破,才能跟上世界發展大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

    新時期推進創新的綱領性文件,對中國修船業如何打造發展新引擎、培育增長新動力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中國修船業將牢牢依靠創新發展,為國家船舶工業和航海事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科技創新明顯提速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深圳一家大型修船企業負責人表示,如何在復雜的國際船舶修理格局中取得優勢,技術支持是一個決定性因素。在技術進步日新月異的今天,新技術、新工藝對能否贏得客戶作用巨大,對企業轉型創新發展更是至關重要。因此,一些修船企業對科技創新的投入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舟山一家企業投資完成了塢修智能化科研項目試驗訓練中心的建設,以開展新工藝研究、實驗與培訓,縮短設備的研制及人員培訓周期,加快新工藝的實施進度。該中心是國內首個塢修涂裝工程項目研究試驗訓練場,擁有一座47 米×17米的大型鋼板試驗墻、一個球鼻艏以及一批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塢修裝備。今后,該中心還將與國內外擁有高端科學技術和處于前沿技術市場地位的設備研發與制造商在此進行多方面的合作。

    “蜘蛛臂式作業平臺”是這家企業趕超世界船舶塢修工程頂尖技術的一項最新成果。據了解,這種施工技術在散貨船貨艙工程中已得到熟練應用。值得一提的是,新工藝也在大型油船貨油艙的首次試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的使用顛覆了油船貨艙測厚等修理工程的傳統腳手架工藝,在部分船東公司中引起了較大反響。

    同時,修船技術的革新不是一家企業能夠獨自完成的事,是時代賦予中國修船企業的共同責任,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努力。綠色修船產業技術聯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目前,該聯盟在華南地區的超高壓水除銹服務平臺已率先開始運作,主要面向這一地區央企所屬的四家企業。由于專業的工程服務商是支撐平臺運作的基礎,相關企業已和工程服務商之間建立了動態信息溝通渠道。今后,各方將進一步加強資源整合,突破推廣的瓶頸。

    作為國內實踐“綠色修船”的先行者,舟山一家企業走出了另外一條道路。得益于在設備、工藝和標準等方面的深厚積累,這家企業在不遠的將來將實現超高壓水規模作業的目標,實現從干式噴砂作業到超高壓水作業的完全過渡和全面覆蓋。9 月份,他們將組織一次全船外殼超高壓水智能除銹、涂裝演示活動,并邀請國內主要修船企業前來分享技術成果、探討工藝問題,攜手確立中國修船業在國際上的技術領先地位。

    搭車“互聯網 +”也是修船業科技創新的一項行動。作為修船業年度工作任務之一,“掌上修船 APP”的開發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一款優勢明顯的應用軟件已從多個研發團隊中脫穎而出,進入開放使用階段。這種大數據嫁接修船業的嘗試,將為船廠、船東搭建起一個新的合作平臺,有助于構建資源要素良好流動的“生態系統”。

    管理創新從不止步

    適時地推進管理方式的改革,才能保持企業發展的強勁動力。新世紀以來,一些企業在航運、修船的黃金發展期中,建立了反應迅速的垂直化、扁平化管理體系,管理水平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但是,在航運市場低迷、修船能力過剩的“新常態”下,有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已和時代產生了明顯的落差。如何在管理創新上“做文章”,是修船業必須面對的一個重大挑戰。

    在“修造結合”的模式下著力提升修船綜合管控能力,是不少企業正在努力的方向。實際上,許多大型企業同時擁有修理、改裝及建造能力,形成了“修造融合”的格局。盡管造船和海工項目因規模大、產值高而備受重視,但修船業務多是這些企業成長的起點,為造船和海工業務輸送了大批人才,仍然是能為企業提供穩定現金流和效益支撐的主業之一。

    為提高修船管理能力,北方一家企業適時調整了組織機構和流程,在修船廠區船體、機電等六大生產車間的基礎上,并入經營、工法研究、安全管理等部門,由所屬修船廠統一領導和協調修船生產經營活動。上海一家企業進一步理順了修、造溝通機制,保證常規修理、船舶改裝、新建產品和海工項目齊頭并進,確保實現資源利用最佳配置。

    “移植”海工項目管理經驗,是提高常規船修理業務水平的又一舉措。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已涉足海工業務,并取得了輝煌的業績。雖然海工市場的沉淪使得海工業務嚴重不足,但這些企業從海工項目管理中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正逐步得到固化。在部分常規修理項目中,相關企業安排海工項目管理人員充實到管理團隊中,借鑒海工項目管理經驗,加強了計劃、安全、質量管理和生產組織、設計等工作。這樣既提高了生產效率,也讓船東更加滿意。

    在用工管理方式上,各種不同的員工身份開始淡化。有的企業已將所有勞務工納入統一管理,勞務用工管理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有的企業積極壓縮勞務用工規模,將表現優秀的勞務工轉為職工,促進了勞動力結構的優化。今后,這些企業還將針對用工短板和風險,把目光放在長期的用工方式轉變上,實現用工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和精細化。

    對關乎生存的成本問題,許多企業也不遺余力地進行改革。今年,北方一家企業模擬內部經營實體,推進完善修船成本管控體系。這家企業按月度將產值分解到生產車間作為收入項,將材料、外包、動能以及車間制造費等所有費用支出列為成本項。通過分析當月的盈虧情況和存在的不合理、不合規成本問題,并與各生產單位的績效獎金直接掛鉤考核,這一舉措有效強化了全員成本意識,修船單船成本較往年大幅降低。

    嘗試經營方式創新

    7月14日,中國修船企業“斯佩克”第五十七次會議在秦皇島召開。會議統計顯示,15 家成員單位1-6月份共完成產值 58.9 億元,同比下降8.4%%;修理完工船舶 1695 艘,同比下降 14.3%。

    航運業不景氣、船東財務狀況吃緊,加上船舶年輕化的趨勢,必將造成修船業務量的不足。這種市場將制約著中國修船業的健康發展,并且很難在近幾年內得到改變。提高搶抓訂單的能力,已成為事關生存與發展的關鍵。經過多年來國際化、市場化的運營,我國修船企業已積累了較強的市場營銷能力,并借此紛紛加大了市場開發力度。

    修船代理是爭取訂單的重要途徑。部分大型企業利用修船代理形式,建立了自己的全球營銷網絡,為承接訂單創造了有利條件。而對一些缺少穩定大客戶的企業來說,修船代理更是訂單的主要來源。為此,各企業積極參與投標工作,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機會。不過,受船東資金緊張的影響,不少企業中標率較低,中標價格也有較大幅度的下滑。

    “在不斷惡化的市場中,唯有在經營上自我加壓、銳意改革的企業才能突出重圍,實現品牌與效益的‘雙豐收’。”一家大型企業這樣表示,并開始對傳統經營方式進行反思。修船代理模式雖然能為修船企業帶來訂單,但在修船市場低迷的狀況下,這一模式的弊端也在不斷顯現。

    據介紹,在修理工程量很小的情況下,修船代理商往往就同一修理業務向多家企業詢價,導致修船價格低到無法想像。改變這種經營方式,有助于減輕航運和修船企業雙方的負擔,也能夠促進修船質量和服務的提高。

    修船業相關人士認為,必須創新經營方式,用“新套路”促進經營取得實效。修船企業要轉變對市場和客戶的認識,從內部視角轉換到顧客視角,以此設計和組織修船的經營活動。創新經營方式的切入點在哪里?相關專家建議,應與航運企業積極合作,致力于提供船舶全生命周期的維修和保養服務。目前,一些地理位置好、技術實力強的修船企業已與航運企業采用年度修船協議的合作形式,有的還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因此,可以通過產業聯盟的方式,推動供需雙方形成更為緊密的合作關系,逐漸擺脫對修船代理模式的依賴。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修船企業正打破常規,靈活運用各種資源,以爭取訂單。今年上半年,經中船工業成套物流有限公司的海外子公司——中船能源(新加坡)公司牽線搭橋,中船澄西船舶(廣州)有限公司獲得了世界知名能源公司OCEAN TANKER旗下的1艘10.8萬噸成品油船維修訂單,這為修船企業豐富修船業務營銷手段帶來了啟示。

    來源:中國船舶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