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水運發展“加速度”

    15日,在湖州郭西灣船廠內,老舊運輸船舶“浙湖州貨2377”正在有條不紊地拆解,一旁,市港航局的工作人員忙著在現場拍照取證。“通常拆解一艘100總噸左右的船舶需要1周左右,今年以來我們已經拆解了40艘左右的老舊船舶。”船廠負責人蔣雨林介紹,湖州市內河船型標準化工作將于今年12月31日全部結束,這也標志著老舊運輸船舶拆解已經接近尾聲。據統計,自去年9月初湖州市啟動船型標準化工作以來,已累計完成拆解船舶382艘、5.5萬總噸,完成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染改造230艘,發放補貼資金3174.3萬元,淘汰、改造進度列全省第一。

    “市民稍加留意便會發現,現在開在河道里的船只,既不會冒黑煙,也不會發出‘突突突’的聲音,這樣的改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老舊船舶淘汰。”市港航局運管科副科長劉慧敏介紹,去年9月初,他們曾經做過一個統計,當時市本級轄區內共有1800多艘運輸船舶,符合“貨船船齡在15年以上30年(含)以下、客船船齡在10年以上25年(含)以下”拆解條件的船舶,共有200多艘。

    “按照全國內河船型標準化工作的規定,從2016年1月1日起,禁止200總噸以下的干散貨船通過京杭運河干線船閘;禁止生活污水排放達不到現行規范要求的內河運輸船舶以及單殼化學品船、600載重噸以上的單殼油船入‘兩橫一縱兩網十八線’水域航行。”劉慧敏告訴記者,老舊船舶噸位小、污染重、能耗大、安全系數低,鼓勵其提前退出市場是大勢所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對于200總噸以下,船齡在30年(含)以內的過閘小噸位船舶;2011年9月1日之前建造的400總噸以上或核定載運船上人員15人以上且生活污水排放達不到現行規范要求的運輸船舶;單殼化學品船和600載重噸以上的單殼油船,按規定進行船舶拆解或改造,在2015年底前完工的,可享受政府補貼政策。

    據悉,今年以來,針對廢鐵市場蕭條、廢鐵價格低位徘徊,許多船戶持觀望等待、船廠無利潤可賺不愿拆解的實際,湖州市港航部門通過張貼通告、群發港航短信等途徑,采取座談會、上門走訪等形式,廣泛宣傳發動,鼓勵符合老舊小噸位船舶拆解、生活污水防污染改造的船舶盡早拆解、改造。同時,提高服務質量,積極與船戶電話溝通聯系,說明國家補助政策期限到2015年底,引導船戶盡早拆解、改造。另一方面,走訪定點拆解、改造船廠,鼓勵船廠配合多拆,并引導船戶到嘉善、平湖、海鹽等周邊廢鐵收購價格相對較高的船廠進行拆解,加快拆解進度。來自市港航局的統計顯示,今年1至9月份,湖州航區共拆解淘汰老舊小噸位船舶180艘、2.6萬總噸,發放補貼資金2018.1萬元,完成省定目標任務的150%。

    來自湖州日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