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平申線航道海寧段沿線,海昌作業區的物流園區建設場面紅紅火火。“原本我只是期待杭平申線通航后的‘通江達海’,而現在又有了好消息,浙北即將打造高等級航道集裝箱運輸通道,三層集裝箱通江達海不再是夢想。”海寧港區相關負責人把未來集裝箱的爆發性增長作為新年愿望。
這位負責人口中的“集裝箱運輸通道”,是以嘉興為主,嘉興、湖州兩市交通港航部門共同打造的“浙北高等級航道網集裝箱運輸通道建設工程”。12月7日,該工程由省發改委正式立項,浙北地區將通過優化航道資源,改造四十多座橋梁等方式,打造可通行三層集裝箱船的內河集裝箱大通道。預計十年后,我省內河集裝箱貨運量將增長6倍,達到約230萬TEU,其中200萬TEU將通過這條黃金通道進行運輸。
據悉,浙北集裝箱通道將以杭平申線主線作為主通道,通過杭申線、京杭運河二通道連接杭、甬、金、衢;通過東宗線、湖嘉申線、長湖申線連接湖州、安徽一帶;通過京杭運河、東宗線連接江蘇省;各方向匯入杭平申線主線后,通過海塘支線、乍浦塘及黃姑塘支線,實現96標箱集裝箱船舶直達嘉興港乍浦、獨山和海鹽三大港區。這樣一來,可使省內杭州、紹興、金華、衢州、湖州及外省安徽、江蘇、上海等地集裝箱貨物實現大運力的海河聯運。
考慮到補齊內河水運發展短板,釋放“內河+”其他運輸方式的潛力,嘉興在全省首先提出打造集裝箱大通道的構想,并逐漸擴大到整個浙北地區。“嘉興雖已基本形成以Ⅲ、Ⅳ級航道為骨干的高等級航道網,但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干線航道上凈高不足7米的跨航橋梁有數百座。大部分航道僅能通航2層集裝箱船舶,規模效益難以有效發揮,制約了內河集裝箱運輸的發展。”市港航局相關負責人稱。
運輸集箱化、標準化是實現高水平海河聯運的關鍵。預計2015年至2025年浙江省內河集裝箱貨運量將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長,2045年可達600萬TEU。沿著內河布局,浙北地區也已建成安吉川達物流、長興捷通物流、湖州鑫達物流、嘉興內河國際集裝箱碼頭等多個內河集裝箱碼頭,嘉興港的乍浦港區、獨山港區也建了集裝箱泊位。嘉興作為內河運輸主力軍,也主動承擔服務全省的責任。而該工程完工后,不考慮過閘費、裝卸費用、轉運費用等因素,3層集裝箱船運輸成本可比2層節約30%,載貨量大大提高,有效節約社會資源,同時減少近30%的集裝箱船舶碳排放量。
記者了解到,按照遠近結合、先通后暢的原則,嘉興還計劃改造30多座橋梁,重點打通乍嘉蘇線乍浦塘段約9.5公里通航瓶頸,徹底解決海河聯運最后一公里問題,加快嘉興港乍浦閘橋改造和內河港池建設,提升內河集裝箱接駁能力。
來源:嘉興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