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堅持追逐海洋強國夢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流體力學研究所所長段文洋,20多年來,潛心工作在船舶與海洋浮體水波動力學基礎研究的前沿且成績斐然:他是國際船模水池會議(ITTC)船舶在波浪中穩性委員會成員;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船舶力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工業與信息化部船舶溫室氣體減排專家組成員;英國皇家造船工程學會會員……2013年,段文洋作為全國船舶研究領域唯一一位候選人,成功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逐夢建海洋強國

    “要以維護國家利益為使命,以國家需求為責任,把握行業的最新潮流和動態,把選準的研究方向做精做透,做到極致,最終服務于社會,服務于民生。”這是段文洋心目中一位學者安身立命的終極目標。

    2009年,IMO國際海事溫室氣體減排的國際談判在英國倫敦舉行。在討論制定國際通行的船舶設計能耗標準時,日本專家提出船舶在海上行駛由于風浪等原因產生波浪阻力,并提出了一套按照他們的算法設計船舶能效性能的設計方案,如果該方案獲得通過,將使中國造船業的發展受到沖擊。當日本專家陳述觀點完畢,段文洋隨即代表中國拋出“談判的炮彈”,他以對歐、美、日等國家研究現狀的熟稔把握作為強大例證,指出日本專家在算法方面的片面性和理想化,并提出和論述了我方用二維半理論計算船舶波浪增阻問題更具有先進性的合理性。此舉不僅使這一新的算法受到了學界的廣泛關注,更因這一有力的發聲而受到外交部的表彰。段文洋說:“支撐‘中國聲音’要靠‘中國實力’,如果沒做基礎性的研究,沒有理論支撐,那就只好人家說什么就聽什么了。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我們責無旁貸要將這方面的研究推進下去。”使“中國標準”成為世界標準,這就是段文洋的中國夢。

    求索堅持是捷徑

    “任何一個人,持之以恒地做二十年三十年,總能做成一件事,在我這個領域、我這個方向上,即使是全世界的同行里面,我也是堅持得最久的。”對于今天的成就,段文洋認為那只不過是自己堅持的結果:“只要認準一條路堅持走下去,你就會發現那是條捷徑。”憑著這股韌勁,段文洋成為國內最早研究數值水池的學者,他的團隊牽頭承擔了我國數值水池頂層研究的科研項目。

    段文洋的博士論文《船舶大幅運動非線性水動力研究》曾獲得教育部首屆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在論文中,他提出了一個問題,并且當時也給出了不錯的解決方法,但他總是覺得這個方法還不夠“優美”。博士畢業后十幾年的時間里,他一直堅持思考和研究,尋找更加完美的方法。直到2010年,他突發靈感,提出用泰勒展開邊界元理論這個獨創性的高精度船舶水動力計算理論,解決水動力學方面一直難于精確解出的非光滑邊界積分方程問題,終于達到了現有方法中的最高精度。

    傳承實在做人踏實做事

    “做人做事,最重要的是‘實’,我們科研人員做學問,要如實地反映一件事,科技上摻了虛假的東西在里面,遲早都要出事情。”這是段文洋從他的老師戴遺山教授那里學到的,如今又傳給了他的學生。

    在段文洋指導過的40多個碩士、博士生里,曾經有一個碩士研究生畢業時交上來的研究成果是東拼西湊上來的,段文洋一看就知道不是他自己做的,讓他延期了一年才畢業。目前已是上海某企業主管領導的這個學生,經常回來看望段文洋。他說:“雖然我在學校里比別人多走了一段路,但卻終生受益,這段經歷對我一生的發展都很重要。”

    除了言傳身教,段文洋還采取國際化的視野和方法帶團隊、培養青年教師和學生,他與國內外專家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使大師們與團隊的年輕教師組成一對一的“搭檔”,對于團隊年輕人的學術水平提高起到很大促進作用。

    讓海洋強國夢想照進現實,需要披肝瀝膽、需要披星戴月、需要披荊斬棘,但因為有信念、因為有動力,再苦再累對于段文洋來說都已是一種幸福。“發展海洋力量,使中國變得更富強,這是每一個海洋人的使命。”段文洋在使命的召喚下正篤定堅韌地追尋。

    來自黑龍江日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