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航運中心地位堪憂

          香港航運競爭力近年不斷受到挑戰!環球經濟不景氣、中國進出口下跌、自身碼頭用地不足影響操作效率、加之早年爆發的工潮導致的貨量流失,十年間,香港貨柜碼頭吞吐量四度被趕超,排名從全球第一跌落全球第五。在發展航運“軟實力”方面,港府多番強調要發展的高增值航運業,惟至今仍未有具體有效的措施推出,情況令人擔憂。

      除了上述問題,新的競爭法生效,亦為香港港口競爭力帶來隱憂。現時有逾95%在港定期班輪有參與“船舶共用協議”(VSAs),一旦觸及競爭法,則面臨高達營業額10%的罰款,香港定期班輪協會早前已向競爭事務委員會提出集體豁免命令申請,惟尚未有進一步消息。

      誠然,本港有七成貨為中轉貨,若有船公司因有關風險而減少或放棄掛靠本港港口,香港碼頭吞吐量勢必大幅下跌,除了拖累碼頭營運商的生意,還會影響碼頭工人的生計,對香港航運業帶來災難性的沖擊。數據顯示,海運及物流行業在2013年佔本地生產總值的3.3%,提供約19萬個職位。

      面對不進則退的競爭挑戰,特首梁振英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及,將整合現時的航運發展局及港口發展局,成立新的“香港海運港口局”,由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擔任主席,為發展高增值航運服務業全方位推動人力培訓、市場推廣宣傳及研究發展事宜,并協助政府制定策略和政策,提升香港的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尤其是推動海運服務業群的進一步發展。

      遺憾的是,這一“香港海運港口局”并不是早前所說的法定機構,而需運作一段時間后,再參考實際經驗及解決經費、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后,才會探討轉為法定組織的可行性。但不管怎樣,可以看出港府確有心在航運業上適度有為,加之“十三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鞏固國際航運中心地位,以及參與國家雙向開放和“一帶一路”建設,相信香港航運業仍有機會。但是,市場的轉變似乎比計劃來得更快,本港航運地位一跌再跌,陰霾始終揮之不去。


    大公網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