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錦:解析肖亞慶國企改革實施新框架

    “國資委自身的改革應該是一個關系全局的要點。所以,我們對這個問題一直在思考,一直在謀劃,也一直在推進。”3月12日下午,新任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全國人大新聞發布會上完成了面對中外記者的第一次首秀。

    肖亞慶回答提問的過程中,重復最多的是“改革”二字。他從監管部門的改革到央企的兼并重組,再到去產能、國有資本布局,釋放了未來一年國企改革的六大信號。

    信號一


    國資委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要理清

    國資委接下來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要推進國資監管機構職能轉變,國資委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要理清。

    “一是要轉變定位,要向以管企業為主向管資本為主轉變,要優化、精簡、調整國資監管事項。二是要把兩個清單搞清楚,一個是權力清單,再一個是責任清單。做到該管的要科學管理,堅決到位;不該管的要退出來,讓企業作為市場競爭的主體。”肖亞慶說。

    據介紹,國資委正在梳理現在承擔的公共管理職能,將來會把這部分職能歸位于政府相關部門。政府相關部門的一些職能也在理順,進行調整。國資委已經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小組正在研究,以適應改革的要求,以完成改革的任務。

    肖亞慶說,“以后我們重點要監管好國有資本的布局,規范資本運作,提高資本回報,維護資本的安全。”

    對此,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解讀稱,國資委將會通過3年左右的時間解決監管框架的問題。一方面,在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的機關框架設計上,適應從管人管事管資產向管資本過渡的需要,直接管企業的職能部門將會減少,負責考核管資本的部門將會增加;另一方面,將會逐步形成“國資監管部門-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實體企業”的三層架構。

    信號二


    壓縮層級

    肖亞慶自曝現在央企的管理層級還比較多,四五級的大部分都是,還有更多層級的,不改怎么行?肯定要改。

    怎么改?國資委新主任給出的辦法是,內生的動力自然就產生了,必須要改革,要壓縮層級。

    “央企的子公司、孫公司、重孫公司鏈條過長的問題由來已久,鏈條最多的可達9級,我認為應該普遍壓縮到5級以內,最多5級,這涉及到企業本身框架改革的問題。”李錦接受《華夏時報》采訪時稱。

    信號三


    董事會聘任總經理試點或推廣

    在介紹四項改革試點時,肖亞慶提到開展落實董事會職權的試點,國資委已經在國藥集團、中國建材、中國節能、新興際華集團開展了落實董事會職權試點,真正把權力放在董事會。

    “特別是新興際華集團的試點更先走一步,總經理由董事會聘任,所以總經理壓力很大,經理班子壓力也很大,因為有任期制,在原有基礎上,在考核的問題上往前進了一步。在中央企業的集團層面還是第一次。”肖亞慶說。

    李錦說,最近出臺的“十項改革”中有3項都與董事會職權有關,這體現了所有權和經營權向分離的改革方向。

    據了解,國資委將向試點企業董事會授予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薪酬管理、工資總額備案制管理和重大財務事項管理等6項職權,通過試點有效調動董事會積極性,促進董事會作用的發揮。試點工作預計今年下半年啟動。

    信號四


    國有資本重點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

    記者會現場發放的資料顯示,現在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的產業結構偏重,央企重化工領域資產總額接近70%。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也很重,央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要主動作為。

    改革的路徑是“三個一批”: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

    “對于國家戰略需要、央企有優勢的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比如航空航天、核電、高鐵、新能源、新材料、智能電網等,要加大投入力度。對于央企長期虧損和資不抵債的低效無效資產,要加大處置力度,積極化解過剩產能。”肖亞慶說。

    信號五


    加大重組力度

    肖亞慶提到的今年一項工作重點是推動中央企業的調整重組,優化布局結構。他說,去年6對12家中央企業重組,效果不錯。“今年我們會加大力度。”

    “我們正在努力消除各個縱向的、多余的環節。從橫向來講,中間的隔閡也要盡可能用市場化的辦法消除掉,使內部的效率更加提高,既搞產業鏈上的縱向整合,也在同行業之間做一些橫向的整合,使我們的資源能夠共享、服務更加優質、價格能夠降下來,使得企業運行更加順暢,特別是對市場的反應更快。”肖亞慶說。

    李錦以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為例,認為該重組不僅涉及中遠、中海,還是一次深化國企改革的有效探索,提供了央企改革的新樣本。其意義不僅在于供給結構改革,還在于國企產權改革,透射出中國遠洋海運改革者對國企癥結的認識和深刻把握。整合實現了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協同效應非常明顯。整個過程是產權改革的過程,重組方案涉及74項交易、600億元交易金額,堪稱資本市場有史以來最為復雜的交易。重組方案既滿足了股東利益,也考慮了解決企業當前困難的復雜性,更重要的是告訴人們:供給側改革與國企產權改革二者能夠有效結合,破解了當前國企業改革最重要的一道難題。

    對于重組的方式,李錦說,除了橫向行業整合和縱向鏈條整合外,交叉持股和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也是重組的路徑。

    信號六


    盡可能少破產

    在回答去產能會不會導致失業員工大幅增加時,肖亞慶說,可以肯定的是,深化改革,各方面的利益能夠得到平衡發展,特別是要保護員工的利益。作為國有企業,作為央企,更應該是這樣。

    肖亞慶說,1990年代的情況和現在大有不同,我們幾位在90年代可能都在企業,經歷過那一輪的改革,我想很大的不同,一個是我們現在的底子比原來厚實多了。90年代的時候,我們在座的各位可以想像,人均收入水平,包括員工的收入水平,當時整體的經濟實力,也包括各個企業所擁有的財力,整體市場發展的程度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更重要的是,我們現在企業管理者經歷過幾輪的市場波動以后,對如何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如何在市場競爭中,處理好企業發展、員工利益和市場競爭等方面的關系,把握的能力、掌控的能力應該說都日臻成熟。所以,保護員工的利益始終是下一步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多兼并重組,盡可能少破產,這也是國有企業改革的一個方向。”肖亞慶稱。

    對此李錦的解讀是,去產能更多地會采用兼并重組的辦法,減少員工失業,用內部消化的方式解決員工再就業問題。

    來源:李錦解讀國資新聞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