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美國《海軍時報》(Navy Times)援引美國政府問責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的報告報道說,瀕海戰斗艦養護問題導致這一艦艇戰備率下降,維護成本上升。
瀕海戰斗艦使一種可在濱海與淺海海域作戰的艦艇。美國海軍裝備有兩種型號的濱海戰斗艦,首艦2008年入役。美國海軍2016年修改瀕海戰斗艦概念,放棄了該項目的關建原則。首批4艘瀕海戰斗艦2021年3月退役, 其中,1號艦艦齡最大-13年,4號艦剛剛服役7年。每艘濱海戰斗艦的造價為5.628億美元。
據報告,美國海軍不知道如何維護瀕海戰斗艦上的眾多商業系統和設備,因此不得不付錢請制造商排除故障。大多數計劃外維修工作的出現是因為海軍在啟動維護前并未全面掌握艦艇的狀況。
美國政府問責署在報告中表示,許多商業系統和設備僅用在瀕海戰斗艦上,承包商也沒有向海軍提供維護用技術資料。因為需要在不同的系統設備承包間進行協調,因此,資料短缺可能會導致維護周期增加。此外,政府還需要為承包商技術人員支付從幾千美元到上百萬美元不等的差旅費。
美國政府問責署在報告中指出,這一維護問題僅出現在瀕海戰斗艦上,美國海軍其他戰艦沒有這樣的問題,其他型號艦艇在商業系統技術資料使用方面要方便的多。美國政府問責署表示,這些問題可能會使在航艦艇數量銳減。
2021年4月,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邁克爾•吉爾迪海軍上將在接受《國防新聞》(Defense News)網站采訪時表示,在瀕海戰斗艦后勤維護問題上,美國海軍正在努力減少對承包商的依賴,正在將絕大多數維修工作交給海軍后勤部門,以控制艦船運營成本。
2021年1月,吉爾迪 表示,在一系列失敗的項目之后,美國將改變其對造艦的觀點,適時重新審視自身艦艇建造和在艦上引入新技術的過程, 作為過去失敗的例子,吉爾迪列舉了瀕海戰斗艦項目。
來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