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新潛艇采購計劃瀕臨破產

    印度正為采購6艘新潛艇進行招標,新潛艇將配備AIP系統(不依賴空氣動力),戰力進一步提升,但這一采購計劃目前瀕臨破產。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月16日報道,印度國防研究所表示,印度的AIP(不依賴空氣動力裝置)潛艇采購計劃瀕臨破產,原因是參加競標的6家外國公司有5家已經放棄投標。

    準備下水的“卡爾瓦里”級潛艇,該潛艇由法國“鮪魚”級潛艇發展而來。

    多國緣何紛紛退出印度潛艇招標?

    去年7月20日,印度國防部提出繼續在印度建造6艘先進常規潛艇的“75I”項目(P-75I)征求建議書,并要求這些先進常規潛艇安裝“不依賴空氣動力系統”(AIP)。印度方面向日本、德國、法國、西班牙、韓國與俄羅斯發出了邀請。

    這6艘新潛艇招標是印度海軍鞏固其印度洋實力第一水下力量計劃的一部分,但這一增強水下戰力的雄心遭遇了新的挫折。

    印度國防研究所指出,“75I”項目共有6家外國公司參加競標,其中5家已經放棄投標。德國蒂森克虜伯海洋系統公司(TKMS)和瑞典薩博公司(SAAB)退出競標,原因是關鍵技術和知識產權轉讓方面存在困難。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和西班牙造船企業納萬提亞(Navantia)因在不依賴空氣動力裝置研發領域缺乏成熟技術而退出。

    僅剩韓國大宇造船與海洋工程公司基于該國KSS-II潛艇的解決方案比較現實。但印度國防采購程序禁止在僅有一個供應商參加的情況下舉行投標。

    印度國防研究所指出,唯一可以參加招標的國家可能是日本,該國一直在建造自己的AIP潛艇,此前印度曾邀請日本參加招標,但日方拒絕了。

    印度《經濟時報》14日稱,俄羅斯國防產品出口公司發言人表示,“俄方此前確認有興趣參與該項目,并建議采用基于677E(‘阿穆爾’型)潛艇項目設計的平臺。然而在收到并研究了印度招標書最后敲定的條款和條件后,俄方出于技術原因決定不參加投標。”不過俄方表示,印度海軍長期以來都是俄羅斯潛艇的忠實用戶,為加強印度潛艇艦隊,俄羅斯愿意繼續提供俄制潛艇的維護和升級服務。

    印度海軍裝備的“基洛”級潛艇。

    根據印度媒體之前的報道,“75I”項目預計耗資57.5億美元至64.7億美元。根據項目要求,除了項目編列的6艘潛艇外,印度海軍保留“根據該項目再制造6艘潛艇”的選項。

    海軍專家李杰向澎湃新聞介紹說,“75I”項目是印度海軍上一個潛艇采購項目“75”(Program 75)的后續,法國軍工企業的“鮪魚”級潛艇在“75”項目的招標中最終勝出,印度建造的“鮪魚”級潛艇命名為“卡爾瓦里”級潛艇,首艇“卡爾瓦里”號在2017年12月服役。

    相對于“鮪魚”級潛艇,印度海軍提出“75I”項目采購的6艘潛艇將配備AIP系統和垂直發射系統,作戰性能大幅提升。

    “‘75I’項目其實已經提出近10年時間,但國際招標時間一再拖延,主要原因是在項目資金、技術轉讓等方面印度內部、印度與參與招標的國外公司存在很多分歧。”李杰表示。

    “75I”項目招標啟動之后,外界普遍分析認為,鑒于印度已經引進了6艘法國的“鮪魚”級潛艇,加上法國痛失澳大利亞潛艇訂單,對于新的招標必然非常上心,因此配備AIP系統的“鮪魚”級方案很可能勝出。但從目前消息看,法國也退出競標。

    “法國研制成功過采用閉式循環汽輪機的AIP系統并出口巴基斯坦,但這種系統缺點比較多,加上已經出口宿敵巴基斯坦,印度不會選擇這種系統,”李杰告訴澎湃新聞,“而法國研制的第二代AIP系統雖然采用燃料電池,跟上了潮流,但技術還未成熟,無法滿足印度的要求,法國只能退出競標。”

    在李杰看來,莫迪一直強調印度制造,希望外國公司轉讓更多的潛艇技術,這是外國公司放棄投標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這些外國公司就是靠著潛艇的一些核心技術賺錢,轉讓給印度未來就可能出現“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情況。

    外國公司紛紛退出“75I”項目招標,該項目的采購計劃又要面臨破產的結果。印度國防研究所表示,印度能做的要么是修改計劃技術條件,要么在技術轉讓問題上妥協。

    印度向俄羅斯租借的攻擊型核潛艇,屬于“阿庫拉”級核潛艇。

    印度擴充潛艇實力雄心遇挫

    此次“75I”項目招標大概率又要面臨無果而終的結局,最直接的影響是印度海軍水下力量的更新換代計劃無法順利進行。

    《印度時報》稱,按照現有計劃,未來十年里印度海軍只能得到3艘新潛艇,卻要淘汰至少4艘老式潛艇。根據印度軍購一貫的拖延癥,光是簽訂合同就需要多年時間,再加上技術轉讓、潛艇建造及海試工作,“即使是最樂觀的評估,首艘新潛艇也不可能在2020年代末之前交付”。

    目前,印度海軍現役的15艘常規潛艇中包括8艘877型“基洛”級潛艇、4艘209型和4艘“卡爾瓦里”級。在常規潛艇力量未來規劃中,877型潛艇和209型潛艇都將退役,取而代之的是6艘“卡爾瓦里”級潛艇和 “75I” 項目下建造的12艘新潛艇。

    據印度媒體去年4月報道,印度海軍正計劃建造多達24艘新潛艇。印度海軍向該國議會提交的報告中指出,印軍常規潛艇的使用年限都在25年以上,在下一步的造艇計劃中,印度將建造18艘常規潛艇和6艘攻擊型核潛艇。



    鑒于印度已經引進了6艘法國的“鮪魚”級潛艇,此前外界普遍認為,法國贏得“75I”項目招標的可能性最高。

    “印度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印度洋沿岸擁有最多潛艇的國家,但現在印度的周邊擁有潛艇的國家的數量在增多,有些國家也在擴充潛艇部隊,有些國家還準備建造核潛艇,印度覺得面臨的挑戰不斷增多,所以也急于擴充潛艇實力,鞏固印度洋水下實力第一的位置。”軍事專家韓東分析認為。

    去年9月,美英澳三國領導人在三方會議上提出建立一個名為“AUKUS”的三邊安全伙伴關系,三國安全伙伴關系的第一要務就是美英要為澳大利亞提供一支核動力潛艇部隊,為此澳取消了之前與法國達成的12艘“短鰭梭魚”級AIP潛艇的協議,轉而尋求建造8艘攻擊型的核潛艇。

    而印度的宿敵巴基斯坦也在擴充潛艇力量。目前,巴基斯坦海軍共有5艘潛艇,包括3艘“阿古斯塔-90B”和2艘“阿古斯塔-70B”潛艇。2015年7月,巴基斯坦正式購買8艘常規動力潛,4艘潛艇將在2022年至2023年間交付巴基斯坦海軍,另外4艘潛艇由巴基斯坦船廠建造,到2028年全部交付巴基斯坦海軍。

    “對于印度海軍來說,鞏固實力第一位置的挑戰不僅來自外界,新潛艇招標遲遲沒有結果、現役潛艇不斷老化等原因也在困擾印度海軍。”韓東指出。

    目前,印度海軍已經計劃升級改造6艘老舊潛艇,以保持水下力量的作戰能力。

    核潛艇方面也不容樂觀,印度海軍目前出現了攻擊型核潛艇“斷檔”的情況。去年6月,印唯一現役的攻擊型核潛艇“查克拉”號被拍到現身馬六甲海峽。知情人士表示,該潛艇最終目的地是俄羅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在那里歸還給俄羅斯。2012年,印度斥資10億美元向俄羅斯租借該潛艇,租期10年。

    按照租期,印度應該于今年4月份交還“查克拉”號潛艇,但消息人士告訴新德里電視臺,由于該艦“越來越不可靠的動力和維護問題”,導致印度不得不提前歸還潛艇。

    為了繼續擁有攻擊型核潛艇,印度已經在2019年與俄羅斯簽署了一項價值30億美元的協議,將再租用一艘“阿庫拉”級核潛艇,為期10年,該艇被重新命名為“查克拉3”號,將于2025年左右交付印度海軍。這意味著未來3年,印度海軍攻擊型核潛艇力量將出現真空。

    來源:澎湃新聞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