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羅納多時報(Coronadotimes)消息,當地時間 9 月 14 日,美國海軍“獨立”級瀕海戰斗艦次艦“科羅納多”號(USS Coronado,LCS-4)在圣地亞哥海軍基地舉行退役儀式,正式退出美國海軍作戰序列,轉入預備役封存(OCIR),儀式由美國海軍第3遠征打擊群司令韋恩·巴茲少將主持,瀕海戰斗艦第1戰隊司令馬克·克勞福德準將在儀式上向“科羅納多”號最后一任艦長斯派克·拉姆森中校簽發退役令。
“科羅納多”號瀕海戰斗艦是美國海軍第四艘下訂的瀕海戰斗艦, 2009 年 5 月 1 日簽約,2009 年 12 月 17 日與澳大利亞奧斯特造船美國阿拉巴馬州莫比爾造船廠開工,2012 年 1 月 14 日下水,2013 年 9 月 27 日交付美國海軍,2014 年 4 月 5 日正式服役,在役時間8年零163天。
“科羅納多”號為瀕海戰斗艦多任務模塊體系的構建作出了重要貢獻。美國海軍在“科羅納多”號進行了瀕海戰斗艦的第一次30毫米火炮任務模塊試射 (STF)、“海軍打擊導彈”(NSM, RGM-184A)、“魚叉”Block 1C反艦導彈的試射和MQ-8B無人機的搭載試驗,美國海軍陸戰隊以“科羅納多”號為平臺進行了小規模地面部隊空中前沿立體突擊登陸測試。
2020年美國海軍申請將包括“科羅納多”號在內的前四艘瀕海戰斗艦退役,在文件中稱這四艘瀕海戰斗艦的意義是“測試平臺”,已經完成了既定任務,并沒有被指定為要擔負作戰任務,2020年7月初,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副部長基爾比中將正式宣布退役前四艘瀕海戰斗艦。
有分析稱,除了美國海軍官方宣稱的測試平臺原因外,退役仍然年輕的前四艘瀕海戰斗艦還有預算問題和自身的質量問題等多方面原因,如繼續推進瀕海戰斗艦項目,其預算已經超過了立項原始基線(original baseline)合理浮動范圍的37.3%,按照美國納恩-麥柯迪法案,超過25%的項目就須進行嚴格的審查和調查,且目前美國海軍采購“星座”級護衛艦的預算并不充足,遂從瀕海戰斗艦項目中擠出資金;瀕海戰斗艦的前期批次暴露出了很多質量問題,已經曝光出的就有全鋁合金艦體耐腐蝕性能仍然不能滿足需要、部分艇體結果出現開裂甚至進水現象、發動機艙防水墊片被海水滲透,導致發生結構性銹蝕且無法修復、推進系統離合器質量不合格難以承受長時間高航速等問題。
來源:中外艦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