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末,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船動力研發的6M320DM甲醇機首次點火成功;同一時間,韓國三大造船廠之一的韓國現代重工子公司韓國產船與海洋工程(KSOE)公開表示,甲醇正在成為船運業脫碳的關鍵替代燃料,未來幾十年甲醇燃料新造船訂單將持續激增。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甲醇燃料船在替代燃料就緒型船舶訂單中的占比達1/3。
船運巨頭搶購甲醇燃料船
目前,全球主要的航運巨頭都在爭相訂購甲醇燃料船。據悉,全球最大航運公司丹麥馬士基從KSOE訂購了價值22億美元的12艘甲醇燃料集裝箱船,預計將于2024年陸續交付。馬士基北美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負責人LeeKindberg表示,第一艘可運載2000個集裝箱的小型甲醇燃料船將于明年下水,并在波羅的海和北歐運營。“2024年開始,每個季度我們都將推出兩艘16000標準箱的甲醇燃料船,并在跨太平洋航線上運營。”
8月中旬,馬士基與合肥德博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采購綠色甲醇的合作意向書,保障第一代大型綠色集裝箱船舶燃料供應。德博將利用農林業廢棄物并通過熱解氣化合成技術路線每年生產20萬噸綠色甲醇,預計2024年9月投產。
全球第三大航運公司法國集裝箱運輸巨頭達飛海運是繼馬士基之后第二個下單訂購甲醇燃料船的航運巨頭。全球海事通訊社報道稱,達飛海運與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于8月上旬簽訂了6艘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總價值約10億美元,這是達飛海運首批甲醇燃料集裝箱船,預計將于2025年下半年交付。達飛海運表示,甲醇燃料船符合其業務發展戰略,將服務于公司2050年凈零排放目標,天然氣和甲醇燃料對船運業整體脫碳起到互補作用。
造船市場將開啟新一輪競爭
據了解,在目前已知且進入商業階段的船用替代燃料中,液化天然氣(LNG)和甲醇最受推崇,這將帶動造船市場開啟新一輪競爭。
KSOE首席執行官、韓國造船海工裝備協會會長賈三鉉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離氫動力船舶和電動船舶還有些遙遠,到2040年還不能完全改用清潔燃料,LNG、甲醇等都是不錯的過渡選擇。”據悉,KSOE迄今已經獲得了29艘甲醇燃料船的建造訂單。
中船動力也表示,會繼續研發和推出甲醇、氨等新燃料發動機及燃料供應系統,推動船用發動機低碳、零碳化轉型發展。
甲醇燃料具有排放低、能效高的優勢,因而被視為可以替代LNG的環保船舶燃料。一方面,甲醇燃料船不需要安裝昂貴的低溫燃料儲罐和燃氣處理系統,建造成本要低于LNG船舶;另一方面,甲醇相較于LNG更容易處理和獲得,無需冷卻或保持壓力就可以作為液體進行儲存和運輸。
不過,甲醇燃料船的大規模布局仍面臨挑戰。“船東正在尋找可以進一步減少碳排放的替代燃料。”韓國進出口銀行研究員YangJong-seo表示,“但市場仍然很難確定甲醇為船舶燃料的前景,因為這一前提是需要完善碳捕獲和儲存技術。”
當前主要是兩種不同版本的甲醇燃料,一種是由從農業和森林殘留物以及農業和家禽廢物中提取的固體和液體生物質制成的“綠色甲醇”,另一種是二氧化碳加電解水制氫合成的“碳中和甲醇”,其原料二氧化碳主要來自于碳捕捉和封存項目,加氫制甲醇是對捕集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手段。
甲醇正在成為船用燃料新主流
克拉克森研究公司指出,目前,全球38%的新造船舶都是雙燃料船。在替代燃料就緒型船舶方面,甲醇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上半年,全球替代燃料就緒型船舶一共有86艘,其中甲醇就緒型船舶為28艘,占比達32.5%。
《金融時報》報道稱,隨著亞洲和歐洲的船東更換舊的集裝箱船隊,截至今年底,全球甲醇雙燃料船舶訂單量將達到50艘,是去年的2倍多。
甲醇燃料船舶訂單量猛增凸顯出了低碳轉型背景下船舶市場尋求替代燃料的整體變化趨勢。標普全球普氏于去年9月正式推出了甲醇燃料每日價格評估,這標志著甲醇燃料正在成為燃料市場的主流之一。
美國CNBC新聞網指出,國際貿易仍然嚴重依賴遠洋船舶,且大多數船舶仍然依賴汽柴油等傳統船用燃料,業內認為航運業在低碳減排方面不夠努力,需要在推動LNG、甲醇、氨等替代燃料方面再加把勁。
清潔能源咨詢和融資服務公司LongspurCapital警告稱,航運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排放總量的3%-4%,隨著國際貿易持續增長并嚴重依賴遠洋船舶運輸貨物,到2050年,航運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全球排放總量中的占比可能升至17%。
來源:中國能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