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宇造船終于將迎來“新主人”。
9月26日,韓國企劃財政部、產業通商資源部和金融委員召開產業競爭力提升相關部長會議,討論了將大宇造船出售給韓華集團的方案。
根據會議得出的結論,持有大宇造船55.7%股權的大股東韓國產業銀行(KDB)隨后召開緊急董事會會議,就大宇造船的出售計劃做出決定。下午,KDB就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與韓華集團簽訂了2萬億韓元(約100億元人民幣)的有條件投資協議。
根據協議,韓華集團將通過旗下的多家子公司總計投資2萬億韓元,獲得大宇造船的49.3%股份和經營權。KDB的股份由55.7%減至28.2%。
KDB表示,韓華集團將擁有大宇造船的優先購買權,但不一定成為最終出售對象。該銀行解釋說,“為了給其它有意向的投資者提供參與機會,將對大宇造船的股權進行公開競標,最終將根據其它投標者的投標條件和韓華集團是否行使優先權等決定”。
而韓華集團則已“迫不及待”地宣布,計劃于今年11月底簽訂正式收購合同。
韓華集團業務范圍涵蓋工業制造、建筑地產、金融保險、能源開發等領域,按照資產額計算,韓華目前是韓國第七大企業集團。
值得一提的是,這不是韓華集團第一次試圖收購大宇造船。
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韓華集團就決定斥資6.7萬億韓元(是目前價格的3.35倍)收購大宇造船。隨后金融危機爆發,韓華集團出現流動性問題,向KDB提出分期支付收購款,但不被接受,最終這筆收購告吹。
此后,因大宇造船連年巨額虧損,為了避免破產,以KDB為首的債權團開始大規模輸血,先后于2015、2017年總計投入了7萬億韓元挽救大宇造船。
2019年,現代重工集團決定投入2.5萬億韓元收購大宇造船,打造全球最大造船集團。但因雙方合并涉及反壟斷審查,最終被歐盟今年年初以“合并將形成LNG船市場壟斷”為由否決,交易不得不取消。
據了解,今年韓國新任總統尹錫烈上臺后,KDB表現出了迅速推進企業結構調整的意愿。該銀行已數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將盡快推進大宇造船的出售,“比起更高的價格,更快的出售更重要”。
而此時韓華集團以“增強國防和環保能源業務” 為由,再次對大宇造船表示出了投資意向,與急于脫手的KDB可謂一拍即合。
據韓媒報道,即使最終交易成功,大宇造船糟糕的財務狀況也將給韓華集團帶來額外負擔。
根據公開資料,大宇造船的資產總額為12.2萬億韓元,負債為10.5萬億韓元,自有資本為1.5萬億韓元。以6月份為基準,負債率達到676.5%。大宇造船去年的銷售額為5.345萬億韓元,但虧損達1.817萬億韓元。
雖然近兩年船市好轉,但受材料成本和人工成人上升影響,大宇造船從去年第一季度到今年第二季度已連續6個季度出現虧損,僅今年上半年的累計虧損就達5696億韓元。
今年6~7月期間,大宇造船玉浦船廠發生了長達51天的分包企業工會罷工,罷工給大宇造船造成了8165億韓元的損失。
長期虧損和罷工給大宇造船帶來的不穩定因素,也勢必成為韓華集團在推進收購過程中必須克服的問題。收購消息宣布后,韓華集團及主要子公司的股價已大跌5%至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