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蘭的船舶專業教育是什么樣的?

    作為學沫,我是不敢談學習方法的,但我一定可以談學習興趣。坦白地講,國內船舶專業本科的教育很難讓我有興趣可言。對于大學我只記得考試前的夜晚永遠是最高效的,夜晚的操場永遠是最迷人的,自習后的泡面永遠是要加菜和蛋的……,基本上這些構成了我對大學的印象。你跟我說明明是你自己頹廢還要讓學校背鍋?我想說:兄dei,大家都是凡人何必呢。

    再之后本科畢業去了船廠,終日重復的勞動讓人疲憊,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并沒有太多卵用,有時候會問自己念的這些書到底有什么用。但是哥們有一顆不平凡的心,不甘于在船廠混一輩子的我一咬牙,選擇了出國深造。好端端的兩室一廳的首付就這么沒了,此刻緊緊地抱住自己……。荷蘭代大成了我最終的歸宿,修的依然是船舶專業,唯一不同的是現在我很喜歡這個專業。于是我打算將自己的經歷與體驗寫下來分享給大家。

    1. 從小培養興趣之鹿特丹海事博物館


    首先要了解的一點是,在國外孩子是博物館的常客。像這種教育類的博物館孩子的參與度極高,體驗度也極佳,博物館還會為孩子們準備答題卡來幫助他們尋找那些重要的知識點。

    左圖是小盆友正在指揮飛機降落在海上平臺,這個我是沒有玩過的,排隊的孩子好多,我怎么可能和小盆友們搶呢。右圖很有意思的,是一套模擬船舶定位的系統,DPS(dynamic positioning system,動態定位系統)就是操縱一艘船保持在系泊點不動,如果你是孩子,你會不會覺得當船長很好玩呢?類似的還有海底管路檢查,鋪管,海下鉆井模擬等等。

    如果模型不能玩,每個模型前面都有一個小屏幕,介紹面前這種船的用途和功能。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模型都是各個船企捐贈的,TUD的船模也是企業捐贈的,這說明國外的企業很注重和學校等教育機構的合作。后面In-house Day 我也會再次強調這一點。

    博物館外面還有一些實船,有的是年代久遠的,有的展示的是荷蘭人居住用的船屋。你是可以進去參觀的,里面的工作人員會講解海員們生活的點滴,比如如何打海員節以及木船保養等問題。在岸邊還有吊機和火車模擬港口裝運情況。

    通過這樣的博物館介紹,你會不會覺得海事行業還挺有意思的?起碼他們不再遙遠和抽象了。

    2. 學生的 “業余活動” Study trip, Lunch lecture & In-house Day

    左圖是我開學第一周,學院組織的歡迎新生活動,各種與水相關的娛樂活動拉近教授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一個教授玩的很嗨!比誰都嗨!本來右圖應該有我帥氣的帆船處女航照,然而找不到照片了,暫且放個類似的。值得一提的是荷蘭同學幾乎都知道如何操縱帆船,有一個與我一起入學的帆船船長感嘆,國內國外帆船使用的環境差距好大啊。想想看,如果在課堂上我們學習風帆受力,荷蘭同學對它的理解會不會更好一些?對于Heel 和Leeway 感性認識會不會更強呢?

    Study trip翻譯過來叫游學,基本上是指學生會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游玩中學習。在國內這種活動一般是被學校承辦了,老師們會安排實習事宜,亦或者學生自己暑假聯系公司實習。但在荷蘭學生會可是有實權的哦,據說一個教授因為講的不好被學生會投訴開除了。Study trip篇幅較多,就目前為止我去了德國邁爾、FSG、一個美洲杯資助的帆船實驗室、MARIN、Royal IHC、Jumboshipping等等,以后有機會再一一介紹。

    lunch lecture旨在了解學校博士生研究的課題前沿以及最新成果,為了吸引大家,學生會會替大家準備好午餐。這里我要說一下,國外的學生會還真的是服務學生的,每個Q(基本上兩個月)都要做調查,聽取學生意見,討論之后向學校申請經費,是不是很有意思!

    In-house Day, 就是企業的內部參觀,前面我也提到了,工業界和教育界聯系是很緊密的。一般流程是對企業進行參觀,企業內部介紹,and 游戲!MD外國人是真的愛玩,但是玩的有水平。什么游戲呢?說一種形式,每個人一臺電腦建立一個局域網,登錄公司設計的游戲系統,你扮演公司決策者,通過局域網內競價的方式和其他人搶訂單。難就難在變量很多,你要考慮技術的革新,新廠的創辦,品質的保證,流程的優化,全球的戰略布局。哎……有趣的靈魂真的nice,然鵝我是最終破產了。但換個角度想,你通過這么個游戲是可以了解了船廠是如何運作的,以后再也不會抱怨為什么總經理不能發現我這樣的人才了,他們實在是無暇顧及……interesting!

    3. 有趣的本科以及研究生課程設置


    講一個很有意思的本科課程,三人一組四周時間制作電動帆船船模。這件事到底有多酷,我覺得有必要放一個視頻來表達一下。

    https://v.qq.com/x/page/i0833xec6yq.html

    通過聊天我了解到,在學校試驗完之后,他們將要到MARIN水池進行更大的風洞測試。喂……這真的是本科教育嗎?為什么以前我總覺得博士和教授才能玩水池。

    下圖(半成品):相比于國內本科的金工實習,我更喜歡車個螺旋槳,你覺得呢?再多叨叨一句,外國人對于試驗的熟悉就好比我們打游戲,動手能力超強,本科畢設你也是可以選船模試驗的作為課題的,試問如果沒做過試驗,你會想到傳感器的過濾問題,亦或是如何手動調整重心穩心并將其融會貫通?數據如何處理?船艏船尾如何選擇?什么樣的船艏會減少上浪?航速多少不用球鼻艏?看似課本上都有的東西,都記住了嗎?

    下圖是學生們自己制作的solar boat,(一個叫夢幻工廠的組織,他們也做F1賽車,據說很有牛,以及各種屌屌的東西),里面涉及的知識特別多,各種跨學科,That is engineering!,想想自己能做一艘船是不是很激動,你課本上的知識再也不是文字,血液更適合來形容它。

    機電一體化這門課,痛并快樂著。前面介紹博物館的時候提到了DPS,所以,是的,研究生課程我們就用Matlab做了一個簡單的DPS,放個視頻來看看我做的結果(比較差的那種)……

    https://v.qq.com/x/page/e0833oohgbt.html

    類似這種有趣的東西還有很多,難道我會告訴你我設計了一艘AIP動力的潛水艇嘛……現在的你是否也對船舶更感興趣了呢?

    不可否認的是荷蘭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歷史因素促使海事行業快速的發展。17世紀海上馬車夫的稱號不是白給的,便利的內河航運使得很多家庭有小船,北大西洋的海況使得對于船舶和平臺的研究尤為迫切。因此有人會說這些情況的不同,不能拿來與中國進行橫向比較。但是我們要看到,西方國家之所以發達是有原因的,而有趣的教育也許就是他們強大的根本,那種每個人對自己工作的熱愛遠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做一個有意思的人遠比做一個富有的人更重要。不光是船舶行業,其他專業都是這般的有意思,也許這就叫軟實力。學沫我是個熱愛祖國的人,雖然知道什么是任重而道遠,但是了解并正視這種差距還是要有的,現在的媒體要么沸騰了要么震驚了,真的像說他們的那么強大了嗎?最后放一張我在諾貝爾博物館看到的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日本人本庶佑的題字,來感受一下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其背后科技實力的差距。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