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造船業,不但在國內,甚至在世界上,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過這幾年來,造船業卻頻頻出現各種“壞消息”,大型的造船企業接二連三宣布破產。上個月寧波規模最大的浙江造船有限公司,也開始了破產重整。在這一輪行業去產能再洗牌的過程中,造船業發展的方向到底在哪呢?
有的船廠倒閉 有的船廠訂單排到了兩年后
上個月,寧波規模最大、實力最雄厚的造船企業,浙江造船有限公司向法院提出破產重組申請。記者來到該企業后發現,而在整個廠區里沒有任何作業的景象。
倒閉的不僅僅是浙江造船有限公司。2015年4月,溫州最大的民營造船企業莊吉船業宣布破產重整;2015年5月,浙江知名民營造船企業正和造船也向法院提出了重整申請。今年年初,省海運集團旗下的五洲船舶也開始了破產清算,成了我省第一家倒閉的國有造船廠。
寧波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張阿平表示,輪船舶行業在這一輪洗牌,是不可避免的。
在我省眾多的造船企業中,不少船廠早就意識到了造船業的問題,提前轉型并取得了成效。
位于象山縣的寧波新樂造船有限公司,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為西班牙船東趕制這艘1.3萬噸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
因為要運輸化學品,所以貨艙內殼都是雙相不銹鋼材質,焊接工藝要求高,管系和閥件的數量也遠遠超過其他船型。
早在2010年,新樂造船就以自有資金投資建造了國內第一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雙相不銹鋼內膽II類化學品船,噸位是19900。今年3月6號,1.98萬噸“吉安卡羅”號成功交付,這是新樂造船為荷蘭船東建造的第一艘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算上新樂造船,國內只有6家船廠能夠制造該船型。
寧波新樂造船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文中表示,最近新樂造船最近在談7000噸的,9000噸的,都是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說明一些高端的,一些細分市場的船舶需求,還是有的。
其實,新樂造船和大多數中小造船企業一樣,也是從建造散貨船起步。不過在賺得“第一桶金”后,他們就開始謀劃轉型,將部分資金用在了研發與生產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船舶上。
目前,新樂造船訂單已排至2018年底。正在建造的我國第一艘雙燃料機3萬方LNG船,也將于明年初交付。
在行業出現下滑的情況下,部分船廠增加了技術和資金的投入,研究市場需要,建造一些高附加值的船型,讓企業獲得了發展的空間。那么今后造船業的發展方向究竟如何?
路在何方 早就有了好榜樣
有機構統計,在我省造船業中,舟山造船總量超過60%,寧波超過30%,而剩下的10%則由臺州和溫州的船企占據。其中,臺州被稱作“中國中小型船舶生產基地”。然而自從2012年造船業的高潮過去后,當地盛極一時的造船廠,如今只剩下不足10家。這些碩果僅存的企業就是在夾縫中贏得了機遇。
今年3月24號,海洋科考船“張謇號”建成后第一次試水時的畫面。這艘科考船有97米長、17.8米寬,光船體表面就有小半個足球場那么大。整艘船能承載60人,一次性加足燃料,能持續行駛60多天!不僅如此,“張謇號”也是國內第一條多功能的科考母船,也是國際上唯一配備了全海深作業型載人潛水器的科考母船,更重要的是,它是地地道道的“浙江制造”。
浙江造船工程學會秘書長阮少華介紹說,按照現行的行情,如果還是生產原來的油船、散貨船和集裝箱船這樣的“三大船型”,肯定是無法生存的,一定要進行轉型升級,生產高附加值船型。
比如,舟山的金海重工,其去年在建船舶達23艘,其中轉型升級重點產品8800箱集裝箱船、32萬噸原油輪、90米海工平臺等在建14艘,高附加值船舶在建數量占比超過50%。
而在上個月的27號,舟山也傳來了好消息。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正式獲得國務院批準設立,寧波舟山港迎來了深度發展江海聯運的新機遇。有專家表示,既能夠在海上航行,又能夠駛入江河的江海聯運新船型,可能會成為造船業下一步的發展方向。但是相對于其他行業,因為受制于工人的技術水平、資金等,造船業想要轉型升級其實并不容易。
浙江造船工程學會秘書長阮少華表示,要保持人才隊伍,然后可以轉型到修船業務,把修船的收入,拿來進行船型的研發,彌補虧損,這樣才能長久發展。
來源:新藍網·浙江網絡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