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中國五礦集團與中國冶金科工集團重組大會在京召開。意味著上述兩家世界500強央企戰略重組將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5月9日,中冶集團原“一把手”國文清履新五礦“二把手”,擔任五礦總經理、黨組副書記。此后,兩家央企的重組正式拉開帷幕。近日,兩家公司的財務、人力等部門已經開始初步對接。
公開資料顯示,五礦集團成立于1950年,主要從事金屬礦產品的勘探、開采、冶煉、加工、貿易,及金融、房地產、礦冶科技等業務,主要海外機構遍布全球34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7.7萬員工,控股7家境內外上市公司。2015年,五礦集團的總營收2180億,其中海外資產達1800多億,超過總資產半數以上,是國內礦業公司中在國際化方面具有領先優勢的龍頭企業。在2015年世界500強中位列198位。
中冶集團則是全球最大的冶金建設承包商和冶金企業運營商,也是國內產能最大的鋼結構生產企業,在上海、香港兩地成功上市。2015年該公司在“世界500強企業”排名中位居第326位。
在此前12月發布會上,中冶集團總經理張兆祥曾表示,上述兩家500強礦業公司實施戰略重組,并不是簡單的合并同類項、單純追求體量“巨無霸”,而是雙方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協同發展、做強做優做大、提高國際競爭力的聯姻。
國文清指出,后續的重組工作,要統籌做好頂層設計,堅持戰略先行,加快各管理層和業務層面的有序對接,統籌優化集團公司的運營管理模式和架構,確保重組后的新五礦集團高效運行;此外,還要穩妥、推進整合融合。要本著先易后難、審慎果斷的原則,優化業務布局,在重點領域推進業務協同、整合。
根據重組方案,兩家央企的重組工作將分三步走:在2016年年內完成戰略和管理體系上的融合;第二階段,業務層面的融合將在重組第二年進行;最后一個階段是雙方更為細化的業務分類及管控等方面的深度融合,預計整個重組完成大概需要兩到三年時間。
五礦提供的材料稱,重組后的新五礦集團資產規模將超過7000億元,擁有24萬員工。2015年合計營收超過4300億元,從體量上已經超過了BHP、力拓、淡水河谷三大礦業巨頭,將成為全球金屬礦產行業名副其實的“航空母艦”。
根據新華社報道,在此次重組大會上,中國五礦董事長何文波表示,重組后的中國五礦要抓住全球金屬礦產市場深度調整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努力成為“國家資源安全的保障者、產業升級的創新者、流通轉型的驅動者”。國文清表示,新的中國五礦在全球金屬礦產領域率先打通從資源獲取、勘查、設計、施工、運營到資源流通的全產業鏈通道,大幅提高企業在整個行業上的競爭力和話語權。
可查資料顯示,中國五礦目前40%的資產都配置在海外。何文波曾表示,重組后,最重要的使命是保障國家金屬礦產資源的安全,“現在的保障率很低,雖然目前市場價格比較低,但從中國未來發展看,幾十年內這些金屬礦產品的對外依存度還是很高,并不安全。”
據介紹,重組整合后的中國五礦將重點在以下五個方面發力:加快境外銅、鋅、鎳等國內緊缺資源供應基地建設;通過全產業鏈系統整合與集成服務提升金屬礦產行業創新驅動能力,積極推動優勢金屬資源整合與保護性開發,致力于突破下游材料領域核心關鍵技術與共性基礎性技術;充分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等生產***,強化全球資源配置與市場運作能力;發揮全牌照金融服務優勢,在全球資本領域打造行業領先的金融服務和產融結合平臺。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