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基斯坦卡拉奇拆船場所工作的工人。拆船行業的污染非常嚴重,會對工人的健康造成損害。
相比小型船舶而言,大型集裝箱船舶運量大,平攤到每個集裝箱的單箱耗油量和污染物排量更少。然而這并不能改變航運業高污染的事實。
大型船舶排放對港口城市造成了嚴重污染。為了能夠接納超大型船靠泊,港區不斷地擴建,嚴重破壞了岸線生態系統。同時廢舊船舶的拆解也對當地的水域和土壤造成了污染,危害工人健康。此外,低迷的市場環境使航運企業面臨攬貨不足的問題,或將嚴重削弱超大型船舶的規模經濟效應。
航運業也會帶來環境污染
就單位能耗和排放而言,航運業是最節能環保的運輸方式。然而航運業運輸總量龐大,船舶排放出大量的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碳(CO2)和顆粒物(PM)等污染物。從2007年至2012年,航運年均氮氧化物排放量占人類活動總量的15%,硫氧化物排放占比為13%,二氧化碳排放占比為3%。
由于航運業本身的特點,政策的有效性依賴于全球范圍的實施。但包括2015年12月達成的《巴黎協定》在內的全球氣候變化協定,并未將航運業和航空業包含在內。船舶能效是國際海事組織目前的工作重點。2013年開始強制實施的船舶能效設計指數和船舶能效管理計劃,旨在減少航運溫室氣體排放,對輪機設備、船舶保養機制和航次規劃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但并未設定絕對減排目標。遺憾的是,即使這些減排措施全部實施,隨著全球貿易量的上升和船舶數量的增加,到2050年,航運業溫室氣體排放量仍會達到1990年排放量的4倍。
拆船行業的污染同樣非常嚴重。石棉、重金屬、油污和有毒煙霧都會對拆船工人的健康造成損害。歐盟規定注冊在歐洲的船舶只能在符合其要求且持有執照的船廠拆解,但更改船舶的注冊地并尋找環保政策相對寬松的拆船廠,并非難事。
港口的交通擁堵亦會加劇環境污染。在一些繁忙的港口,大量貨物聚集在港區、周邊道路和水路,進一步增加了港口污染物的排放。由于港口接納能力有限或者現有水深條件不足,為了滿足更多的大型船舶的掛靠需求,人們通過圍海造田或建造人工島嶼,大量地擴建或新建港口。這也給生態環境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
由于航運業支撐著全球貿易的穩定發展,加之船舶排放主要在遠離人類視線的海洋上進行,因此航運業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并未引起公眾的廣泛關注。國際運輸船舶使用壽命周期長,通常20年或者更久,僅僅依靠新船能效設計指數和船用發動機技術革新難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船舶造成的環境污染,有必要從多方面著手促進航運業發展更加節能、環保和高效。
如何實現航運業綠色發展
我們認為下述建議或將有助于航運業實現綠色發展:
一是嚴控拆船污染。2009年,國際海事組織通過了《香港國際安全與環境無害化拆船公約》,但截至2016年2月,只有挪威、剛果和法國同意加入。國際海事組織的首要任務應該是確保印度、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等拆船大國嚴格遵守此公約規定。建議國際海事組織在這些拆船國家設立辦公室以獨立搜集和分析原始數據,然后向當地政府提議監管策略。在世界銀行或亞洲發展銀行提供的相關國際貸款或援助項目中,建議把清潔拆船作為強制要求,以鼓勵綠色理念的實踐。同時,建議針對執行力度不足的國家制定一份監管名單,防止船舶拆解被轉移到其他區域以規避監管,直到上述拆船公約正式生效。
二是嚴控船舶大氣排放。國際海事組織應該制定更加嚴格的排放控制規定,包括制定全球范圍內適用的含硫量更低的船用燃油標準。近期處于低位的國際油價為油品轉換提供了良好機會。
船舶燃油目前僅占整體燃料市場份額的2%至4%。如果提高用油標準,將促進高品質燃油的需求。但是發展中國家高品質燃油的產能較小,建議采取稅收返還或生產補助等措施,鼓勵發展中國家擴大產能。
另一種降低船舶排放的方法是安裝廢氣洗滌器。洗滌器的費用昂貴,船舶安裝一套設備約需花費200萬美元,但隨著排放標準的提高,船舶廢氣洗滌器的需求將會增加,而隨著技術成熟和生產規模擴大,設備價格亦會逐步下降。
三是提高港口管理水平。本著對公共資源負責的態度,港口管理當局一方面應對已有的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另一方面在新項目規劃時向公眾披露有關信息。此外,港口管理當局應當聯合相關的運輸規劃機構,確定最佳的港口貨物運送組織方式、最優的碼頭吞吐能力和船舶裝卸系統,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經濟效益,減少環境損害。建議管理當局將港口業務相關統計數據和項目環境影響評估對研究機構開放,以增加決策的科學性,提高社會參與度。非政府性的環境保護組織也應積極活動,以提高公眾對于港口建設的關注度。
總之,為了實現綠色航運的目標,業界需要制定更為嚴格的節能環保的管理措施,尤其是在船舶拆解、排放控制和港口管制三大領域,航運企業、行業管理機構、港口主管機構及社會團體需要通力合作。此外,在制定貨運路線和運輸方式選擇的過程中,參與方也應將環境影響作為考慮因素之一。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