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全球新造船市場新接訂單為38艘,月度環比上漲15%。其中海工船訂單共計16艘,這主要得益于阿聯酋船東Topaz Energy在挪威VARD造船集團下單訂造15 x 15,000 載重噸的模塊運輸船。截止5月底,全球手持訂單共計4,358艘,合計1.0億修正總噸。
年初至五月底,中國船廠獲得71艘,合計1,284萬載重噸的新簽訂單,其中僅有四家私營船廠在前五月獲得新訂單。以載重噸統計,中船工業和中船重工兩大集團共獲得訂單總量的71%,然而隨著市場的持續低迷,中船重工集團也將進行兼并重組,并計劃將6家主要船廠兩兩配對以加強管理并提高生產效率。按照該方案,北海船舶重工將與青島武船合并,一同成為武漢船舶重工子公司;山船重工成為大船重工子公司,而天津新船重工將成為渤船重工子公司。截至五月底,以載重噸計,三家在重組中居主導地位的船廠的手持訂單量占中船重工集團手持訂單的近60%。與之相對地,天津新港船廠從去年年初至今,未能接獲1,000總噸以上的新船訂單;而北船重工和山船重工的產品構成則以大型散貨船為主:2006年至今,這兩家船廠的散貨船訂單數量均占其訂單總量的90%以上。
盡管年初至今韓國的接單量排名全球第二(合計19艘,106萬載重噸),以載重噸計,卻僅占全球訂單總量的3%。2009年至今,韓國船廠的新接訂單也更為集中:韓國三大主要船企的新簽訂單量占韓國所有船廠接單量的份額逐漸增加,從2009年的65%上升至2015年的85%。然而,三大主要船企目前也面臨著嚴重的困境,年初至今,除現代重工接獲10條新造訂單外,大宇造船和三星重工則未接獲任何新訂單。據報道,目前三大集團均發布了自救方案,將通過拋售非核心業務、海外子公司和裁員等方法募集資金。
來源:克拉克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