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韓國政府的推動下,負債累累的韓國企業正在推進一系列兼并重組工作。過去數十年,造船業曾經推動韓國經濟增長,但在全球經濟放緩之際,受產能過剩以及全球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今年一季度韓國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沒有接到 1 艘新造船訂單。在近年經營形勢不斷下滑的基礎上,裁員、賣資產、增發以及銀行出資等紓困手段輪番登場。不過,這些措施似乎都未能阻擋去年 3 家船廠業績進一步惡化——上述三家企業共計虧損超過 470 億元人民幣,而這也是三家船廠首次同時報虧。
面對嚴重虧損的三大造船巨頭,韓國中央政府的主管部門高級官員表示,歡迎韓國造船相關業界、研究機構、學者專家等,以及關心造船產業的各界和人士對韓國造船業的結構調整提出意見和建議,政府主管部門將認真聽取和篩選其中有價值、有參考性的意見和看法。因此,韓國國內自去年底至現在,關于造船產業結構調整的大討論從未停止。從今年以來韓國造船結構調整方案討論情況來看,部分革新性的建議方案在過去未曾提及,這引起了韓國造船界、政界和國外造船業界的關注,其中最為突出的是以造船供給側結構調整為中心的有關觀點和看法,特別是韓國政府對造船業提出了“兼并重組”的計劃,希望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度過當前的難關,而這在韓國造船界引起了不同的爭議。
其實,早自去年開始,關于 3 家船廠與韓國其他造船企業合并的消息就不斷傳出。此前有消息稱,韓國政府希望三星重工能夠接收虧損最為嚴重的大宇造船。提出這一建議的韓國前政府高官認為,如果不能作出正確的規劃,韓國造船業可能會在與中日等造船國家的競爭中失去優勢地位。目前,韓國造船業因經營危機淪為兼并重組對象,但在全球市場上依舊穩坐行業龍頭交椅。韓國造船業在船舶手持訂單方面占據了全球前二,因此,盡管韓國政府對造船業開出了“動手術”的處方,其“三合二”的重組計劃因各方意見不一而擱淺。韓國造船業人士指出,尤其是韓國船企工會可能會強烈反對任何合并提議。同時,真正進行重組所面臨的復雜問題也可能導致合并計劃被棄置。
破局求生存已成共識
過去幾年,韓國中央政府對造船產業調整僅停留在解決融資難上面,幫助三大造船企業度過市場難關。而由于現有造船產能嚴重過剩,市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僅靠以財團扶持造船業發展難以解決根本性問題。今年以來,韓國政府組織造船產業結構調整大討論,現已在造船界形成共識:全球造船產業供給側結構性過剩嚴重,韓國造船產品供給側同樣存在嚴重過剩的情況。韓國相關業內人士提出要從造船供給側和體制改革兩個方面入手,大膽創新,對造船產能過剩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全方位減少低端供給,壓縮產能,推進造船業持續健康發展。
在大討論中,韓國造船界涌現出幾大破局發展的實施方案,即要對三大主要船企動大手術。其中方案之一便是將大宇造船海洋的相關業務分解并入現代重工和三星重工。這個方案的實質是將韓國現在的造船三大船企整編為兩大船企,即“三合二”,這將不僅對韓國,而且對世界造船市場都會產生重大影響。由此,韓國國內三大船企并存的格局將會變為大宇造船海洋出局,形成現代重工和三星重工兩大船企的格局。據韓國造船界人士介紹,重組的主要內容是,將大宇造船海洋的三大主力業務部門商船和軍船分離開來,分別與三星重工和現代重工的相同業務部門實行“合二為一”,這必將發揮出“1+1>2”的互補效益,進而有效壓縮了重疊設備,避免重復投資造成的浪費,機構和人員也可以裁減,降低生產成本。實現重組合并后,韓國造船界將可集中優勢人力、物力、技術設備、資金投入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研究,提高其自身的國際競爭力。
然而,實施上述重組方案存在諸多困難。一是大宇造船海洋的商船、海工裝備、軍船并入現代和三星的相同業務部內,現代重工和三星重工必須拿出一筆數額不小的資金去收購,而現代重工和三星重工已出現大規模經營虧損的情況,為維持正常經營和企業運轉,其正在自籌資金,將與主業務無關的資產實行拍賣,其中,現代重工自救計劃要拍賣 2.13 萬韓元的資產,三星重工要拍賣 3000 多億韓元的資產。在如此艱難的資金條件下,現代重工和三星重工無力收購大宇造船海洋的業務部門,況且他們自身的生產設備能力已過剩,因此其即使看好大宇造船海洋的有關業務部門,現已既無心、更無力去收購大宇造船海洋的業務部門;二是目前韓國商船、海工裝備和軍船建造設備能力均處于過剩狀態,現代重工和三星重工不愿意收購更多的資產和設備,形成新的過剩產能作為“庫存”以增加其自身的負擔與壓力。
將大宇造船海洋并入三星重工則是韓國政府對造船業的另一種重組方案。由于大宇造船海洋和三星重工的造船廠均坐落巨濟市地域內,兩家船廠相距很近。相關方案提出,除軍船外,大宇造船海洋與三星重工的商船和海工裝備業務相同,同時兩項業務也都是它們的強項,強強聯合完全可超過現代重工,躍升為世界造船企業的首位,如此調整同樣可將韓國的造船企業三大格局重整為兩強的格局,也可解決造船供給側結構性過剩的問題,還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強國際競爭力,保住韓國在世界造船界領先的地位。
對于將大宇造船海洋并入三星重工的重組方案,韓國造船界人士表示,該方案實施的可能性不大。一是要大宇造船海洋實行“一分為二”。跟將其一部分并入三星重工的原因一樣,三星重工暫不具備收購大宇造船海洋的能力;二是三星重工與大宇造船海洋現分別擁有船塢 8 座和 6 座,其中大型浮船船塢分別各有 5 座和 4 座,兩者合并后將擁有船塢共 14 座,在造船產能嚴重過剩的大環境下,如此大的生產規模與韓國造船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背道而馳。因此,該方案并不被大多數韓國造船界人士看好。而“三合一”的方法是指,將韓國三大船企相同的業務部門分別剝離出母體,分別重組整合為專業法人企業。這個“三合一”的重組方案所指的要剝離出母體企業的業務部門,主要是三大船企均擁有的液化天然氣(lng)船業務部和海工裝備業務部,以及現代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兩家擁有的軍船業務部,這個重組方案提出后,受到韓國政府主管部門和造船界、財界、金融界和市場研究機構等相關人士的重視并認為其具有可行性。
LNG 船向來是韓國三大船企商船領域的拳頭產品。按照正常的市場預期判斷,韓國三大船企在國際 LNG 船市場上的接單量占市場份額80%左右。大宇造船海洋 LNG 船年建造能力達 13艘,而在 LNG 船需求旺盛時,該船企 LNG 船建造能力可達到 20 艘以上。現代重工和三星重工的 LNG 船年建造能力分別為八、九艘。即韓國三大船企的 LNG 船年產能達 30 艘左右,這完全具備重組建立一家 LNG 船建造企業的條件。鑒于近年 LNG 船市場需求回調,韓國三大船企的 LNG 船建造生產設備能力過剩,必須進行壓產調整。因此,這也是韓國三大船企LNG 船建造部門整合重組的一個市場機遇。目前,韓國政府主管部門對此方案表示關心,稱值得研究。
眾所周知,海工裝備是韓國三大船企于 2010 年以后開始大力發展的新業務領域,生產設備、研發、人才培養、技術開發等都投入了大筆資金,自 2011 年至 2014 年也承接到了大批訂單,但令人遺憾的是,在投入建造過程中遭到了 7 萬億韓元的虧損,將三大船企推進了危機的泥潭,因此,韓國造船企業海工裝備部門壓縮調整早已展開。大宇造船海洋表示,其海工裝備業務總業務比重達 60%,要下調到 40%,三星重工也在壓縮產能設備,現代重工已決定關閉它的第二座海工裝備建造廠,現已停產。目前,海工裝備業務部門重組方案有兩個可供選擇的預案:一是將三家的海工部門分離出來,重新整合為一家海工裝備專業法人企業;另一個是將他們并入一家船企內的海工部門,成為這家船企的海工裝備專業子公司。
重組方案中還提到,要將韓國軍船業務部門合并為一個大部門。如今,韓國現代重工、大宇造船海洋、韓進重工業、STX 造船海洋等 4 家造船企業具備軍船建造能力,其中,現代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均具備建造常規潛艇、驅逐艦和護衛艦等中大型軍艦的能力,韓進重工具備中大型登陸艦、運輸補給艦和快艇的建造能力,STX主要是建造各種中小型艇,特別是海岸警備隊所使用的護衛艦、警備艦等。軍船重組整合也包括兩大方向:一是將現代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的軍船部實行“合二為一”,還有一個是將上述四家船企的軍船業務部門分離出來重組成為一家獨立的軍船專業建造法人公司。韓國造船界認為,軍船部門重組有極大的可能性。
對于軍船業務部門整合的方案現已得到大宇造船海洋的回應。5 月 20日,大宇造船海洋提交給它的最大股東——韓國產業銀行的第二個結構調整計劃方案當中,便將軍船業務部門調整納入其中,大宇造船海洋方面向媒體表示,關于軍船部的結構調整,其企業內部正在研究討論,但均沒有最終作定論。
重組方案擱淺
韓國船企目前依靠政府注資進行的重組并不足夠,市場蕭條可能將持續更長時間,韓國政府也不可能一直為船企提供幫助。由于船企的重組給韓國產業銀行帶來了沉重負擔,而韓國產業銀行其實并不需要為船企重組負有任何道德責任。
對于系列重組方案,目前,韓國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對其如何調整均未表態。從其自身發展的角度來說,它們并不同意這一類“肢解”調整。大宇造船海洋盡管很困難,但其曾經位于世界造船第三,如重組則在一夜間化為烏有,這是他們難以接受的現實。同時,LNG 船和軍船均被船企視為自己的高附加值產品,要剝離出來也有些忍痛割愛之意。大宇造船海洋曾將LNG 船和軍船列為其自身業務發展的兩大拳頭產品。現代重工和三星重工也將 LNG 船看作是與中、日造船同行競爭取勝的利器。由此看來,破局性的重組調整方案很難獲得三大船企的首肯。
在近日開展的第二輪結構調整計劃方案中,韓國三大船企均提出了壓縮造船供給側結構性過剩的舉措。即,逐步關停船塢,以降低產能消耗方面的支出。其中,現代重工將分階段、
分步驟地關閉船塢(現代在韓國國內有船塢共 11 座),可能先停產一座,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則提出了其各將賣掉一座浮船塢的計劃。
與此同時,由于新造船市場狀況不斷惡化,韓國三大船企今年第一季度僅接獲了 9 艘新船訂單。其中,大宇造船海洋和三星重工未能接獲任何新船訂單。為了幫助大宇造船恢復正常運營,韓國產業銀行要求大宇造船海洋進行大規模裁員。對此,大宇造船海洋承諾將在 2018 年之前解雇 2000 名員工,相當于其職工總數13000 人的 15.4%,這也是大宇造船海洋提交給債權人的自救計劃的一部分。同時,現代重工和三星重工預計也將在今年年底之前解雇約10000名員工。而面對大面積裁員引起的失業,這必將遭到韓國造船工人工會組織的反對。韓國造船界認為,隨著造船結構調整的大規模展開推進,其工會組織的反對聲音和行動會進一步高漲、激化。
日前,韓國政府已將造船業列為5個需要全面改革的產業之一,并于近期公布了對造船業重組的支持措施。除了要求船企采取降低工資等措施之外,韓國政府還明確表示,目前不會考慮合并三大船企。據韓國媒體報道,一位政府官員表示,對船企施壓促使其合并或是為其注入更多資金,都無益于三大船企復蘇。他透露,韓國政府近期已經取消了合并三大船企的計劃。不過,船企將繼續獲得財政資助,債務償還期限也將延長,作為政府鼓勵船企探尋復蘇道路的策略之一。
對于韓國中小船企的發展,韓國政府表示要下決心盡快處理,如成東造船海洋、STX 造船海洋、大韓造船和 SPP 造船等,要根據具體情況或是破產清算資產,或是實施破產保護,或是推入企業并購市場拍賣;STX 造船海洋極可能進入法院破產保護程序,SPP 造船正在尋找新主人,SM集團計劃收購它,還有幾家小型船企要清算資產。對于新一輪結構調整,韓國政府推出的一系列舉措,均是希望其保住世界造船領先的優勢,推動造船業平穩發展。
盡管韓國業內認為大刀闊斧的進行結構調整很有必要性,但是在船市整體低迷的情況下,行業內呼吁合并重組的聲音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隨著造船勞動力減少,硬件設備設施的壓縮,韓國相關業內人士對經濟復蘇時其造船能力表示擔憂,特別是在出現更多的新船訂單和海工裝備訂單時,因基礎設施較少將會導致韓國造船業落后于中國和日本。因此,如果韓國政府無法對其造船業做出合理規劃,韓國造船業可能會失去全球市場的主導地位。
事實上,對于全球造船市場,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這三大韓國船企占據絕對重要分量,韓國政府對造船業的重組工作絕非輕易之舉。韓國造船界人士預計,韓國政府將通過拋售三大企業的非核心資產、額外裁員等,盡量降低虧損的同時等待行業整體復蘇。
來源:中國船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