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是中國在阿拉伯國家第三大出口市場。埃及新規正式施行后,進口關稅出現大幅度上漲,進口貨物數量直線下降,讓中國的外貿企業可謂苦不堪言。
據了解,提交埃及新政注冊所需文件的來自歐洲區域的企業,基本很快通過審核,而中國區域,目前數量少又少之,一是因為埃及本身是廉價市場,大部分廠家不太在意,二是因為大部分廠家還在觀望當中,期待埃及新政能取消,三是大部分廠家文件不齊全,暫時不符合注冊備案的資格。據了解通過注冊的企業,屈指可數。
除了進口稅率暴漲外,埃及新規實施后,出現一連串后續反應:
貨荒
進口量大幅降低,市場嚴重供不應求,商品價格居高不下,正值齋月期間,市場卻出現異常的缺貨現象。
人荒
嚴重依賴進口的埃及,目前由于新政的限制,埃及當地從事進口的商家們已經沒有持續的貨物和資金來源,導致與貿易相關的采購、市場、銷售、航運等相關的企業和人員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困境,涉及到的人口不下一千萬,嚴重影響社會經濟穩定。
錢荒
埃及貨幣出現貶值,現在1美金=11埃鎊,所以產品價格快速上漲,當地客戶暫時不敢下單,也不敢付余款,因為國內都找不到美金,或者無法提供美金。
埃及是中國在阿拉伯國家的第三大出口市場,每年眾多的貿易在中埃市場間展開。中國的外貿企業在出口埃及時,一定要警惕相關風險,同時盡快完成新政所要求的注冊登記。
碼頭荒
6月恰逢齋月,當前大多數阿拉伯國家的貨量已均有明顯的回升,在各大船東可以削減運力的同時,屢屢出現爆倉的情況。但是埃及航線貨量一直沒有明顯回升,與過年前的爆倉現象成了明顯的對比。目的港的船公司目前能欣慰的,也就只能通過暫時的匯率利好彌補航運低迷帶來虧損。但長期持續下去,碼頭的收入一定會收到貨量減少的影響,碼頭工人不斷上演罷工好戲,紛紛走上街頭再次抗議,也是預料中的事。
關于“埃及新規”
2016年1月,埃及貿工部頒布了一項法令,要求所有廠商、品牌所有者和分銷中心必須在埃及進出口控制總局(GOEIC)注冊后方可出口產品至該國。未完成注冊的廠商,埃海關將對其產品不予放行,該法令2016年4月生效。
來源:海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