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西亞交通部長拿督斯里廖中萊透露,大馬將與中國以資金聯名方式,在馬六甲海峽和巴生港口之間的凱利島打造巴生第三港口,目前兩國正在進行可行性的商討。
他表示,由于70%至80%航經馬六甲海峽的船只往來中國,因此交通部鼓勵中國參與建立巴生第三港口計劃。
他說:“該部首選中國是因為該國有一定數量的船只和貨柜航經這個港口,得以讓這個港口成功發展;而這個港口的范圍大約有120公里,因此中國對這項計劃會感興趣。”
他指出,巴生港口目前是世界第12大貨柜港口,其貨柜裝卸量預計在2020年創下1630萬的標準箱,幾近其容量,因此,該部認為有必要擴張巴生港口。
廖中萊接受《星報》訪問時強調,盡管交通部建議,由大馬和中國兩國以資金聯名的方式打造巴生第三港口,然而,港口管理權依然附屬巴生港務局。
他表示,通過巴生港務局,相信能吸引更多中國公司進駐巴生港口自由貿易區,進行開發投資。
此外,他認為,許多國家雖然支持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計劃,然而卻沒有提供很好的項目,讓中國和當地人民參與;而我國除了響應,也積極參與,并提出極好的項目。
他指出,大馬和中國通過一帶一路系列合作,以涵蓋我國6個港口和中國10個港口締結的港口聯盟計劃,放眼將帶動兩國船運和周邊行業的發展;同時,該部也在巴生港口全面改善物流的領域。
“過去批準物流的時間相當長,而該部現在利用網路,提供各部門一站式的物流和關卡批準,讓產品在過關時能夠縮短時間,并提高競爭力。”
同時,他也指出,大馬和中國的經濟息息相關,若中國經濟下跌1%,我國的經濟也會被影響0.4%。
他認為,雖然中國的二位數經濟成長率在去年下跌了6.9%,但令人欣慰的是,該國經濟目前持續的在增長。“如果中國今年的生產值預計6.5%,那么我國依然能夠維持經濟成長4%至4.5%。”
他表示,通過中國投資的一帶一路項目,我國或許能在2018年至2019年,達到6400億令吉的雙邊貿易。
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