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中船重工控股的中國動力重大資產重組暨配套融資競價報價完成,募集資金134.82億元,發行價格29.80元/股,高于方案底價15.06%。6月22日,配套募集資金已全部到位。7月6日,完成相應股份登記,至此,推進了近一年的中國動力重大資產重組基本告一段落,中國動力作為中船重工集團公司合力打造的唯一動力平臺,拉開了動力產業創新發展的新序幕。
自2015年6月中船重工黨組會決策啟動風帆股份重大資產重組工作,至目前配套融資圓滿完成,歷時一年時間。在國家有關部委、軍隊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中船重工各有關部門和相關成員單位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下,群策群力,克服了軍工科研院所核心資產上市融資的層層關阻,消除了A股大幅下調甚至出現三輪股災的不利影響,成功實現集團旗下燃氣動力、蒸汽動力、化學動力、全電動力、民用核動力、柴油機動力、熱氣機動力等七大動力整合,是中船重工軍民融合、產融結合、打造十大產業板塊上市戰略的先行者。項目募集資金134.82億元,為動力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配套融資后中船重工合并持有中國動力股比達到57.78%,為下一步資本運作留下更大的空間。中國動力成為全球動力領域專業覆蓋面最全、國內自主創新能力最強、“國內龍頭、國際一流”的動力公司。
本次重組項目實現了多方面的突破,創造了多項重大無先例的紀錄和資本市場多個標桿性亮點,將成為資本市場上的標桿案例。
1、資本市場首個科研院所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的案例
在國家鼓勵軍工資產證券化但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政策尚未明確的背景下,軍工科研院所資產證券化面臨資產邊界界定、事業單位人員身份、軍工資質、合同轉移等眾多難題。本次重組開創了資本市場將軍工科研院所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的先例,在A股資本市場引起了熱烈的反響,成為軍工科研院所資產證券化的標桿案例,將引領軍工科研院所資產證券化的潮流。
2、資本市場首個結合重組推出股權激勵的案例
本次重組中,上市公司明確將在重組完成后一年內推出股權激勵,是資本市場首個結合重組實施股權激勵的案例。本次重組,七大動力業務整合進入同一平臺充分發揮協同效應,同時通過實施員工股權激勵完善混合所有制,進一步有利于本次重組后上市公司的協同發展。
3、A股資本市場迄今為止采用競價形式市場化非公開發行規模最大的項目
本次重組募集配套資金134.82億元,是A股資本市場迄今為止采用競價形式市場化非公開發行規模最大的項目。
上市公司停牌時上證綜指為4620點,停牌期間經歷了A股市場歷史上最為慘烈的股災,至本次重組配套融資薄記時上證綜指2885點,下跌37.55%。巨大的大盤跌幅,使得同期過會的非公開發行項目有90%處于價格倒掛或價差不足的狀態。但是,通過項目全周期、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資本市場投資者交流溝通,以及投資亮點的充分挖掘,本次配套融資獲得投資者的熱捧,在募集資金總額高、單個投資者認購金額不低于12.8億元的情況下,最終薄記發行價29.8元,較發行底價25.9元溢價15.06%。
4、快速通過監管機構審核,執行周期最高效的軍工資產證券化項目
本次重組涉及資產規模大、范圍廣,方案屬于資本市場重大無先例,涉及審批事項多,重組過程復雜,但仍在約1年的時間內完成全部重組過程并快速完成國防科工局、總裝備部、海軍裝備部、財政部、國資委、商務部、證監會、上交所、核安全局等多個部委的審批,且在目前軍工科研院所資產證券化的趨勢下,本次項目高效的執行周期搶占了非常重要的資本運作先機,成功實現了對更早啟動的同行業軍工資產證券化項目的超車,成為股災以來執行周期最高效的軍工資產證券化項目。
5、方案涉及兩家上市公司間的資產重組,為資本市場一大創新
本次重組的一大創新是由中國重工以其下屬部分動力資產認購中國動力增發的股票并成為重組后中國動力的第二大股東,項目實施過程中需要同步協調兩家上市公司中小股東的利益,并同時召開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兩家上市公司非關聯股東超高支持率審議通過重組方案,充分表明本次重組項目獲得的支持和認可。
本次中國動力重大資產重組獲得監管層的認可,為上市公司在動力業務領域實現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受益于新能源電池行業和船舶動力業務的需求增長,未來中國動力作為中船重工集團公司動力業務板塊的資本平臺將實現更大的跨越式發展。
中船重工董事長、黨組書記胡問鳴對中國動力重大資產重組暨配套融資項目的成績給予肯定,要求相關部門抓緊推進后續工作,落實對資本市場的承諾,加快七大動力專業整合,不斷注入海洋核動力等專業資源,提升企業的實力和效益,以良好的業績回報股東和市場,為實現集團”軍民融合、技術領先、產融一體的創新型領軍企業”的戰略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中船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