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全球排名前十位的國際航運中心出爐


    由新華社和波羅的海交易所聯合編制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7月14日發布,基于該指數,2016年全球排名前十位的國際航運中心分別是新加坡、倫敦、香港、漢堡、鹿特丹、上海、紐約、迪拜、東京和雅典。

    該指數2014年首次發布,及至今年,三年的評價結果總體穩定,略有微調。考慮到航運服務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核心驅動因素,今年指數報告對全球航運服務發展成就做了深入的挖掘。

    在航運經濟服務方面,倫敦依舊延續其強勢地位,以新加坡為首的第二梯隊格局基本形成。在全球海事仲裁方面,以倫敦、紐約、新加坡、香港、漢堡、上海為代表的國際航運中心,成為國際海事仲裁中心的聚集地。

    不過,一些排名靠前的城市正面臨新的波動的可能性。波羅的海交易所首席代表李賢明指出,倫敦是全球公認的專業貿易最強的航運中心,但隨著英國脫歐事件不斷發酵,業內也在觀望倫敦未來的走向。香港由于長期在航運方面有非常好的聲譽,目前也排在第三位,但近期也看到香港很多航運企業都轉移到了新加坡和上海這些城市。

    李賢明特別提到,上海目前仍穩居第六的位置,但上海在明年的排名是非常值得關注的。

    2015年12月11日,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旗下公司發布公告宣布雙方重組方案,重組后的中遠航運集團落戶上海,擁有了包括船隊綜合運力、干散貨自有船隊運力、油輪運力、雜貨特種船隊運力等4個世界第一。

    2015年10月21日,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與全球最大的郵輪運營商嘉年華集團宣布聯合在中國開發建設豪華郵輪本土品牌,打造世界一流水平郵輪船隊,承擔這項任務的也是上海企業外高橋造船公司。

    這些表明,在2015年航運市場并沒有出現回暖跡象的背景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卻逆勢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新華社上海分社經濟部副主任賈遠琨認為,這得益于三個國家戰略的對接。

    一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與“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全面對接。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上海鐵路局設計開行了25條國內集裝箱“鐵水聯運”、“鐵海聯運”專線,2015年全年開行中歐班列11列,中亞班列500列;二是長江經濟帶建設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對接;三是上海自貿區與航運業改革創新進入加速融合期。截止到2015年底,已有12家外資船舶管理公司落戶自貿區。

    賈遠琨指出,特色鮮明的功能區,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基本元素,也是承接各種航運功能的載體。目前,上海已形成了虹口北外灘航運服務總部基地、浦東航運服務集聚區等特色功能區。

    上海市虹口區委常委、副區長徐彬透露,進入“十三五”,虹口區已提出了航運發展規劃。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虹口北外灘地區將重點承擔起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現階段相對薄弱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建設,形成“一中心、三基地、五集聚”的格局。

    “一中心”,即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航運服務中心;“三基地”,即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航運服務企業總部基地、船員服務基地和航運創新產業發展基地;“五集聚”:集聚高端航運服務產業、集聚航運信息資源、集聚三游產業要素,集聚航運金融功能要素,集聚航運文化資源。

    此外,高端航運服務業也被認為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過程中的短板,也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地方。目前,上海寶山區已與相關各方簽署了六方合作共同宣言,將共同推動郵輪經濟向上游延伸。

    事實上,盡管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尚未能作為金融產品進行交易,但三年來在航運界的影響力迅速上升,尤其為經濟學家了解如何建設航運中心提供了新的幫助。

    波羅的海交易所總裁潘杰明指出,國際航運中心是以優質的港口設施、發達的物流體系、關鍵的地緣區位為基礎,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航運資源的重要港口形式。即便是在大宗商品價格不景氣的市場,航運仍然是一個巨大產業,同時也是世界貿易的中心。只有將貿易發展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的時候,對各個港口的相關表現、質量和活躍程度的分析才是具有意義的。

    李賢明也認為,從傳統意義上說,如果一個港口城市可以被定義為國際航運中心,一般情況是取決于整個港口的基礎設施規模和吞吐量,年吞吐量越大,港口的國際化程度也就越高。但是,今天對于國際航運中心的觀點已有所改變,評判一個港口城市是否可以稱作國際航運中心,除了看基礎設施硬件以外,還要看更多海域相關的專業服務是否很容易獲取,以及在港口城市做生意、做業務是否容易。

    “首先,這個城市本身就必須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地方,要宜居,生活標準要高,飲用水是非常干凈的,同時也要有好的國際學校。此外,需要有一個非常商業友好的環境,可以很容易地獲取到一系列海運相關的服務,比如說有很多的法務公司、海運經紀公司等。同時,薪資水平也要好,好到足以能夠吸引國際人才,以及培養本地高技能勞動力。”李賢明說,海洋航運服務、營商環境、港口基礎設施是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的三大指標,也使該指出能通過系統全面科學的評價體系,衡量港口城市綜合實力和發展水平。

    此外,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也被航運界認為有可能影響未來國際航運資源的分布。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副總裁蘇會志指出,近年來全球航運界進入了一輪漫長的調整期,在亞洲地區經濟貿易快速發展的前提下,國際航運資源向亞洲地區,尤其向中國進一步集聚,國際航運中心東移趨勢明顯。伴隨“一帶一路”的不斷推進,亞歐加快互聯互通,并有望匯聚全球航運市場。

    來源:界面新聞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