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造發力狂追,30年后科技實力能進入世界前列嗎?

    “中國制造”不像我們想象得那么強大,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去年末對《中國制造2025》進行全面解讀時指出,在全球制造業的四級梯隊中,中國處于第四梯隊,第一梯隊是美國,第二、三梯隊是歐盟和日本。而在全球科技實力等級中,中國還在第四級奮力追趕,而且這種格局在短時間內難有根本性改變。要成為制造強國至少要再努力30年。

    中國在制造業上要走的路有多長?30年真的不算長。只是在當前的環境和價值取向下,由誰來走完制造業的下一個30年?

    第一級:核心



    NO.1  美國

    迄今為止,美國的大學匯集了全球70%以上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在全球最頂尖的20所大學中,按科學貢獻度計算,美國占了17所(清華大學大約排名在600名左右),從麻省理工到加州理工,培養了全世界最好的工程師和最頂尖的科學家。




    全球十大科技頂尖公司,美國占據了8家。英特爾向全世界提供芯片,微軟公司和甲骨文公司占據了軟件業的基礎市場(從百度到騰訊再到中國各個政府部門,都使用甲骨文提供的數據庫軟件和技術)。

    美國擁有全球最頂尖的實驗室,在軍工、航空航天、醫學技術、信息科學等領域,美國以無可匹敵的實力和壓倒性的技術優勢雄居世界之首。

    第二級:發達



    NO.2  英國

    諾獎獲得人數,英國僅次于美國。在世界最好的200所大學中,美國有75所,英國有32所。許多日本和德國的設備,最核心的部份大多使用了由英國ARM公司設計的芯片。除了世界頂尖的航空發動機企業羅羅,英國在鋼鐵、制藥、生物育種、航空航天、機械、微電子、軍工、環境科學等方面都位居世界一流。






    NO.3  日本

    美國國家專利局的專利申請數中,日本僅次于美國。在全球大學排行榜和對世界科技貢獻度上,日本的大學僅次美英。在20個關鍵科技領域,日本的排名都很不錯,在材料科學、尖端機器人等方面,日本都擁有巨大科研實力。






    NO.4  法國

    法國大學是典型的精英教育模式。法國保持科技優勢是通過國家的高投入來實現。法國擁有50多名諾獎獲得者,在20個關鍵科研領域都居于世界前列。法國在航天、能源、材料科學、空間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均比較明顯。









    NO.5  德國

    德國有70多人獲得諾貝爾獎。德國的大學也是按照專業排名,每個學校都有自己擅長的專業。德國的科技來源于德國的教育,更來源于德國的制造業。德國人的一絲不茍為人稱道。




    第三級:強勁



    NO.6  芬蘭

    芬蘭這個只有500多萬人的小國,在20項關鍵科技領域,有17項排名前10。



    NO.7  以色列

    以色列人獲得了多項諾貝爾獎,24%的勞動人口擁有研究生以上的學歷,居全球第一。



    NO.8  瑞典

    諾貝爾獎的評委是瑞典人,也就證明瑞典有一流的科學家。瑞典只有900萬左右的人口,卻有38%的勞動人口在高科技公司就業,居世界第一。



    NO.9  意大利

    意大利擁有世界超一流的汽車制造技術,在奢侈品方面創新能力遠超歐美。意大利的機械設備產業位居全球第四、歐洲第二。



    NO.10  加拿大

    在20個關鍵科學技術領域中,加拿大有4項處于世界前5,16項處于前20。

    第11到19名分別是:荷蘭、丹麥、瑞士、澳大利亞、挪威、比利時、俄羅斯、新加坡、韓國。



    丹麥計劃2050年徹底告別化石能源。



    瑞士手表制造業享譽全球。



    三星電子產品實力出眾。

    第四級:追趕

    中國、印度、墨西哥、南非等發展中國家



    中國高鐵應用技術已領跑世界。

    第五級:落后

    其余發展中貧窮國家都在此列



    來源:石油商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